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命价值 关注生存艺术
——在校园安全动员会上的报告
同学们,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
这里,我首先向大家反馈近期发生在全国范围内几起校园悲惨事件:
两周前,在湖南省湘乡地区,一起校园踩踏事件造成8名初二学生当场死亡。 一个多月前,我县一所中学,一名高一学生将同班同学用水果刀刺伤,不治身亡。
2006年6月3日 ,西安市某郊县的一所中学校园内,一个初三学生将比自己高一头大一膀的一个初二学生用匕首刺死在男生厕所。事后,在看守所内,面对着已是少年犯这位原初三的学生,当记者提问到:“……,此刻你最想做的事?”他含着泪水迫切地回答:“我想参加中招考试。”据了解,他曾是班里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可眼下又有谁能为“高墙内”失去了自由的他提供这个机会呢?无独有偶,.一年之后的 2007年4月27日 ,这一幕也发生在了我县的一所初中校园内。
2007年初,一起发生在我校的恶性事件:一名高二学生通过其表哥纠集了三名社会闲杂人员,在课外活动时将同班同学叫到校外打成重伤,头部缝合十多针,治疗费花了近万元。据核查,受伤者曾用恶言威胁了前者。结果是,打人者被拘留,肇事者承担全部医药费,恐吓人者给自己引来“灭顶”之灾。
2008年6月,北京一所驰名中外的大学校园里,一名大四学生从四层楼坠下,自杀身亡。远在安徽老家的父母接到校方联系(只说孩子有事,相商)后,连夜晚带着儿子喜欢吃的、日常用的等许多东西上路。让二老万万没有想到,此去是为儿子收尸……,悲哀啊!突如其来的噩耗,让这位母亲精神崩溃了,失常了。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校园安全,社会关注,政府担忧!人们纷纷研究应对的良策。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获悉:几个月前,北京市某小学五年级一班举行了由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十一岁生日”主题班会。会上,一位母亲将自己抚育孩子成长过程的《日记》念给大家听:
--------
怀胎整十个月了,今天,我累得实在撑不下去了,那家伙太重实,就连我想要站起身来,都得用手托着他。-----尽管我已是力不从心了,可当我想起胸中那个“梦想”——全家人的未来和希望啊!我又劲头十足了。
1998年5月18日
要生了,可怕极了。我哪里想到生孩子竟是如此的痛苦不堪,大汗淋漓,……在医生帮助下,孩子终于出生了,是个男孩,我高兴极了,忘记了之前所有的艰难和痛苦。
1998年5月22日
今天,在我的帮助下,儿子学会“坐了”,坐得那样的稳当,我可高兴了,……。
1998年 11月20日
今天,儿子竟然能站起来了,还向前迈了两步,我好兴奋啊,……。1999年6月8日
“妈…妈…”。今天,儿子终于学会说话了,叫得是那样的真、那样的亲,……激动得我流下了热泪,此时,我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1999年8月18日
“今天,我领着儿子去上学。头一回啊!看着跑在前边的那个背着书包得意洋洋的儿子,自己欣慰极了,……。
2004年9月1日 ”
今天,儿子竟和我“顶嘴”,我觉得很好玩,……。
2005年5月8日
今天,当着单位几个同事的面,我儿子又跟我“顶嘴”了,我烦透了,担心人家会背地里指责儿子“没家教”,这对我来说,将是莫大的耻辱啊,烦死人了。……。
2009年5月12日
今天中午,儿子放学回家后,一本正经地对我说:“妈妈,我保证今后再也不跟您顶嘴了,一定当个听话的好孩子”。……原来在老师教育下,儿子学会了知错改错,我激动得再一次流下热泪。
2009年5月22日
