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守仁(王守仁,号阳明)等一行人进入到贵州地界后,先后在几家小饭铺就食,结果居然只有两种东西可以下饭:一碟盐巴,一碟干辣椒! 不是没钱买,而是根本买不到任何东西,因为当地几乎什么粮食、蔬菜都不出产。这一回守仁算是亲身体会了一番贵州的赤贫之状,真是叫人终生难忘! 后来,他们在万山丛中见有一茅屋,便准备前往投宿。 不想这简陋的茅屋中仅仅住着一个中年的妇人,守仁起初觉得有所不便,还欲他往,不想那妇人倒兴冲冲地把守仁等一行人迎到了家里。 待刚刚安顿下来,那妇人也不等守仁问她,她便自己讲起了悲惨的身世:原来是这妇人的丈夫有了新欢,便将她赶出家门;她娘家已没有了亲人,无处安身,只得到这荒山野岭之中暂时存身。 “我那个男子,硬撇了我,我不怨他,谁让我长得丑来!可他不该把我赶出家门,我给他们当牛做马也情愿……我那儿子他们也不让我再见,没了儿子,我这辈子还有啥子依靠?”说着说着,妇人又流下泪来。 守仁常年在京师,见多识广,所以勉强能听懂妇人的口音,他试着安慰她:“那你就去向你男子求情,让他把你留在家里,就是干活,你还能见着孩子!” “都是那个女人坏!我的儿子还小,她不想让孩子记得有我这个娘,就远远打发了我……我那男子也无法,我不怨他!” 都到这般境地,这妇人居然还想着替自己的丈夫说话。 突然之间,守仁竟觉得自己与这妇人是何等的同病相怜,而那新妇岂不是刘瑾之流,而那男子又岂不是当今圣上?便是圣上再有不是,做臣子的又焉有抱怨之辞? 同情之余,守仁还在竭尽所能去安慰那妇人:“新人也有旧的一天,你就好好的活,别让那个坏女人的心思如愿!孩子都向着亲娘……” 妇人听罢,倒真的欢喜起来:“大人,您是读书人,懂道理!哪天您要当了官,可要为我做主,千万千万别忘记了!”
(明)沈周 辛夷墨菜图 有感于此情此景,守仁便又作了《去妇叹》五首,这个妇人的不幸遭遇确实触动了守仁的内心深处。 临行之前,守仁为略表心意,还给妇人留下了些钱物。那妇人将他送出好远,从此便再没有人听自己诉苦了,她还真有几分舍不得。 “依违出门去,欲行复迟迟。邻妪尽出别,强语含辛悲。” 守仁想着,这山中屡有毒蛇猛兽出没,说不定哪天妇人就会送命!哪里还能等到丈夫回心转意的一天?那些自己想见的亲人,此生也许再难相见了。 想到这里,守仁竟暗自下泪,自己难道不也是这样的吗? 贵州是明朝十三布政司中设置最晚的一个,直到永乐十一年,它才单独建省。由于开化最晚,所以这里最不宜中土之民居处,对于初来乍到的守仁等一行人,简直就是绝地。 龙场在贵阳以北约八十里的地方,此地在万山丛棘中,蛇虺魍魉,蛊毒瘴疠,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且此地多以夷人为主,守仁与他们语言不通,因此甚是苦恼。好在这里有不少来自中原的寻求避难的亡命之徒,他们的出没好歹让守仁减去了几分孤独之意。 龙场驿是洪武年间所设,当时一共在贵州境内设了九个驿站,以便于贵州方面北上进贡,同时也用以接待朝廷派来的使节和传递公文,对于过往的客商也能提供些方便。 小小的龙场驿,是从贵阳北上的第一站,不过设有驿丞一名、书吏一名、驿卒若干人、马二十三匹、铺陈二十三副。但这还是早先的规模,等到守仁此时到来时,驿站早已破败得不成样子,马匹亡毙,房屋倒塌,几个仅剩的驿卒也整天打不精神来。
