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搜索
热搜: 户县
查看: 2375|回复: 0
收起左侧

2014智能手机市场,谁主沉浮?

[复制链接]

46

主题

1

回帖

279

积分

壹.烟雨游友

Rank: 2

积分
279

社区QQ达人

发表于 2014-1-21 12:2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元旦前夕,网络上到处弥漫着“告别金蛇、喜迎悍马”的气氛:2013年最后一个星期日,最后四天,最后三天…最后几个小时,兴奋中夹杂着浓郁的忧伤。其实,面对新年大多数人并没有具体的渴望,发这些段子和微博的人大概都是屌丝,与其说他们渴望新年,倒不如说,他们喜欢每天巴望着“埋葬过去”,2013年,一些群体过得并不如意,他们需要一个拐点。
  当然,“盼新年”的节奏并不适合所有领域。在瞬息万变的IT领域,每一秒都是上百万的生意,谁都舍不得去发呆,尤其是在黄金遍地的智能手机市场,更容不得半点喘息,事实上,李健熙一次3分钟的呼喊,就能让硬件工厂血雨腥风,人声鼎沸;而蒂姆库克的一封邮件,简单的几个字母,就组成了一个崭新的美丽数字世界。
  回首2013年,智能手机行业稳步发展,颠覆性的产品寥寥无几,GalaxyS4和iPhon5S的对决波澜壮阔,但漫天的讨论仅局局限于销售量,和对企业财报的影响。由iPhone4引发的潮流文化正慢慢退色,事实上,我们再也看不到中国电视剧中把iPhone手机当作道具了。追忆起2010年前后,果粉的疯狂景象,难免有点小失落,历史上,还鲜有人类对待一款科技产品,如宗教般虔诚,如热恋般狂热…从文艺青年,转变成大土豪,与其说如今的智能手机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倒不如说,它们回归了本质,手机最重要的属性依旧是通信、联网,人类有太多形式的宗教、美女去迷恋,实在不缺一款电子产品,更何况,2013年的智能机市场也并非毫无亮点:年初三星祭出GalaxyS4划破长空;随后HTC The One,诺基亚Lumia1520锦上添花;当然,最重量级的产品依旧是iPhone5S,它不仅突破了黑白色限制,更是出人意料地掀起一股“土豪金”的热潮;显示屏5~6英寸,随处可见,挑战人类的手握极限;真四核、伪八核也不断带给消费者惊喜;4G牌照的发放,则给2013年的精彩画上句号。
  2014年,智能手机行业正酝酿变局:主线依旧是三星与苹果的双雄争霸,诺基亚、Moto、HTC以及正竭力摆脱低端形象的中国手机都构成了精彩的分支,此外,运营商、4G牌照,Android阵营都会影响2014年智能手机的格局,未来一年内,消费者可能无缘颠覆性产品,但绝对能目睹一场生意大战,顺便捞点便宜话费,正可谓: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能几年?
  三星VS苹果:2014年手机市场主旋律
  虽然智能手机市场火爆异常,但要取得成功绝非易事,不仅需要强大的软硬件实力,还需要具备敏锐的创新意识、强大的营销能力,而要想真正赚大钱,还需要纵横捭阖的资源整合能力,供应链上任何细节的不完美都会导致帝国大厦呼啦啦将倾,总之,智能机市场与功能机市场大相径庭,后者只需要抓住消费者粗糙的需求,奉献出大概的产品即可赚得盆满钵满,但前者需要细致到每一道螺丝纹路,甚至偶尔还需要点艺术气息。
  目前,符合这些条件的制造商仅有两家:苹果和三星,他们在2013年表现基本完美,而且势必会继续把持高端领域,左右整个智能市场的格局,他们只能彼此作为对手,除此之外,能威胁他俩的恐怕只有上帝了。
  2013年,三星推出的最重量产品非GalaxyS4莫属,它仅用1个月的时间就卖出了10,000,000台,被称为世界上销售最快的手机,而Galaxy Note的屏幕则不断扩大,有人算了一笔账,如果把三星卖出的手机当做地板砖铺到地上,估计能覆盖整个首尔城市了;苹果还是一如既往的榨取高额利润,土豪金再次成为整个市场的脊梁,同样,有人估算了一下,如果把苹果的利润换做硬币的话,那么,可以在纽约下一场持续128天的硬币雨…但这些疯狂的美好,可能会在2014年大打折扣,削减的部分一方面来自苹果与三星间的互掐,另一方面则是大环境的增速放缓,也就是上帝的心情:
  A.三星在2013年彻底火了,已经不能再火,这也意味着2014年的潜力不容乐观,股价的走势则清晰地勾勒着这样的趋势:2014年股市开盘第一天,三星股价再次下跌,仅5个交易日市值累计损失180亿美元,随即,三星宣布下调2014年智能手机销量预期。
  自从击败苹果登上第一智能手机厂商之后,三星在销量方面就罕逢敌手,李健熙真正的威胁在于运营商对补贴额度的改变。全球范围内,几个重要的市场都基本完成了智能手机的普及,运营商在这个阶段通过高额的补贴培养了用户对数据业务的消费习惯,这一动作完成后,运营商对于高端智能手机补贴的供给自然大幅度下滑,自然,会重创三星Galaxy的销量,更糟糕的是,iPhone用户的数据消费能力,要远远优于Android消费者,一旦运营商缩减补贴机型,首先被砍掉的肯定是Android机型;加之,苹果与中国移动长时间暧昧之后,终于达成合作,更是给三星Galaxy系列最沉重的一击,正如,李健熙所讲:三星需要变革,事实上,除了老婆之外,一切都能被改变。
  B.苹果销量上败给了三星,却在产品设计方面依然骄傲。2014年,库克和苹果团队最令人期待的肯定还是“艺术品”式的牛逼机型。iPhone5S的艺术亮点是颜色上的突破,尤其是土豪金引领了一代潮流,但土豪消费者最关注的屏幕却依然固守在4英寸,不敢越雷池。除了固有的性格外,单手操作、续航时间和显示效果都是苹果无法突破4英寸的主要原因,但随着Android阵营的大屏手机不断蚕食iPhone市场份额,相信苹果也攒足了勇气,推出一款5英寸以上的大屏手机,1英寸的距离会让Galaxy Note毫无优势,也有可能一举改变全球范围的销售走势。
  智能手机市场没有人能永远站在潮头,但三星和苹果两尊大神依旧会在2014年熠熠生辉,他俩一个垄断了销量,一个垄断了利润,犹如压在竞争对手头顶上的两块乌云,仅留给旁人几缕曙光,还若隐若现。
  咸鱼巨头:谁能率先翻身?
  没错,如今的智能手机市场,只是三星和苹果的二人转舞台,但任谁也不能忽视那些宛若咸鱼的巨头,他们时刻准备着翻身追赶,尽管非常困难。
  据IDC预测数据,2014年整个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长将放缓,或从39%降至20%,尤其在中国市场,这一趋势更为明显,增速从49%下滑到27.6%。如果IDC预测准确,随之而来的将是惨绝人寰的价格战,三星、苹果同样不能幸免。在这种背景下,那些善于控制成本、有一定规模,却又善于“流血不死”的老牌巨头,则有机会咸鱼翻身,但前提依旧是有好的产品和商业模式:
  A.微软收购诺基亚之后,反倒动了加入Android阵营的心思。据外媒报道,诺基亚有一个令人关注的“N计划”呼之欲出,指的是代号为Normandy搭载Android系统手机的开发项目,倘若传闻属实,相信凭借诺老大深厚的底蕴和实力,配上非常成熟的Android系统,势必会震动主流手机市场,最直接的表现则是加速吞并IOS仅剩12.9%的领土。
   B.虽然自主系统的路荆棘密布,但三星依然高调宣布开发Tizen系统,大有一副摆脱Android的雄心壮志;微软收购诺基亚,Window Phone系统瞬间变身潜力股,为了制衡三星与微软,Android老东家谷歌势必会一改对硬件的态度,而且Moto X系列和LG的Nexus机型都受到了广泛好评,相信Google从幕后走到台前,也成为智能市场重量级的X因素。
  此外,惠普宣布重回手机行业,黑莓与富士康推出廉价机型,还有HTC刻苦钻研营销之道都给这个市场增添了不小的变数。相比于新进企业,这些咸鱼巨头更容易翻身,他们赚过大钱,更清楚如何成功。
  中国手机,品牌去哪儿?
  2013年,中国手机野蛮生长,“中华酷联”四大天王一举拿下内地50%左右的市场份额,加上,一些二、三线的厂商,国产品牌给大陆市场供应了70%的手机;全球范围内,如果单论出货量,中国品牌也不可小觑,我们联手轰下35%的市场份额,联想、华为、中兴等巨头更是时常杀入销售榜的前5位,最拉风的联想,曾一度仅次于三星、苹果位列探花。