……。就这样,这位母亲的《日记》一直记录到儿子的十一岁生日。字里行间,感人至深,沁透着天底下最真挚的、无怨无悔的母爱。《日记》客观地反映出,所有母亲对自己孩子的第一希望,那就是——好好的活着!!快快的长大!!不是吗?每一个孩子,无论其个头的高低,也不论其相貌的美丑,更不论其学业成绩的差异,他都是一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他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母爱成可贵,生命价更高!母亲,她朴实地然而又是迫切地要求:每一个青少年学生必须珍爱自己来之不易的生命,也要珍爱别人来之不易的生命,从而为自己,也为大家营造一个安全的学习和生存的环境。“关注生命价值”将成为教育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时代的诉求与期盼。
二
我要说,今天的中学生,在关注“生命价值”的同时,还应当学习和掌握“生存的艺术”。你需要着力思考的是,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变得和谐?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富有韵律?怎样才使自己能成为对父母、对社会、对自己的未来有用的人?因为,在人生旅途中能够让你的生活走调、变味以至失衡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作为从教了三十余载的一位老师,我建议大家学会辩证的看待身边问题和事物,这里谨向同学们提供六个维度的为人处世的概念(信条),供大家分析和参考。
概念一,新时代的中学生要有君子风度,要学会正确对待生活当中的得与失。
有得就有失,这是一个连几岁小孩都会遇到的问题,有多少人不正是由于喜欢得到而害怕失去,经常让自己处于被折磨之中的吗!其实,要我说,得与失原本就是和谐而有韵律的。
我们看,大地她奉献了泥土和水分,草木才奉献了鲜花和果实;农民他付出了汗水,土地才报以丰收;树梢翩翩起舞,难道不是风的给予吗?鱼儿活蹦乱跳,难道不是水的给予吗?桃李芬芳,难道不是园丁的杰作吗?人要想得到些什么,就必须准备着失去些什么。在许多情况下,失去本身就是一种得到,得到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失去。所以,人既不要因得到而满足,也不要因失去而惋惜。因得而失,因失而得,或得而复失,失而复得,都是常有的,也均是正常的。聪明的人,做事情总是想着能在预先失去些什么;愚蠢的人,无论做什么事情自始至终老想着获得,甚至没有占上便宜就觉得自己吃了亏。他在获得的同时却潜在的失去了许多,其中包括自己的人格。人特别要记住的是,勿不劳而获,勿贪得无厌。否则,你将会得不偿失。
概念二,新时代的中学生做事要理性,要学会正确对待生活当中的喜与忧
生活中,喜怒哀乐,虽说是常事,但它也最能影响人的心绪。因忧伤而导致心理失衡者有之,因狂喜而损害人生韵律者也有之。人特别要切忌大喜大悲,因为无论大喜或大悲,都不利于让你保持心灵的宁静。仅举一例:09届毕业生王小曼同学,物理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在今年高考的《理综》考试中,由于缺少心里准备,好胜心切,被试题中的《物理》部分出乎意料的“大难度”所吓到,导致开考铃响后的30分钟内,她一直处在责难、忧伤、担心和叹息之中,卷面上一字未写,白白损失掉宝贵的30分钟答题时间。事后她才明白:“船高自然码头高,试题的难易客观上与自己能否考上大学无关”的道理。
一个人应当经常意识到,喜中有忧,忧中有喜。当好事落在你身上时要看到忧的影子,当坏事降临时要看到喜的希望。我们说,生活中绝对的好事与绝对的坏事都是不多见的,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还会相互转化。所以,人既不要期望有喜无忧,也不用担心有忧无喜,要相信,在多数情况下,喜和忧都是结伴而行的。正因为如此,即使好事连连,也要注意做到喜之有度;即使坏事多多,也要善于看到光明的一面。
我要提醒,今天的中学生应当警惕的是,既不要让好事给冲昏了头脑,也不要让坏事给吓昏了头脑。因为在这两种情况下,你最容易失去理智,甚至选择破罐破摔,铤而走险,最终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概念三,新时代的中学生心胸要开阔,学会正确对待生活当中的大事与小事
同学们回头观望,在你的生活当中,有许多事情,乍一看,很大,可多少年后再看,其实很小。仔细想想,曾经让你烦心的那些所谓的大事,在今天看来,还不都是一些不足挂齿的小事吗?这些小事让你悲伤过、叹息过,但如今不都成了很有意思的回忆了吗?
