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搜索
热搜: 户县
查看: 2772|回复: 2
收起左侧

古玩赏析之(八) —— 浅谈筆筒的收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4 16:4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老玩童 于 2010-8-14 16:50 编辑

                浅谈筆筒的收藏

    中国传统文房用具,除了笔墨纸砚“四宝”之外,还包括了很多的辅助文具,如笔洗、笔舐、砚滴、水丞、水盂、镇尺、臂搁等,即便是放置毛笔的器具,也有笔床、笔船、笔格、笔屏、笔卷、笔挂等,出现于明中晚期的笔筒比起这些文具,只能说是一个小弟弟。如笔床,南北朝时期已有制作,《玉台新咏》记载:“玻璃砚匣,终日随身;翡翠笔床,无时离手。”笔格也称笔架,南朝梁简文帝有《咏笔格》,梁吴筠有《笔格赋》。笔船也于唐代就已出现。笔筒为什么在后世独领风骚,成为晚明以来文人案头不可缺少的用具,进而成为备受现代收藏家青睐的艺术品?

    笔筒发迹于明中晚期,初兴时,多用竹木之类的材料,取材方便,又为文人提供了亲自操刀发挥创造性的空间。当时文人墨客写竹、画竹、刻竹及收藏竹刻作品之风兴盛,竹木笔筒得到了空前发展。正是由于文人士大夫的参与,使笔筒更具书卷气和文化寓意。

    笔筒的走红,与制作笔筒中大师级的人物出现也有极大关系。明代中晚期的朱松邻、朱小松、朱三松祖孙三人都是制作笔筒的大家。朱松邻刻竹善用深刀,纤巧玲珑,细取入微,所刻“松鹤笔筒”在当时即为世人称宝。朱松邻儿子朱小松更是擅长书法和绘画,并能博采众长。朱松邻的孙子朱三松继承了祖父雕刻的风格,且更为精湛娴静。清代出现了吴之璠、周颢、邓渭等著名的文人竹刻家。大家的制作,精美绝伦,受到文人雅士的追捧,使笔筒更具魅力。

    皇家的推崇,为笔筒的盛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明清两代都有特别喜爱附庸风雅的皇帝,为满足自己的爱好,自然可以倾国家之力,不论多么贵重的材质,都可以用来制作珍玩。用材之珍稀,工艺之精湛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一些象牙、紫檀、黄花梨、玉石、珐琅等材质的笔筒,全都是极品珍品。清代瓷器中,笔筒也是一个十分出色的种类。如康熙时期文房用瓷的烧制中,以笔筒最为出色,笔筒生产量大,而且造型、纹饰相当美艳,艺术表现也呈多样性。

    在文玩清供中一枝独秀,笔筒还有其自身的因素。明清笔筒虽形制变化不大,但材质却颇为丰富。有竹、瓷、木、铜、象牙、玉、水晶、端石等。从装饰方法上看,有刻、镂、雕、绘等,以瓷笔筒为例,有青花、五彩、粉彩、三彩、颜色釉等。笔筒图案的主要题材为花鸟、人物、山水景致、田园风光、诗词歌赋一应俱全。笔筒常年置身案头,与文人朝夕相伴,既可观赏,又可把玩,清代扬州竹雕大家潘西风曾在笔筒上以隶书刻款曰:“虚其心,坚其节,供我文房,与共朝夕。”笔筒有如此深邃的文化内涵,怎能不让人喜爱?   xinsimple_442110624101873405668.jpg                                                                        

136

主题

3267

回帖

1万

积分

柒.天山茗客

Rank: 8Rank: 8

积分
18398

社区劳模

QQ
发表于 2010-8-14 18: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小笔筒也有这么多的学问,学习了
联系电话:18291928608
店铺电话:84820610
QQ:67843782
户外店铺地址:财富中心A—1053(德克士后面第一个门洞一排右转)

136

主题

3267

回帖

1万

积分

柒.天山茗客

Rank: 8Rank: 8

积分
18398

社区劳模

QQ
发表于 2010-8-14 18: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吉先生的礼物,丸子特别、特别喜欢
联系电话:18291928608
店铺电话:84820610
QQ:67843782
户外店铺地址:财富中心A—1053(德克士后面第一个门洞一排右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秦岭网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58号
陕ICP备10002220-1~2号

GMT+8, 2025-5-1 23:43 , Processed in 0.19235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