  正是基于以上宏伟的数据,国外媒体竟然喊出:智能手机的中国时代来临了,中国厂商将在这个时代成为主宰。可事实上,这些拉风的口号就像网吧门口那句标语“禁止18岁以下人员进入”,扯淡罢了。
  中国手机火了,但却是虚火,出货量让我们不可控制的沾沾自喜,但如今的出货量之于企业,就好像调味包之于方便面,企业真正可食用的部分是利润分羹、品牌积累、技术沉淀,国内手机只有调料包,肯定是要饿肚子的,总之,现在的中国手机没有价值连城的亮点。事实上,智能手机对企业的要求非常高,成功的两个典范,一个玩转创新,一个依靠规模。iPhone5S不是颠覆性产品,但却有64位芯片、指纹识别技术,屏幕反应速度仅有55毫秒(iPhone4数据为85毫秒,Galaxy S4则是114毫秒),这些细节上的创新体现了苹果忠于产品的信仰,也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反观国内手机,乌烟瘴气,总充斥着一种急功近利的情绪,那些无休止的论战,永远只是围绕利益,导致无暇去改善细节,专注创新,最直接的变现莫过于国产手机玩微信打飞机的时候经常觉得得“飞机跟不上手指移动”的情况。
  无创新,假规模,造成了中国手机“赔本赚吆喝”的尴尬,更糟糕的是,随着低端智能手机需求的放缓,国产手机可能连“吆喝”的机会都没有了,2014年,大陆企业无论是继续深耕国内市场,还是开拓海外都要面对巨大的挑战。唯一能把中国手机带出泥潭的是踏实做产品的心态,品牌的培养绝不仅限于“我们的产品能超越iPhone”的宣传上,它需要技术沉淀、软硬件上的设计突破共同支撑。好在一些国内大企业已经认清品牌逻辑,比如华为的任正非,在内部邮件中提到:“在大数据流量上,华为要勇于抢占制高点,创造出适应客户需求的高端产品;在中低端产品上,硬件要达到德国、日本消费品那样永不维修的水平,软件版本要通过网络升级”。
  这才是做品牌的范儿。(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秦岭网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58号
陕ICP备10002220-1~2号

GMT+8, 2024-6-1 15:35 , Processed in 0.21288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