依我看,有些事情,之所以当初让你觉得很大,或许是因为缺乏心理准备,或许是因为承受能力不强,更可能是由于你对自己还缺少应有的自信。对于一个善于思辨的人来说,即使大事也是小事;而对一个幼稚浅薄的人来说,即使小事,处理不当也会酿成大事。
有一位诗人这样说,“世界上最广阔的不是海洋,也不是天空,而是人的胸怀”。你的胸怀有多大,你心中的世界才会有多大;你的心力有多强,你抗震的能力才会有多强。人要不为小事所困扰,关键是要扩展自己的胸怀。经验告诉我们,当生活中冒出一些不顺心的小事时,你千万不要过分在意,能处置的就快速处置,不能马上处置的,也可以先放一放再说,有些小事能够一笑了之,那是最好的。须知,不把小事看大,也是讲究生存艺术和有效把握人生和谐的重要秘诀之一。
概念四,新时代的中学生要懂得循序渐进,学会正确对待生活当中的前进与退让
我们说,无论是打仗还是生活,都应当有进有退,只进不退或只退不进,都很容易招致挫折和失败。
在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一般地说,进比退好,但当该退而不该进的时候,退则比进好,退一步或许能进两步。举一例,张帅同学在今年中考的《数学》考试中,遇到一道小题,难住了,不得法,作不出,急得满头大汗。本应该及时放弃,但他却拿出顽强倔强的劲头,一再“恋战”。为了一道小题花费了大量时间,结果是因小失大,导致后面大量的题目无时间完成。
这里我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是,当你遇到难事(无法完成)、不顺心的事时,千万不要过分与自己较劲。努力化解麻烦是必要的,但有些事情明明已经无法挽回,你又何苦纠缠下去呢?自己与自己较劲,只能增添新的麻烦,对自己造成新的伤害。你应该学会退一步想,生活中没有那么多大的原则问题,当今社会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在不少事情上,都是既可这样也可那样的。人不可只能拿得起,而不能放得下,该放下的就要放下。适时地放开自己,就等于解放自己,退一步对你大有好处。可见,有进有退,也是供你选择的一种生存艺术。
概念五,新时代的中学生为人要坦诚,学会正确对待生活中的自已与别人
在我们的人生中,有许许多多的关系,但最重要的当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对你来说,首先又是你自己与同学、老师、家人以及周边人的关系。你与他人的关系处理得如何,不仅关系到你的学习,也关系到你的未来。
你应当怎样与他们相处,有方法问题,但比方法更重要的是品德;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真正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有的人总希望别人给自己讲真话,然而自己讲给他人的全是假话,这种人是注定没有朋友的。至少他是没有真正的朋友。
老师认为,能与他人和谐相处者,他绝不是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事事以自我为标准的“唯我”的小人,而是懂得尊重他人、虚心学习他人、并能与他人团结协作的君子。其内涵在于,靠“知人”,学对方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当对方(或对手)做出成绩时不吝啬投去赞许的目光,当对方(或对手)有了失误时不推波助澜,并能在他需要帮助时主动施以援手。久而久之,你必然是“朋友遍天下”。
概念六,新时代的中学生要能吃苦,以负责任的态度对待自己今天的勤奋与懒惰
同学们,你的一生成功与否,可能与机遇有关,也可能与你的天分有关,或许还可能与你的命运有关。但作为客观因素,这些均是你自己无法改变的,过多的关注它没有任何意义,重要的是主观上你自己努力得如何,而在努力的过程中,你又有多少勤奋和多少懒惰。有一点是谁也无法否认的:那就是勤奋总比懒惰好,但这一点,又不是谁都能认真去履行的。小孩子如此,成年人也如此。有的人一辈子勤奋(比如我们同学的父亲,他勤勤恳恳,操持全家的生计),有的人开始勤奋后来变得懒惰(比如一些投机商人),有的人从小到大始终是个懒惰者(像个寄生虫)。由于勤奋的程度不同,成功的多少也自然不同。大家要坚信,多一分勤奋,才多一分成功,勤奋的多少与成功的大小总是成正比的。
同学们,多少事实证明,机遇首先迎候的是勤奋者,天分首先偏爱的是勤奋者,命运首先光顾的也是勤奋者。以机遇不好、天分不够、命运不佳为自己的懒惰和失败开脱的人,那是最没有出息的人,这样的人和寄生虫没什么两样。 成功的人生应该是勤奋的人生。你要多一些成功,就必须远离懒惰。因为对于一个学生而言,懒惰荒废的不仅仅是时光,而且包括你的幸福和生命。所以,拥抱勤奋而拒绝懒惰,应是当代青年、当代中学生的首选,也是你们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