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娄勤俭:有污染公布不用报告 杜绝我带头违章
凤凰卫视2013-09-08
【内容摘要】
——这里被誉为中华民族的“龙脉”
娄勤俭: 人们说“云横秦岭家何在”,就讲的这个秦岭,
——这里被称为大熊猫继续生存的最后希望
娄勤俭:哟宝宝,你乖
小莉:你说这就是全世界现在目前,大概就两只
——这里不但是它们的栖息之地,更是人类自己的家园,生息与共
娄勤俭: 从这以后呢这里面就是严格保护的,所有的一草一木不能动
小莉:善治秦者,要先治水,如果不达标,有惩罚吗?
娄勤俭: 所以我为了杜绝我带头违章,我干脆就是你都不用报告我,直接向社会公布。
本周继续问答,陕西省长娄勤俭
1、生息与共
【随访】
娄勤俭:今天你来,我们正好可以看看这个大秦岭的风光,也算不错。
记者:我们也来到一个大名鼎鼎的地方,大秦岭,
娄勤俭:大秦岭
记者:给我们介绍一下。
娄勤俭:这是终南山嘛,就是人们说“云横秦岭家何在”,就讲的这个秦岭。
在地理学家眼中,秦岭是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是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在动物学家的眼中,秦岭将动物区系,划分为古北界和东洋界;而在气候学家看来,秦岭是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同一座山脉,存在着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等等的自然因素的显著差异,因而造就出了一个生意盎然、万类自由的庞大生态系统。而这其中最迷人的生物,莫过于中国的国宝,大熊猫。
秦岭大熊猫,是大熊猫一个重要的种群。动物学家们认为,相比起蜚声海外的四川大熊猫,秦岭亚种的大熊猫更为濒危和珍贵,外形也更浑圆娇憨,被视为是国宝中的“美人”。此外,也只有在秦岭,才存在极其稀有的棕色毛发的大熊猫。这次来陕西,省长娄勤俭就带我来到了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中心,一睹“金丝大熊猫”的风采。
【随访】
娄勤俭:这和我们一般看到不一样的,它不是黑的,它是棕色的。
记者:好可爱啊!
娄勤俭:这只金丝大熊猫是第一次见媒体。
记者:是吗金丝大熊猫是第一次对媒体?
娄勤俭:第一次对媒体,就这只熊猫是第一次,以前没有的。
记者:我们可以靠近一点看?
娄勤俭:可以可以。
记者:你好。
娄勤俭:哟宝宝,你乖,真漂亮,跟它一起照个相。
这只叫“七仔”的棕色大熊猫,是2006年在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内被发现的,当时它只有2个多月大,眼睛还没有睁开。
记者:您说现在全世界现在目前大概就两只(棕色大熊猫)
娄勤俭:现在还有一只在山里,除了陕西再没有这种。就是说实证的,就是见到的,有拍照的。但是他们分析还有,因为在保护区里面,人进去少。
记者:这只我们是怎么养护它的?
娄勤俭:救护的。
记者:哦,救护的,我们是在——(对摄像)灯别开,对不起停一下,灯关一下。
记者:它张嘴了。
工作人员:好像还想吃。
记者:哦还想吃。
工作人员:再吃一个。
娄勤俭:再吃一个。
工作人员:好乖。
工作人员告诉我,“七仔”是由于被母亲遗弃而被送来这个救护中心的。在这里,我们也有幸见到了一只刚刚出生十来天的熊猫幼崽。
娄勤俭:7月18号(出生)的,第一次曝光。
记者:它这么,当然要跟妈妈先离开一下,因为确实太瘦弱了,它就是太娇弱了。
娄勤俭:它妈妈有时候把它挤压一下,有时候嘴叼的时候稍微重一下,都容易发生问题。
娄勤俭:都要保护好。所以要临时分开几天。
记者:这只看起来是雄的还是?
娄勤俭:大概是个姑娘吧,是个雌性的。
陕西秦岭,是大熊猫分布最北的山系。目前在这里生活着270多只大熊猫,种群密度居全球之冠。秦岭南麓的佛坪,一直被研究者们寄予厚望, 被认为是“大熊猫最后的野生栖息地”。之所以这么说,是由于秦岭东西走向的高大山梁成为了天然屏障,阻挡了北方的寒流;而佛坪地区温度适宜的山地气候,又造就了良好的竹林生态系统;此外,佛坪的密林深处,人迹罕至——这一切都是构建大熊猫自然庇护所的重要因素。
记者: 大熊猫我也曾经亲近过,有在卧龙亲近过大熊猫, 但是确实没有看过昨天这样子的金丝大熊猫,特别的珍贵,有人觉得说陕西的佛坪可以说是野生大熊猫最有希望生存繁衍下去的地方,您怎么看这样的评价?为此我们会做什么样的努力?
