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_8 k A' v& O 作为全国著名的农民画之乡、诗词楹联之乡、鼓舞之乡的文化大县户县 ,南依秦岭山麓,自然环境优美,北临国际化大都市西安,历史文化悠久,早在2010年获得“全国卫生县城”、2011年荣获“全国文明县城”的荣誉之后,在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及时“华丽转身”,顺势而为,将触角延伸到了广袤的农村大地,拉开了一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打造美丽新农村的大幕……9 x3 E$ t" X3 m- G, {, W* Y
2 w( X. T! Z9 i" D9 L
定决策:环境整治夯实农村基础% M8 C+ }7 {; M
( u* U! O$ a/ P! d3 R 农村环境卫生的好与不好,不仅体现了一个城市整体文明形象,而且反映了一个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的高低,可以说农村环境的美与丑是一个村一个镇一个县综合实力的最佳展现。
, B7 s; X+ ~- B0 }% q F6 W3 k7 i/ j+ v) q4 d8 R u
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发展战略的加快实施,我县被确定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3个副中心城市之一,为城市建设与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决定把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打造全国一流的生态、宜居新农村,提升县域环境软实力作为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把农村环境整治做为夯实农村基层基础、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 x6 _5 j( x" |' F' S" P
; o& y" X k# |. n- ~! j 彻底治理农村“脏、乱、差”是集中整治活动的重点。县委、县政府对各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统一规划垃圾堆放点,实行定点投放、统一收集、统一运输、集中填埋;全面清理农村沿路沿街堆放垃圾等,积极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目标明确了,关键就在落实。为将目标落到实处、干出成效,我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四城联创办具体负责指导、协调、督促等工作;各镇、各行政村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并及时落实保洁人员、工作经费和办公场所,实现了县、镇、村三级农村环境整治网络全覆盖。县委书记陆晓延先后多次对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具体的安排和部署。县长张永潮坚持深入一线检查、指导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县人大主任张阅农、政协主席张萍充分发挥人大、政协职能作用,积极组织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深入村组,实地视察、调研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面对县领导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各镇各村层层落实责任,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迅速行动起来,走向街头,深入街巷,清运积存的垃圾,清洗粉刷沿街墙面等农村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 A" I% b+ k, `) z3 m0 C. a% S% Y' P
三年来,我县从农村积存垃圾清理到实施道路精品干线工程建设,再到重点示范村打造,全县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层层深入,不断深化;从人员保障到村庄规划,从经费投入到机制建设,农村长效保洁机制不断健全完善。据初步估算,县委、县政府和社会各界累计投入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资金近6亿元,目前,建成一类村349个,占全县行政村的70.1%,示范村达到79个,示范免检村10个,基本消灭了三类村,80%的村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 全县农村环境面貌有了较大改善。# |5 Y* p+ H. Q9 X) z# H' w: J
; O4 @7 s& v4 z展新颜:环境治理显成效) ^7 g% Y- t$ C. l8 f; L% j4 Y' \
% {6 o! N* S9 m5 Y8 ?
院落整齐划一,围墙古朴而高雅,水泥硬化后的村道整洁明亮。沐浴在春天的暖阳里,老人们面带笑容在一起唠着家常,村里的青年男女们有的忙乎田地的活儿,有的健身广场上舞动着身姿。每一个村庄,都是一幅美丽的画面,每一户农家,都洋溢着其乐融融的和谐气氛。 D1 p, A; n6 C# ~* p% r
& D' Y/ o( _6 D( x _- G
