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心理学故事 违心说谎后的心理状态 有两位心理学研究者做过这样的试验,以测试人不得不违心说谎的心理。 首先对被试验者说,这些纸上有许多数字,请你一张张检查,把其中凡是带5和7的数字用线划掉,而且一干就要连续干一个小时。无论谁听到这里都知道,这绝对是枯燥单调的工作。当第一个人划到一个小时后,主持人对他说,请你去通知那面排队等候的第二位应试者,并要对他说:“这项工作太有意思了”,然后给这位应试者1美元或20美元作为报酬。当所有的试验结束时,主持人问大家:“刚才的工作有意思吗?” 对此的回答则是意味深长的。那些干了一个小时,仅得到1美元的人,大都说了谎,回答说:“是的,刚才的工作挺有意思的。”而那些领到20美元的人则回答说:“不,这种工作没劲透了。” 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回答?因为得到1美元的人,其实心里已经有了一种强烈的不快感,为了消解心中的不快才说谎。要说真心的感觉,当然是“那项工作实在无聊”。为了1美元而说谎的原因恰恰在此。如果自己骗自己,强迫自己相信:“那工作确实有趣”,那么可以从不快中获得一些解脱。 相对于此,那些领到20美元报酬的人则感到虽然那项工作无聊,有上当之感,不过能得到20美元的报酬,还算可以,内心平衡,因此他们能直率的说出实际感觉。 这样看来,倘若你正在找工作,有前辈人物向你介绍说“我们公司虽然工资低,不过工作内容很有趣,有干头”时,最好别大意。 当图书馆阅览室里只剩下你和身边的异性时怎么办? 这里是图书馆阅览室,方才还坐满了人,现在一个个都离去了,只剩下你和你身旁的异性。这时候你准备怎么办?从1—5中选择一项。 1.并不在意。 2.有些不自然,但并不采取行动。 3.主动搭话交个朋友。 4.感到不自然,换个位置。 5.变换身体方向,或是把书和书包放在中间,或是换个位置,或是挪挪椅子和对方拉开距离。 解说: 一般来说,人与人之间要保持最低限度的距离,超过此距离,无意识间会引起某种防御行动。选择1,这样的人,对对方对自己的态度均不在意,是一种很特殊的人。选择2,这种人继续坚持下去的原因是虑及自己突然采取某种行动可能令对方难堪,属于紧张积蓄型。选择3,虽然是不认识的人,但愿意将其置换为朋友关系,以消解紧张。这种人显示出对人际关系的积极态度。选择4,稍嫌过激,自我保护意识强烈。选择5,标准的直率反应型。在曾做的实测中,多数人呈现这种反应。具体统计为最初十分钟内,为60%,30分钟后以内,为80%。 你如何介绍自己? 你第一次去参加某团体的每月举办一次的研讨会,主持人要求新参加者用10秒钟时间自我介绍一下,说着递过了话筒。轮到你时你怎么介绍?从下面1—4中选择一项。 1.只报一下自己的姓名和地址。 2.除了报自己的姓名和地址外,简单的说明自己的长处和爱好。 3.不顾及时间限制的全面介绍自己。 4. 什么都不说把话筒推给下一个人。 解说: 选择1,处事被动,不善于坚持自己的主张,不善于让他人了解自己。选择2,善于表现自我,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清楚的表达自己,态度积极向上。选择3,是引人注目型人,但自我表现过于强烈,甚至不顾及后果。或许可以说,其表达方式不得要领。选择4,孤独型人。在这种场合,扭扭捏捏影响会场气氛和会议进行,反而会招人注目。这种人看似胆怯所致,实则主见及其强烈,明白的说是性格乖僻。 有人穿了和你一样的衣服时你怎么想? 你第一天到新单位去上班,为此特意穿了一套新西装,可是到了单位你突然发现有一个人穿这和你完全一样的西装,这个人还是你将来的同事。此时你怎么办?先从A、B中选一项,再从1—4中选一项。 A.尽可能不和他目光相对。 B.打招呼说:“啊,巧了,咱俩穿的衣服一样。你在哪里买的?”或类似的话。 1.以后不再穿这套西装。 2.只在这位同事不可能同时出现的场合穿。 3.稍感别扭,但考虑弃之可惜,所以偶尔穿着。 4. 毫不在意,继续穿着。 解说: 选A-1者,相当自矜,似有洁癖,处理现代人际关系可能感到紧张。选A-2者,属轻微波动型,处理人际关系易滑向消极。选A-3者,稍嫌消极,但可慢慢的融入环境中。选A-4者,有较强的独立性。选B-1者,用天性的善良补充心理的自尊。选B-2、3者,属于人际态度积极型人。选B-4者,与任何人都能相处好,属于人才交际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