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亲”这个词现在时不时的就会出现在历史书或者是历史剧中,我们也自然也对这个词有所了解。这种结亲方式在汉朝的时候就开始流行起来,天子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定,会将公主嫁往自己想要与其保持合平,结盟的国家。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诚意,并且这种方式会在两国的和平期间起到一定的效果。就像昭君出使匈奴之后,为两国的和平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不过这种方式并不就一定的万能的,因为和平与否,最主要的还是看两国是否都有诚意,否则就算和一百次亲,也不能保证两国能够互不相侵犯。 但是统治者们对这种换取和平的方式却十分热衷,因为他们眼前只有自己最实际的利益,并不会考虑公主嫁过去的命运会如何。历史上有一位公主,嫁去了塞外,一生凄苦。 这位公主名叫刘细君,是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可以说她的出身是高贵的。但是她的父亲却不满足于这点王位,居然想要起身造反,但是无奈计划败露,最终上吊自杀。并且她的母亲也随着一起命丧黄泉。从此之后,这位公主便流落民间,过着清贫凄苦的日子。 数年之后,她的叔叔广陵王找到了她,当时正值花季的刘细君因为容貌秀丽,很受广陵王的喜爱,亲自找来了许多有名的师傅来教授她书琴棋艺等,之后她的芳名也就慢慢被百姓所知。 匈奴在历史上一直都是汉统治者心中的一根刺,有很多的小国作为它的邻国,并且它一直对汉朝有所图,于是就想要联合邻国一起来与汉朝抗衡。不过汉朝自然也不会随了它的心愿,也开始与这些小国进行往来。在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对这些国家的情况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汉统治者认为,乌孙国的实力是当时这些国家中较强劲的一个,所以汉天子就将目光锁定到了这个国家身上。 公元前一一九年,张骞又来到了乌孙国,并且向乌孙国王提出了和亲的想法,说汉天子想要嫁过来一位公主。不过当时的乌孙国王不想因为站在汉朝这边而得罪了匈奴,所以婉拒了张骞的请求。但是之后,他们看到了汉朝的实力,并且害怕过匈奴过来攻打自己,所以便主动提出了和亲。 这样一来,刘细君便作为公主被汉天子嫁去了乌孙国。和亲其实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风光,看似有许多的金银珠宝陪着自己一起出嫁,但是这其中的苦也只有自己才知道,旁人并不会在意。如果这件事真的是幸福的,那为什么不让皇帝的女儿自己嫁过去呢? 公元前一零五年,细君出嫁。汉武帝当时亲自送她出嫁,随从的仆人婢女有几百号人,嫁妆也甚是贵重。不过就算这场婚礼的规模浩大,但是也不能阻挡她内心的悲伤。 在到达异国之后,细君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爱戴。并且老百姓还因为她白皙的肤色而称呼她为“柯木孜公主”。细君当时也很受乌孙国王的喜爱,并且还被封为了右夫人,拥有一座专门为自己建立的汉式宫殿。之后虽然常常有汉使者来向她汇报一些汉朝的事,但这也并不能解她的思乡之苦。 之后,匈奴察觉到了异常,为了自己不处于被动的地位,也主动送了一位公主来结姻。并且这位匈奴公主被封为了左夫人,地位在细君之上。这样的结果就是细君不仅仅心中抑郁难解,还要面对一些政事,她的心里也更加的郁郁不得志。 坏事总是接二连三的来,这时候乌孙国王逝世了。按照当地的习俗,旧国王的老婆要嫁给下一任的国王。细君从小在中原长大,接受的是儒家思想,对于这种做法自然是一万个不愿意。当时的她孤身一人在外,没有依靠,便写信给了汉天子,希望自己的家人可以站在自己这边。 可以汉天子却回信:让她入乡随俗,按照习俗来,无奈之下,细君也只好嫁给了下一任乌孙国王。 在成亲之后,细君为国王诞下了一个女儿,不过女儿的出生并没有给刘细君的心里增添安慰,反而因为产后抑郁,并且终日伤心,在不久之后就逝世了,享年二十五岁。 自己独自一人嫁往塞外就已经很悲惨了,居然还要在丈夫死后改嫁他人。小时候没有父母的宠爱,长大后还要作为为政治牺牲自己的一生,她的一生可以说是十分的悲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