1995年中国邮政发行的古代驿站邮票,分别是左边江苏省高邮市孟城驿,右边河北省怀来县鸡鸣山驿
不要说官舍,守仁起初连一座暂时栖身的草房都没有,甚至都不如来时路上所遇到的那位弃妇。于是,为了存身,他们也就学着那妇人的样子,开始自己动手,搭建了几间草屋聊以遮风挡雨。 附近的夷人对他们很好奇,居然都跑来问候;虽然彼此交流不太方便,但守仁感到这些人并无恶意,相反还不无善意。 安顿下来以后,守仁还不忘作诗以抒怀: 草庵不及肩,旅倦体方适。 开棘自成篱,土阶漫无级。 迎风亦萧疏,漏雨易补缉。 灵濑向朝湍,深林凝暮色。 群獠环聚讯,语庞意颇质。 鹿豕且同游,兹类犹人属。 污樽映瓦豆,尽醉不知夕。 缅怀黄唐化,略称茅茨迹。 (《初至龙场无所止结草庵居之》)
(明)文征明 浒溪草堂图 担任这个驿丞,其实并没有多少差事,因为贵州与内地的来往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多,所以几同赋闲的守仁便每日带着仆人四处游逛,倒也别有一番滋味。 一天,守仁突然在附近的东山坡上发现了一处石洞,此洞和当初自己的那座“阳明洞”非常类似,这不禁让守仁大喜过望。 此山名叫栖霞山,山势不高,平冈逶迤。山上岩石嶙峋,古树招风。那座山洞要比阳明洞宽大,其中可容百人,洞内钟乳石累累下垂,且有一小洞直通后山。 草房虽然好,但难挡风雨,这下好了,有了这样一处所在,不仅可以让守仁找回过去的感觉,也解决了他们的居住问题。守仁特意用“阳明小洞天”命名该石洞,“洞天”就是仙道所居之意。
栖霞山阳明小洞天今景 当时,粮食不够吃,除了挖些野菜,守仁也不能不开始学着自食其力种起粮食来。产得多了,到时还可以周济穷人和寡妇。 守仁有一首《采蕨》诗就是描述自己挖野菜时的情形的,可见其初来乍到的艰辛、愁苦之状: 采蕨西山下,扳援陟崔巍。 游子望乡国,泪下心如摧。 浮云塞长空,颓阳不可回。 南归断舟楫,北望多风埃。 已矣供子职,勿更贻亲哀。
(南宋)李唐 采薇图
想当年,娄谅先生就曾在这方面启发过守仁,但他并没太往心里去。如今,学着当地居民刀耕火种的法子,守仁等一行人在“小洞天”附近也开辟出了几亩荒地,开始了自己的农夫生活。 不过,有那几个仆人帮着忙活,守仁闲暇时还是愿意到当地居民中去走访,渐渐的大家就交上了朋友。当地人原本都不住在土、木所搭建的房子里,只是就地找个山洞,最多弄几间草棚而已;守仁因为在工部当过一年观政,所以弄明白了修建住房的基本原理,于是他便教着当地居民筑土架木以居——以夏变夷,这是使其归化的第一步。 不久,远近的人都晓得了这位从京城受阉党迫害而辗转到此的王圣人;他们还知道,即使在这穷乡僻壤,王圣人也有志于将圣贤之学发扬光大,以促进当地的教化! 于是,在当地居民的帮助下,在一座向阳的山坡上,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大家搬石破土、砍竹伐木,居然建起了一座像模像样的屋舍——这座有居室、有客厅、有凉亭、甚至看起来相当气派的房屋,俨然已是方圆几十里规模最大也最奢侈的建筑。 不过这座新居并不仅仅是让守仁来受用的,而是另有缘由:当时,远近数省的学子听闻到阳明先生到了龙场,居然不辞艰辛,纷纷赶到当地向他请教;见于没有一处让自己安心讲学、让学子安心就学的地方,守仁才决意修造此屋。 由于房屋建在龙场的山冈之上,所以守仁便以“龙冈书院”命名之,以作为自己日后重振圣学的所在。 居室中虽几近空无一物,但孔夫子曾道“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遂取名为“何陋轩”;凉亭边种上了竹子,于是便命名为“君子亭”;客厅宽敞明亮,遂取名“宾阳堂”。 后来,守仁在所作《龙冈新构》中记述此事道:“诸夷以予穴居颇阴湿,请构小庐,欣然趋事,不月而成。诸生闻之,亦皆来集,请名‘龙冈书院’,其轩曰‘何陋’。”