娄勤俭:现在来讲的话,这个是陕西人民对环境保护,对生态的一种报恩,老百姓面对“秦岭四宝”也都是主动的进行了保护,现在来讲(熊猫、朱鹮、)羚牛、金丝猴这四宝都是得到了高度的,就是老百姓和所有的都具有了这样的意识,这是陕西的宝贝,是国家的宝贝,一定要把它保存好。这方面的保存来讲确实当地的老百姓是要受到一些影响的,你比如说化肥不能施了,农药不能打了,这样它的产量就会低,所以这些当地的农民也是很了不起的。
“翩翩兮朱鹭,来泛春塘栖绿树。羽毛如剪色如染,远飞欲下双翅敛。”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游历秦岭的时候,看见朱鹮的身姿华彩后有感所写。朱鹮是地球上最为古老的鸟类之一,过去在西伯利亚、日本、朝鲜半岛、中国等地曾广泛分布,但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数量急剧下降,上世纪70年代野外已无踪影,一度被认为绝迹。1981年5月,中国陕西省洋县重新发现了7只朱鹮,经过30多年的人工繁衍和细心呵护,目前朱鹮的数量达到1600多只。
【随访】
娄勤俭:韩国的总统来,就现在国家主席习主席答应送她两个就是朱鹮。
记者:就从他们这儿送。
娄勤俭:从这儿送,当然呢,因为它韩国,我们原来送给它的呢一对,一对呢已经繁衍了27只,27只以后呢,现在它需要两只公的,过去以后呢,为了它的进一步的繁衍。
2013年7月初,中国首次秦岭以北地区朱鹮野化放飞仪式,在陕西省铜川市举行,这也是中国朱鹮保护进程中,最大规模的一次野化放飞。朱鹮繁育专家们说,野训后的朱鹮放飞地,必须具备高大的树林,以及不受污染的湿地;此外,当地老百姓也要有很强的保护意识才行。
娄勤俭: 铜川放飞呢,我那天也去了,放飞以后呢,最近我过问了,它现在还恋家呢,就飞出去以后一段还得飞回来,现在呢主要是有几个因素,一个呢逐步增加它的野外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呢还有当地老百姓的教育,因为它原来没有朱鹮,所以现在呢就朱鹮到那以后,老百姓要,你像在洋县在那地方老百姓都知道这是神鸟,是国家的保护动物。你放到一个新地方的时候,这些老百姓虽然你宣传,但他在自觉地去维护保护它的时候,还有一个过程,所以我们还要加强这方面的一些宣传,就是不单是放飞一个自然环境的形成,还有一个我们人类活动的环境对它也要有保护。
记者:省长您说您平常其实也很难得看到这样的一个景象。
娄勤俭:十公里以内再也不再建工厂
2、保卫秦岭
自古以来,秦岭就充满着令人向往的神秘色彩,就连它名字的由来都还是个谜。究竟出自谁口,得于何时,史学界至今还莫衷一是,只有一种观点被普遍地认可,那就是它源于古代秦人和秦帝国的威名。千百年来,秦岭用其丰厚的自然资源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三秦儿女,以其可靠的生态屏障护佑着十三朝古都西安。但长年来的盲目使用资源、无序开发建设,对秦岭的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娄勤俭:秦岭来讲,我们原来是掠夺过多,你比如说历史上这西安,唐朝是一百万人,一百万人口,他要生产,做饭,要用柴,烧木炭要用柴,所有的都是对哪儿呢,都是对秦岭的索取,你比如说“伐薪烧炭南山中”,就是终南山嘛,从那时候就开始砍,而且我们原来的环保意识不强的时候,就是把树,树砍完了,建筑一起来的时候,石头,开采石头,所以都是向自然索取过多,所以现在来讲是还债。
【随访】
娄勤俭:这个秦岭呢,就是从这个标识开始,这一条线开始呢,这就是进入了秦岭的保护区,从这以后呢这里面就是严格保护的,所有的一草一木不能动,就是这样。
记者:从哪一年开始?
