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三年秋,日本鬼子又一次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一天,时任地委书记的老刘和游击队鲁队长正在枣庄开会,正遇到日本鬼子扫荡也到了枣庄,刘书记和鲁队长随即隐藏在高粱地里,借助高粱的掩护和敌人周旋。 鬼子把村民集中在地头并让汉奸王二喊话:“刘书记和鲁队长,不要再顽抗了,赶快投降吧!我数到十,你们再不出来皇军就开枪杀掉所有的村民!” 听到这里,刘书记对鲁队长说:“我们必须出去了,不然他们真的会杀掉所有村民的!” “不行,”鲁队长斩钉截铁地说,“死也不能投降日本鬼子!” “十、九、八……”汉奸王二开始数数了。 “可是我们不出去,他们会杀掉所有村民的!”刘书记辩解道。 “那也不能投降日本鬼子!”鲁队长依然坚定地说道。 “我要出去,我不能让鬼子屠杀老百姓!”刘书记也坚定地说道。 鲁队长看着刘书记愣了愣,然后坚定地说:“你敢投降,我就先枪毙你!” 刘书记愣了…… “三、二、一,时间到。”汉奸王二大声喊道。 “哒哒哒……”日本鬼子开枪了。无辜的老百姓倒下了,一个、两个、三个…… 这时候,刘书记急了,他不顾一切地向外冲去,边跑边喊:“不要开枪!我投降!我投降……” “砰”,鲁队长开枪了,刘书记应声倒下…… 后来,鲁队长在枪杀多名日本鬼子后英勇就义。 再后来,当地的县志是这样记载这段历史的: 一九四三年秋,日本鬼子扫荡枣庄,全村老少三百余口生还者无几。其间,时任地委书记的老刘企图投敌,被游击队鲁队长当场击毙。而鲁队长在枪杀多名日本鬼子后英勇就义。 我想说的是: 1、事实的堆集不一定是事情的真相。 2、我们看到的永远是历史的一角而不是全部。 3、历史永远是当权者写的。当权者写历史的时候,总是为其政权或所代表的阶级服务的,所以历史的扭曲就不可避免。 4、历史最终是人民写的。可当人民能够自由、公正地书写历史的时候,历史大多已经模糊不清了。 5、所以研究历史就不可避免要引入推测。当然推测必须以现有资料为基础(但也不可尽信),根据历史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风气、人物自身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进行合理分析、推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