王阳明书 何陋轩记 在“小洞天”附近,还有一个石洞,那是守仁读书与自省之处,他将其命名为“玩《易》窝”——孔子认为《易》最精深,最堪玩味,它代表着人对命运、天理的参悟,非穷尽一生不可。 守仁从小到大就基本生活在士大夫的圈子里,虽然多次南来北往,加之有刑部主事的经历,对于当时的社会已经有所了解;但是对于最底层社会的认识,却还不够深切,因为他平生还没有困窘到那种不堪的境地。 然而自从来到龙场以后,生活之困窘已不堪言状;另外他的所见所闻也已与士大夫圈子格格不入——在这里,他所见到的是大明最落后地区的民风民俗,从流亡者口中听到的是社会的最阴暗面。 那些中原亡命,尽管多是一些逃难逃荒而来的,但也有不少是因参与了暴动、起事而被朝廷缉拿的,更有一些是因怕被株连才不得不选择避走他乡的。只是守仁见他们本性不坏,便没有拒绝同他们相往来;而且这些人大多生活极其困窘,也着实让人同情。 正是从这些人口中,守仁闻听道:“如今人们纷纷戏言,目今天下有两个皇帝,一个是坐着的朱皇帝,一个是站着的刘皇帝。”除了因勒索官员枷死无数、增加他的故乡陕西的乡试名额、罚得原户部尚书韩文等人倾家荡产外,守仁还得知了当朝天子的一些新闻:正德以前就有秽声在外,但如今在群小的引诱和帮助下,更是以抢掠妇女、充实“豹房”为能事,以至闹得民间汹汹不宁。有一个人是个穷秀才,考了大半生都未得中功名。后来他实在走投无路,见家乡有人举事,便横下心来参与其中,做着管账和负责来往文书的工作,希图混碗饭吃。 有一天,他跟守仁讲到这样一件趣事:“小的家在北直隶霸州,我们当地有个叫王智的,他有个女儿叫满堂。这个女孩长得那叫一个漂亮,脑子也好使,所以心性特高,我们当地人都传诵民谣道‘霸州一枝花,长在王智家,皇上选妃子,当然就是她’…… “满堂听到这街上唱的,也挺高兴,居然痴心沉迷,开始以王妃自居。就是去年的时候,满堂曾被选拔参加一次宫女的预选,由于这丫头一向自视甚高,以为必得,不肯给那些选拔的太监和官老爷好处,结果竟落选了…… “为这,满堂大受刺激,居然闹得精神有些失常。这丫头日思夜想,都不忘要嫁给一个人中龙凤、能够称孤道寡的人。” 那人说到这里,守仁为表听得仔细,于是插嘴道:“天无二日,地无二王,难不成她还想退而求其次,嫁入藩王的府第不成?” “呵呵,王先生,您这堂堂正人君子哪能明白我们这些个小民的想法,唉!我们也没得什么见识……” “哦,那你快说!这满堂后来怎么样了。” “后来有个叫段的江湖术士,他利用道教中的偏门歪说蛊惑人心,扯起了一道‘大顺平定’的黑幡,宣扬什么‘天道已变,五行中以金克木,段为金,朱为木,朱家气数已颓尽,段氏金长坐皇廷,义信男女来结拜,封王赐爵共荣华’……” “啊!这不是要造反吗?”守仁这个忠臣孝子,听到这里便有点坐不住了。要说依靠宗教来组织造反的,历史上多了去了,远的如东汉末年的张角兄弟利用太平道起事,近的如元末韩山童、刘福通等人利用明教起事;这还是有名的,其他不太知名的则多如牛毛。 “就是要造反,”那人并不讳言,“可是广大的老百姓懂得什么?大家不过是被贪官污吏逼得没活路,才铤而走险!但凡能有口饭吃,哪个活腻味了,愿意干这诛灭九族的勾当……” 守仁自然也明白这些,要想彻底消除民乱,除了要对起事人众加以剿抚外,首要还是应该解决贪官污吏的问题。 见守仁已经不言语了,那人于是接着讲道:“老段不久就纠集了上万之众,实不相瞒,小老儿我一时鬼迷心窍,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 “老段自制了皇冠龙袍,便每天正经地披戴起来,他眼见队伍声势日大,也就开始称孤道寡,自称‘平顺大帝’,又分设丞相、元帅等官,不瞒先生,小老儿因为能够识文断字,也被封了个军师将军呢!呵呵,这帮家伙,拿老子当诸葛亮了!不过,说起来那段日子酒肉不断,倒正经快活…… “我们主要在北直隶和山东一带活动,那老段在做游方道士时,就已经垂涎满堂这个霸州第一美人的姿色,所以后来他便派了人到霸州,抢出满堂,又册封她做了贵妃……
明武宗朱厚照像 “满堂正经的皇妃没做成,却做了老段的压寨夫人,但好歹也得了个‘贵妃’的名,管它嫁的是朱皇帝还是段皇帝。呵呵,这一来她倒心满意足了,那心病也好了,想着天命宫中、贵为妃子并非虚言……” “从逆这可是大罪啊,满堂后来怎么样了?” “后来我们的队伍被官军打散了,头目们被抓的被抓,被杀的被杀,逃的逃了,满堂等一干妇人都被掳进了京,向朱皇帝作献俘之用……按说他们都是没个活的,但是您猜怎么着,没想到这个小皇帝当场就相中了满堂,当晚就要了他……” “这成何体统?”守仁起初还很怀疑对方说的,以为是污蔑今上,可他却未露声色,准备先听下去再说。 “这事儿很快就传开了,百官们也都认为‘与贼妇连衾共枕,难防不测之忧’,于是纷纷上书要皇帝将满堂正法。这大臣们一窝蜂儿似的来扫皇帝的兴儿,正德小爷一下就怒了,臭骂他们道:‘这些该死的迂奴才,你们不懂人情,不懂道理,更不知国史为何物,还有脸做翰林和御史!难道你们不晓得我朝太祖皇帝在剿平伪汉陈友谅之后,就将老陈的宠姬美妾,逐个召入侍寝,以发扬武德弘烈吗’…… “哈哈,满堂这丫头就如此阴差阳错,成了真皇帝的枕边人……”
煕陵幸小周后图 此事说得有板有眼,合情合理,不由得守仁不信。太祖的第八子朱梓,他便是太祖与陈友谅的妃子所生,曾被封在南昌为潭王。 对于那些逃难逃荒的,守仁南来北往也见过一些,但是自从正德当政以来,国是日非,流民、民乱已渐有增多之势。 有一天,他便忍不住对一位学生叹息道:“昏悖在上,民困于下,日久必生大变!” “昔日郑侠一幅《流民图》就令宋神宗罢了王安石的宰相,而今天子若是晓得民间疾苦之状,又该做何举动呢?”那学生疑问道。
(明)吴臣 流民图 郑侠的流民图已失传 “宵小环侍左右,忠臣良士皆被疏远,天子纵有尧舜之性,怕也难有所改悔……‘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今见天子其不得人心也如此,真不知何时是个了局?” 此时,在大量接触过这些流民之后,守仁的身心受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触动,他对于人生与社会的认识、理解也更深了一层。 加上他个人的际遇,他的思想马上就要脱胎换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