在今年年初刚刚建成的祖庵镇铺尚村文化活动广场上,农村妇女们正跟着音乐欢快的跳着广场舞,老人们围坐在一起下棋打扑克。“广场修好了,我是最大的受益户。”60多岁的村民王安付高兴地向记者说。原来在新广场建成之前,这里是一块空地,村民全把垃圾往里倒,久而久之这里变成了一个垃圾场,难闻的气味和随处乱飞的虫子让周围的住户遭了殃,更让住在旁边的老王头疼不已。去年7月份,农村环境整治给铺尚村的村民们带来了希望,改造垃圾场作为群众最迫切解决的问题被纳入了环境整治的头等大事。村上彻底清理了堆放已久的垃圾山,并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和群众自发的筹资筹劳建起了面积2000平方米的村文化广场。如今,整洁干净的文化墙和各类健身器材等配套设施让昔日的“垃圾场”变成了今天的新广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带来的村貌之变,正刷新着人们对过去村内环境脏乱差的概念和村民落后保守的生活习惯。“以前这块几乎没人来,就算经过也是捏着鼻子一路跑,现在一到下午,男女老少也都会来广场上健身锻炼,多热闹。”王安付老人心里喜滋滋的。- z j8 Q- D/ W' S0 m
: B3 q8 w2 v" y$ h5 a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及长效管理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每个群众都应负起相应的责任,特别是镇村干部,应当更加深入持久地组织群众开展环境整治活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让环境更清洁、让群众更健康,使农村环境跃上一个新台阶。( ^1 D! ~% r- s1 M& X* G
9 L$ }' D4 E$ O; w/ X( I7 h 自去年环境卫生整治深入开展以来,祖庵镇 按照“齐头进、全覆盖”的工作要求,将全镇划分为四片一镇区,包片领导牵头,驻村工作队员包抓,各负其责,各村也都成立专门的保洁队伍,对日常的生产生活垃圾定期清扫拉运。为了提高各村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的积极性,镇上建立了“村自筹一半,镇奖补一半”的工程建设激励机制,并先后投入425万元奖补资金,以示范推整体,绿化美化农村环境,全面提升各村精细化管理水平。环境改善了,经济发展了,声名也随之远扬,祖庵镇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在全县评比中,也从去年的倒数第二名一跃成为全县第一。祖庵镇党委书记张慎重介绍说:“开展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是美化城乡环境、改善群众生活质量的惠民之举。我镇将严格按照‘全省一流 全国有名’ 的工作标准,集中一切力量投入整治行动,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完成整治任务,切实解决当前我镇农村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建设陕西旅游文化名镇奠定坚实的基础。”/ K7 h5 }% A0 q, ?, m
8 {* P" A( w# C' h* ? 三年来,全县各镇从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旧村改造方面入手,着力加强村镇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积极推进以道路硬化、垃圾清运、危房改造、村庄绿化、给排水等为重点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按照“政府引导、项目带动、多层筹集”的思路,不断拓宽投入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投入。县财政从2011年的每人5元到现在的每人10元对这项工作开展进行专项奖补,累计投入1500余万;各单位各部门在“一对一”包抓帮扶工作累计投入227余万元;发动农民筹资筹劳,2013年上半年筹集农村环境整治村级资金276万元;“三化一片林”项目在全县13个镇建设31个示范村,造林1550亩,栽植各类绿化苗80万株;“一事一议”项目、“垃圾压缩站”建设项目、“新农村市级重点村建设”等项目投入不断加大。近几年来,村庄建设步伐加快,水泥硬化道路458万平方米、修建排水渠57万米、安装路灯18609盏、修建健身广场40.7万平方米,农户改厕6.36万户。当前,我县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农民群众才是真正得到了实惠,他们把整治后取得的成效形象地总结为:“村庄美,院落净,红花绿树展美景。公路修到家门口,自来水流到锅里头。”0 p' y$ |* O8 H2 Q
1 k+ |- q$ h$ U5 Z* t
建机制:确保长效管理到实处2 u$ \" t t9 ~" B! G
3 c0 u8 t3 m( \) ^- Q3 c 修水泥路、建垃圾池,栽植风景树、安装路灯,一个个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在群众议事的前提下上马落成……环境好了,农村环卫保洁工作就成了维持乡村美丽的重要保障。走进天桥镇胡家庄村,只见数十个小型垃圾桶沿着民居和主干道有序排列开,几位身着“黄马甲”的保洁员正在清扫垃圾,崭新的垃圾清运车和新投放的垃圾桶上“美丽乡村农村保洁”字样显得格外醒目。村民李佑升自豪地说道:“我们村可是远近闻名的省级卫生村、市级生态村,现在生活环境可不比城里差。过去村里人处理垃圾,都养成了‘各扫自家门前雪’的习惯,院前屋后的沟渠成了垃圾集散地,现在好了,县上有了好政策,村里有专人保洁,如今按时收集垃圾已成为我们村民的一种生活习惯,现在每家每户门口都干干净净,乱扔乱倒的现象少多了。”& H! h& `! H3 _
0 d5 N5 l% Q% S' T/ }
