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佛的人,尤其出家的,都想自度度人,如果你自己还没有证得菩提,拿什么来度人?度人要讲师道,佛祖是人天之师。中国文化中的「经师人师」与佛教中的「人天之师」的境界差不多,要这样的人,才有资格做佛法的法师,才可以教化服人,才可以度人。度人不只是说让人信了佛教、肯跪下磕头、或是肯吃素了;那是教育方法之一,没有错,但不彻底。要让人证得菩提,明心见性了,才算是彻底度人。退一步说,就算没有让人大彻大悟,至少要能够让人晓得修学菩提的正知正见,才能算是度了人。
有很多人学佛却还抱怨没有好的报应,你花这些精神去做世界上任何事都有利益的,只有学佛不同。学佛法是学空法,一切放下,连放下的观念也放下。大家如果用有所得之心去求无所得之法,那是完全背道而驰了。
涅槃是得道的最高境界,智者所受是大智慧成就,不是迷信,佛法是讲每一个人大智慧成就,自性自度,盲目信仰不会成就的。所以真出家的,是大智慧的高人,才能智者所受,是圣人的境界,不是普通人受了痛苦,觉得世间很麻烦,因此出家,那就不算是「圣所行处」。(南怀瑾大师)
唯天下至诚, 为能尽其性
能尽其性, 则能尽人之性
能尽人之性, 则能尽物之性
能尽物之性, 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则可以与天地参
算命是什么呢?——
其实骨骼可以承受三品福禄的, 都必定识人。
老子正是观察万物,才懂得道理的。所以古人要我们【格物】。【格物】就是研究万物的道理,懂得做人治世。比如草木活着的时候是柔软的,死了就坚硬了。人活着身躯是柔软的,死了就僵硬了。这是说柔软是生机的一种表现,以此可以推论到做人柔软不执拗,是福厚富贵之基。
说到养气,大家会联想到比较神神秘秘的一些。其实养气是很简单也很实际的言行,比如说话不拗反着别人,做事常常帮助别人顺利,自己的气流也会由于这种心理暗示通畅起来。比如生气嗔恨是经常哽气堵气的,所以就要控制脾气。比如浊气下降成大地才可以载万物,所以就要注意包容其他人的缺点污浊之处,让自己可以载物,载物会如何——会资财富有。
道术以形物改命的危险处,就在于“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我小小解释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什么叫做顺天应人,这上半句就是【顺天】,下半句则是【应人】。
我们只有短暂的一百年时光,佛法是百千万劫难遭遇。
师父走遍一条大街,也很难找出一个来生还能保住人身的,一失去人身,百千万亿年得不回这个人身。所以祖师们告诉我们——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来生要做人,比往生还难,不生西方,定堕恶道,修成得道高僧来世却堕落成罪恶凡夫的太多了。
{:7_381:}
我问 :
是否都是孝顺能发大财,
而不孝的不能发财?
她说:
也不一定,
但不孝的纵使发了财,
最后也会破灭。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己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己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一念恶是地狱,
一念善是天堂,
善恶两不思量,
虚空粉碎,还有啥四季?
还分啥阴阳?
冬至一阳生,人体也在活子时“一阳来复”,而“夏季一阴生”,这些都是大自然的真相。
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多半有这种经验,夏天再怎么炎热,水井深处的水也是凉的,冬天再怎么寒冷,水井里的水也是温暖的。我们人体也一样,在“阳”的季节,人体的阳气散发于体表,内里的胃却是寒凉的,在“阴”的季节里,人体阴气散发体表,阳气藏于内,胃是热的,所以才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之说。
夏天一到,很多人没啥胃口,这就是因为胃里阳气不足。到了冬天,什么麻辣火锅,滋补食品皆可下肚,就是因为胃的阳气足,消化得了,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
妈妈不在了,
妈妈就变成了母亲,
因为,
【妈妈】代表的是---对你无微不至的照顾,
【母亲】则是你对妈妈深深的怀念...
万里春风吹佛面,
一轮红日照禅心!
古传中医关于胎息的一句话:
胎息是指在修习医道的过程中,有了“医道之胎”才有的一种内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