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鄠邑”不是空穴来风,据《地理志》记载:古扈国,有户谷、户亭,又有甘亭。《陕西省志·行政建置志》载:“春秋时期秦国筑设扈邑,秦孝公(前361—338)改设鄠县”。故治在今陕西户县。典籍《辞海》注释:“酆侯之地为鄠,位于长安西南,涝水东岸,夏时扈国,秦为鄠邑,汉置鄠县,即今陕西省鄠县”。《辞源》:“鄠县,今县名,本夏之扈国,秦鄠邑,汉置县,明清皆属陕西西安府,今属陕西关中道。”《鄠县乡土志》记载:“鄠邑民俗简陋,耕穑而外别无所长,于畜牧种植,均未讲求新法,而工艺尤不能推陈出新。”清《欽定四庫全書》诗:“蟾宫髙折桂,领教司陶甄。黉堂拥师席,白昼那肯眠?鄠邑亦多士,教铎日以宣。慈溪还小试,吏隠聊周旋。”
5 H$ \( j ]* }( n) m. X 户县地近古城长安,古为京畿之地,历史悠久,文物古迹星罗棋布。境内现已发现的新石器遗址有25处,在丈南遗址及甘河遗址的粮食窖中,均发现有碳化粳稻,这说明早在六、七千年前的原始公社时,户县已有人类居住并进行农业生产。中国历史进入阶级社会后的第一次战争就发生在户县境内。公元前21世纪,夏代初期禹死后,由其子启继承王位。时户县为“有扈氏”之国,有扈氏反对继承,要求部落选举,启率大军进行讨伐,战于甘(今甘峪附近),有扈氏败。成语“飞扬跋扈”,就指的是有扈氏《尚书·甘誓》就记载了夏启讨伐有扈氏时在甘地所作的一场临阵演说。有扈氏国为户县建置最早的方国,也是户县县名的由来。商代为崇国,周文王“既伐于崇,作邑于丰”,崇侯虎战败,西周建都于斯。武王灭纣,迁都于镐,丰京不废,每遇大事,皆步行至丰,告于宗庙。周平王东迁,以岐丰之地赐秦襄公,改“扈”为“鄠”邑。秦孝公十二年(前350)迁都咸阳后置鄠县。1949年5月,户县解放后,户县属陕甘宁边区咸阳分区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5月,户县属咸阳专区管辖。1953年元月,户县直属陕西省人民政府管辖。1958年11月,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报请国务院批准,户县保留县的建制,划归西安市人民委员会管辖。1961年8月,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报请国务院批准,户县划归咸阳专区管辖。1964年9月,陕西省人民委员会通知,经国务院批准,将“鄠县”改为“户县”。1969年到1982年,户县属咸阳地区管辖。1983年10月20日将户县划归西安市管辖。户县自汉初确定了县的建制以后,两千多年来,只有隶属关系的变更,县名及县制设置相沿未改。
- L9 h' k h9 O! M0 m( d 据《西安市辖区县名》记载:户县,本夏时扈国,商时崇国,周为丰京,秦共公二年(前607年)灭崇国设扈邑,孝公改扈邑为鄠县,以古扈国在此,“扈”与“鄠”通用而得名。自古即有“银户县”和当今“西安后花园”之美称,距今已有2600多年历史。l964年因“鄠”字生僻取音改为户县。5 r/ r% _+ m3 g, C
陕西户县撤县设区后,“鄠邑”区将从远古走来。(新浪)
; \( z: t' F: v( D. d; a
3 s, s5 M3 C$ q) H0 h9 f; V! f
6 V/ { e5 E$ D1 ]! j0 R
: Y8 |. g6 k4 r/ t) i& V6 p
' `2 I, D" C+ n! x( g
! ~5 }" o+ P! o: w+ m
1 @2 h' E9 T: n" h+ j/ c& ]
* }) E, q7 `( ^* F8 {# X# r8 M
0 ~& F, @ W3 r5 Q5 [* q' o
! t1 |! F Y3 Y- l5 L& p, P
4 f- u: _# [4 _4 b7 \. }- {5 U8 r, R! R6 ~- N/ o( K: E7 V
9 [) k: i& F5 O- G$ h0 q2 F a0 c
0 ^9 c% u5 e$ l7 Y" C: D6 L: c6 K8 s8 [, ?" P
) x7 m2 H5 u; x3 q1 k5 h2 Y
( o) x& a1 F3 W8 j; h- M
4 T( l# h$ D, F" U/ `" D
, ]6 V1 p0 g! @! v
5 s9 Z6 R* n" S4 J8 d# M
9 J1 l. P- K6 E& y$ I1 o" B u8 [6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