近年来,天桥镇党委政府本着因地制宜、突出亮点、彰显特色的原则,全力打造重点村,采取示范引导,进行集中联片整治,在胡家庄、上涧子、水磨头、五川道等七村进行集中整治,并结合“三化一片林”工程,向重点村倾斜,督促这些村对村内外街道进行绿化美化。同时还进行别具一格的精品干线建设,南斑村、龙家寨村通过参观学习借鉴外地经验,投资100余万元修建了古色古香的精品干线透视墙。对保洁员管理实行村用镇管,镇村共同考核的制度,对各村保洁员进行划分区域,责任到人,严格考核。通过扎实开展农村环境卫生大整治、大提升,全镇整体环境卫生面貌进一步提升,一类村达70%,去年农村环境卫生考评为一类镇。
5 N8 `. L$ C0 R
Z* I/ \1 @3 G+ |" F 我县自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以来,为确保农村环境整治效果,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村环保长效机制,概括为“四建四有”,即建立工作队伍,确保有人管;建立管护制度,确保有规矩;建立经费筹措制度,确保有钱用;建立考核奖惩标准,确保有效果,从而提高监管能力。如今,农村环境一日一小变,月月有大变,全县环境大为改观。目前,无论在镇区还是在村组,周末、月末打扫卫生,已成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为。领导包片、干部包村、包路段和保洁员作业面详细划分使镇村街道干净、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1 c8 X8 n; |: A3 C! G {
, ~0 T9 |/ e2 \$ _ W% T 三年来,各镇、各部门的领导和干部从最初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到逐步接受、加大投入、强力推动,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加强农村管理、夯实农村基层基础的重要抓手。村组干部也从开始的突击应付、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考、积极作为,并将其作为赢得群众支持的首要实事。同时,随着农村环境面貌的不断改善,广大农村群众的环境意识、文明意识、整体素质逐步提升,一些生活陋习和不良卫生习惯也逐步消除,为环境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8 r R0 w8 _6 |
& {+ [1 H/ H& @, M) h6 ~创新措:推动整治工作深入开展8 P8 M7 f7 ^* e
R6 X* M1 d1 E$ A8 e' ?
迅速浩大的环境整治换来了我县农村环境面貌的崭新容颜,路宽了,灯亮了,街道也干净了,也得到了百姓的一致认可。短时期内改变城乡环境容易,要保持治理成效则更艰难。8 U+ B- U; X1 j1 p
, I- A3 w$ B9 P, _! A$ @. l0 s) ?& p为不断巩固整治成果,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向纵深发展,我县从 2012年5月开始,将农村环境整治五大工程作为具体工作措施。实施示范提升工程,以点带面。建成甘河镇胜利村、秦渡镇裴家寨村、大王镇梧北村、天桥镇胡家庄村等79个示范村,示范村的示范效应呈辐射状显现,周边村整治效果大幅提升;实施包抓帮扶工程,加快了后进村的转变;实施统筹共建工程,凸显了整治“合力”,通过建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帮扶网络、驻村指导员制度,在全县形成了一个运转高效、组织有力的农村工作体系,一些后进村积存的班子涣散、民主管理、产业发展等突出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一些村双委会班子通过环境整治重新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信赖,为农村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实施精品干线工程,以线促面。南北三号路精品干线打造已经成型,每个镇基本上建成了至少一条精品干线,提升了我县对外形象;实施舆情监督工程,拓宽了宣传教育平台,提升了群众文明意识。建立了以健康教育所为中心的三级健康教育网络,下发《健康教育知识读本》10万册,编排农村环境整治方面的文艺节目到各镇巡回演出,通过墙体标语、宣传单、板报、电子显示屏等载体,开展了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全方位、高强度宣传环境卫生整治的重要意义,环境整治工作已深入人心,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广泛认可和大力支持。这五大工程的实施,使我县驶入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快车道。
) x. N0 d3 o' g7 i" H) U) l+ ^ |4 z( J4 L
我县通过开展三年的环境卫生整治,调动一切力量,一步一个脚印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推向新的阶段,初步探索出一条农村环境集中整治的新路径,形成了具有“理念新、标准高、目标明、措施实”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户县模式,并在今年4月召开的全市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会上向各区县推广。如今,村村秩序井然、干净整洁、文明和谐,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大幅改善,农村面貌实现了“旧貌换新颜”。人人动手洁净村庄,全民共建美丽乡村。当前,我县正奋力向着打造美丽乡村目标昂首迈进。
* ~' f! e' `* u8 N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