万里春风吹佛面,
一轮红日照禅心!
古传中医关于胎息的一句话:
胎息是指在修习医道的过程中,有了“医道之胎”才有的一种内呼吸。
胎是圣胎,
乃先天真元所结。
息是真息,
真息即无息。
说说打坐
只要知道中国字怎么写,就差不多可以知道打坐如何打。“打”字怎么写? “提手旁”加一个“丁”字!用双手提起一把先天丁火方为打——这句话是说给内行人听的。简单来说,提手就是结手印,“丁火”是用先天之数(非后天的“丙火”)。
“坐”字呢,则是两个“人”坐于后天脾土上。为啥你一个人打坐偏要说“两个人”?两层意思:
其一,打坐最好有明师带着,一个已经到了彼岸的人带着一个还在此岸的人,师徒两人心心相印踏踏实实用功。
其二,一个人坐着就是两个人坐着,一个四大假合的假我,一个如如不动的真我,一个杂乱心,一个清净心,一个“恶”,一个“善”,此消彼长,直到善恶两不思量了,才是真打坐。
打坐不是静坐,静坐不是打坐。
否则石头都在打坐了。
那么打坐具体如何打呢?可以从静静坐着开始。
王重阳真人有诗云:
弃了惺惺学得痴,到无为处无不为。
眼前世事只如此,耳畔风雷过不知。
两脚任从行处去,一灵常与气相随。
有时四大醺醺醉,借问青天我是谁?
辟谷有多种,有真辟谷,有假辟谷,有主动辟谷,有被动辟谷。
什么是真辟谷?
胎息出现之后,自然而然的“气足不思饭”为真辟谷。
什么是假辟谷?
参加学习班的那些辟谷。
什么是主动辟谷?
为了治疗某些疾病或者印证生命奥妙而进行的辟谷“训练”。
什么是被动辟谷?
为了适应自然环境的剧变,或者被明师们“迫”着进入辟谷状态的辟谷。
换句话说,遇到明师,他们有办法让你“自然”产生辟谷,听起来有点玄,但
应是非常简单的事儿。
南师永远的追随者【梵山益生】
所谓【道医】,就是我反复提到的【古传中医】,它不是什么道家的秘传学问,它其实就是唐代王冰先生在注释《黄帝内经》时所说的“虽复年移代革,而授学犹存”的、被“师氏藏之”的古传中医,包括传说中“失传”了的《黄帝内经》第七卷等秘典绝学。
可以说,道医这一脉是更加古老的、更加少为人知(因而有点儿神秘)的东西,是中医的“本来面目”!这听起来可能有点“玄”,但在中国,被隐藏起来的东西何止道医!事实上,中国原本没有“中医”的说法,中医这个词也只是因为西方的医学传到了中国,为了区别于西方医学,才把咱们中国人的医学叫中医。可以说,目前大家所知道的中医,只是中医的一部分内容!
道医,或者说古传中医,是以山林式的【师承教学】为主,而日常所说的中医,是以显传的、院校的【普通教学】为主。道医,可以理解为是太上在《道德经》里所阐述的“道”在养生、怯病以及道医教学方面的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
道医的最大特点,就是“以身证道”,通过“返观内察”,回归生命的本源。从而使人具备颇为神奇的诊病、治病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古传中医,压根儿就不同于今天大家熟知的显传中医。它是更加简单、更加直接的人天之学、人体科学的一部分。
真正的善根没有发起,般若是不会来的。所以《金刚经》只讲两件事:一件讲般若,一件讲功德。为什么?大功德的成就才有大智慧,你光在打坐里头求智慧,这是小乘法门,由戒、定而生慧。大乘法门不谈这个,大乘法门谈的是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五种以后才是般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