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葡萄基本采收完毕,但接下来还有一堆琐碎的事等着我们去及时处理。
今年的葡萄基本采收完毕,最最重要的事就是总结这一季葡萄种植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失误,是技术需要提升?还是种植思维需要转变?抑或是种植模式亟待改良?不同园子可能存在不同问题,但是下面几条误区是各个园子最有可能出现的,大家一起来关注一下。 误区一: 高密度、高产量的掠夺式栽培模式 导致葡萄树体营养消耗过大,花芽分化较差,树势衰退。目前,好多地区生产上,首要的任务是要降低栽培密度,合理密植,调整架式,控制单产,使葡萄有合理的群体结构和负载(产量),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误区二: 葡萄采收后忽视霜霉病、白粉病等病虫害的防治 叶片容易早落,不利于秋冬营养的积累。因此, 在雨季和采果后,要加强葡萄病虫害的规范化防治,防止叶片早落和秋冬季枝梢抽发,促进葡萄营养物质的积累。 误区三: 偏施化肥,少施或不施有机肥 次生盐渍化、酸化加重,土壤板结,根系生长发育差,不利于葡萄连年优质生产。要使宾川葡萄走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要逐年加大厩粪等有机肥施用, 逐渐减少化肥用量,并在葡萄行间种植绿肥或间套其它矮杆植物,降低土壤盐害和酸化,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养分的转化与分解,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葡萄根系活力,培养健康树体。 误区四: 盲目赶早,不顾葡萄的生长发育规律及节令 提早破眠促萌,若遇低温冷害,葡萄生长发育受阻。根据宾川的气候特点,建议在12月底到1月底进行葡萄修剪,1月上中旬适时促萌,促使葡萄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同步生长。 误区五: 迷信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功效 造成了葡萄内源激素的不平衡,树体早衰。因此,要科学合理的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适时、适量的进行葡萄破眠、膨果,防止树势早衰。 误区六: 葡萄定植前不注重土壤改良,培肥地力。 应在葡萄定植前,结合土壤深翻,施足有机肥、微肥等底肥,创造葡萄根系所需的土壤生长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