娄勤俭:这是,应该是从《秦岭保护条例》(颁布)开始。
记者:2011年。
娄勤俭:这个从这以后呢,现在我们已经决定就是在这个环山路的这个十公里之内,就是除了历史上,已经建的工厂以外,就是现在我们再也不再建工厂,就是尽少,尽量地减少人为的干预,以绿化生态为主。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是一千多年前,唐代大文人韩愈写下的诗句。而今,在距离西安市郊一小时车程的终南山,我们有幸领略到,山青如黛,层峦叠嶂,“云横秦岭”的美景。而这样景色,近年来并不常见。
【随访】
记者:省长您说您平常其实也很难得看到这样得一个景象。
娄勤俭:那是,这也是我们当前最重要的生态环境的问题——雾霾,西安的雾霾,这是必须强力治理的。因为雾霾来讲,你看前面一段,就是我们都是在(污染城市)前十位,因为西安呢它是一个洼地,它的扩散不好,就是空中扩散不好,所以就在西安呢,正好有一个盖就形成了一个小气候,就是它的灰尘啊雾霾出不去。
根据环保部发布的空气质量报告,2013年一季度,西安的空气质量在中国74个重点监测城市中,排名倒数第七。4月份,陕西省展开了“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娄勤俭也在开省政府常务会上提出,今年将省级“三公”经费压缩12%,作为关中城市群治污降霾专项经费。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将西安全市八百多台燃煤锅炉,全部拆除。
记者:我记得那时候北京雾霾最严重的时候,我下了飞机就觉得说,是不是到处在做工程,怎么空气里头有尘,然后特别想咳嗽。
娄勤俭:对
记者:当时在关中有这种情况吗?
娄勤俭:有,就是关中来讲呢,实际上在西安的话主要是冬天,如果取暖的煤,锅炉全部开了以后还是很严重的问题。因为换锅炉呢现在正好遇到一个问题,遇到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烧天然气的时候,天然气价格,有时候要涨,这样以后呢,对换锅炉的积极性要受到影响,因为它烧不起太贵,所以就要怎么来研究这部分损失,怎么来考虑的问题,要帮助企业分担,另一个来讲呢,就是现在天然气要涨价的部分,怎么能让他们有一个,就是能可预见的这种范畴,你不能说今天涨价,明天再涨价,我换完你老涨价,我怎么能承受呢,这样以后,我们开会要解决这样一些问题,不要使人家为了保护蓝天,降霾,这样的一些行动,经济上受到极大的损失,那不行。 那如果一下,我们把政策制定得当,大家意识都是一致的,把这锅炉全部换成了天然气,这一部分至少可以降低25%,就是排放,另外呢,在治理黄标车,也在那个提升用这个标准,汽油的标准,所以我们就靠减少排放,然后呢把生态环境做好,通过这样来保持天是蓝的。
娄勤俭:如果把水污染了,通报,让媒体监督
记者:这一段的人就要负责了
3、渭河治理
【同期:尊敬的各位贵宾,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到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参观游览】
浐灞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西安东北部,北依渭水,东汇灞河,是如今西安市民休闲的好去处。然而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污水横流、垃圾成山的地方。
【随访】
娄勤俭: 现在生态环境好了,你看白鹭也多了,飞起来,这还挺好。
记者:以前没整治的时候,可能就,白鹭可能不会这么样悠闲地在这里栖息?
娄勤俭:基本没白鹭了,为什么呢,它是这样,就是原来是沙滩的时候,它这一冲,就全是烂沙坑呢,烂沙坑呢,就老百姓在这乱挖沙,这是一个;另一个呢,倒垃圾,城市倒垃圾,就是也到这些地方来,把车一拉过来,就倒在这里,因为它比较低吗,就有些坑,然后就把垃圾往里边一填,所以又臭又脏。
记者:对灞河的污染其实也很大了?
娄勤俭:对灞河的污染就大了。我们现在就是把那些,就是源头的污染企业全部把它关掉,因为这个我在北京,在人代会表过态,牺牲GDP也一定要把它关掉。这是一定的。
作为陕西的母亲河,渭河滋养着八百里秦川。然而多年来,旱也渭河,涝也渭河,脏也渭河,臭也渭河,随着工业兴起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渭河一度成为了关中地区的“下水道” ,水质污染不断加剧。2011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决定铁腕治渭,全面启动了渭河综合整治工程。
娄勤俭:因为当时在治理这个渭河的时候是有争议的,一个投入大,投入从那里来,另外一个投入这么大,把水搞好了,注到黄河了,对我们又没有什么,当然了国家支持少的话,我们是为黄河做贡献,这也是有一些认识上的问题。所以这样以后呢,我们还要关掉若干的企业,对我们的GDP有影响等等这样一些分歧,当时都是有的,但是当时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地,必须要去这么做。现在关掉了两百多家,就是污染企业,这个也是很不容易的,原来关企业,企业就是捉迷藏啊,所以我们的人大主任,半夜带着记者去摄像去照,找那些出口,哪儿有污水排,有的企业白天不排,你检查的时候,晚上偷偷地排,这样人大主任亲自带队去到处拍摄了以后,然后就向,先向领导播放,让领导觉醒。然后领导知道了以后,省长又决定全社会放,让全社会关注,这样以后把凡是有污染的企业都成了,就是社会公敌。所以大家都反对它,因此把这些就关掉了,关掉就保持水比原来要清。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的鸟鼠山,由陕西省潼关汇入黄河。
【随访】
娄勤俭:就是从宝鸡,这儿不是渭河进来吗,进来要流入黄河,流入黄河呢穿过我们四个市。这四个市呢,就是每个市它的进水跟出水,要保持进来的质量跟出去的质量要一致。所以就在每个地方呢,就是要建一个监察站,监测它进的水质是什么,出去的水质是什么,如果把水污染了,通报,让媒体监督。
记者:就这一段的人就要负责了。
娄勤俭:就要考核,这个断面的。这领导要撤职啊,至少要通报批评。
【画面:断面监测点】
记者:昨天我们去看了观测站,进来的水是多少,出来的水多少都有观测跟检测,当时大家认识还不够的时候,我们这样的检测出来,如果不达标有惩罚吗?没有处罚人吧,就只用您刚才(通报批评)两个方法?
娄勤俭:没有处罚现在还,就是通报批评了,最早有通报批评了,达不到就通报批评,还没有到撤职这样的。因为通报批评他就已经很重视了,因为舆论也在重视这个事儿,媒体天天监督它。而且那次环保厅跟我请示说,检查出来这污染环境的,向我报告,我说你不用向我报告,直接社会公布,因为报告以后就容易说情啊,他也找你,我这儿不行,我这儿经济发展不行,我好不容易有这个企业,那么心一软,就可能搞不好我带头违章,所以我为了杜绝我带头违章,我干脆就是你都不用报告我,直接向社会公布,这样他也就有压力了。
为促进渭河治理,陕西亦出台了“生态罚单”举措,如果下游城市(水质)超标,将向上游城市缴纳补偿。据报道,2013年的上半年,陕西省环保部门共开出渭河流域水污染“生态罚单”1.4亿元人民币。
娄勤俭:原来的主要我们这四个市污染都比较大,治理以后呢,现在到西安这个地方还能保持三类水,但是在西安就是新平这个地方下去以后呢,水还比较差,还是五类水。但是也能达到国家的标准,氨氮略微高一点。
娄勤俭:氨氮指标没达到,但为什么没达到呢,就是现在我们还有两个污水厂,今年建完,就是今年底才建完,这两个污水厂建了处理完了的话,应该说就很好了。
记者:那这个整治之前的话基本水质呢?
娄勤俭:基本水质都五类,五类水,都是五类。
按照娄勤俭的目标,到2014年,要实现渭河水质基本变清,其中,渭河入黄河断面,要从治理前的劣五类,改善到稳定四类水质。
记者:大家都觉得您是一个技术性的,技术性很强的一个政府官员,您到了陕西来之后,您曾经提到说,希望有一天您要做一个够格的陕西人,您要为此不懈地努力,得到民众的认可。您觉得够格的陕西人,什么叫做够格?
娄勤俭:够格的陕西人,这要得到群众的普遍认可,所以你说我是一个技术专家,我曾经是技术专家,但是我从1999年当信息产业部的副部长起,我已经就是不是专家了,就是从政了。所以原来是人们对我的要求,是从一个技术专家的要求,而且也因为我曾经是专家,技术性的干部,人家会,我的一些做错的事情,大家会原谅我,认为他是一个技术专家,但你当了这么久的干部以后,特别是当省长以后,人家的期望就更高,你不能说,我不行,我是一个信息技术的专家,我对别的不够,那是不合适的,那是不行的。作为一个省长来讲,你就要融入到陕西,陕西的优势把它发挥好,把陕西群众的希望的事把它办好,只要哪一天老百姓说娄勤俭还算个哥们,算个关中的汉子,这就算个陕西人。
记者:谢谢省长接受我们的采访。
娄勤俭: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