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漏
“潘家园”之所以人山人海,最迷人的魅力就在于“捡漏”。许多人都怀揣着这个目的希望有朝一日能撞上 大运,捡到价值千金的“宝贝”,这样的故事在市场的确真实地发生着。1997年4月,著名摄影家李振盛从“潘家园”以称斤论两的价格捡到了万幅名家摄影原作的大漏,这批包括吴印咸、陈复礼、石少华等大师巨幅精装精裱原作,竟出人意料地被当做垃圾处理,李先生只花了630元,就淘走了价值几十万元的“宝贝”,一时引起轰动,传为佳话。藏书家刘建业仅花了2000元便在旧书堆里慧眼识得19册65卷清代礼部珍藏过的明万历版《十三经注疏》。据说,有人花了不足百元就淘到了一件元景德镇釉上彩高足杯,这类瓷器存世极少,价值不菲。类似的故事在“潘家园”时有发生。
■串货
“潘家园”不仅是普通收藏爱好者、游客淘宝购物的天堂,更是古玩业内串货的一大阵地。许多专业的古玩商每到周末,不等天亮就到这里来搜宝,为自己充实货源。“鬼市”中经常能看到专业串货者东游西逛的身影,不到七八点钟,成箱满车的看上眼的东西保不齐就被拉走了。一个古玩商称:“虽然现在好东西比不得从前了,但周末来一趟多少还能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买回放到店里增值一倍应该不成问题。我们在这里拿货的比例至少在三分之一。现在跟这里的摊主都成了熟人,平常联系好后,周末来这里提走,这种方式省心省力。”不少海外的古玩市场如韩国、日本的商人也大批的到“潘家园”进货。据说韩国古玩市场70%的货物来自“潘家园”。行内串货批发已成为“潘家园”重要的交易方式。
■练眼
对初入市场搞收藏的人来说,“潘家园”往往是他们提高眼力的必到之处。由于“潘家园”真伪混杂,不经过这里的洗礼成为行家里手绝非易事。不少现在知名的藏家都曾是这里的常客,如以玩瓷器闻名的著名演员王刚曾幽默地表示:“潘家园是我的初恋。第一件藏品是在潘家园淘到的清康熙晚期的青花盘子。”由于做伪手段日新月异,不经常来“潘家园”转转,买假上当是平常事儿??”,某博物馆信以为真,大肆收购,结果这批沾了墓土的“国宝”事后被证明是刚出炉的新仿,潘家园里的高仿品让专家走眼的笑话已成为平常事。从此,有些专家为了了解最新的造假手段,也常来这里取经,“潘家园”的神奇可见一斑。
■怀旧
时尚的东西总是在轮回,如今,社会上又刮起了一股“怀旧风”。明清的老家具、精美的窗花隔板、“文革”时期的宣传画等,凡是能勾起人们怀旧情怀的老物件都成了抢手货。在“潘家园”经营“皮影坊”的张淑霞介绍道:“现在越是具有传统民俗民风的藏品,人们越爱不释手。我们加工的陕西皮影价格只有100多元,不仅外国游客非常喜爱,很多内地人也买去作为朋友结婚的馈赠礼品。”充满历史记忆的老照片在潘家园卖得十分火爆,在这里开店的“大康摄影”主人康学松原来是北京一家报社的摄影记者,三年前下海办店,他说:“我收藏了10多万张老照片,老照片不仅具有人文价值、历史价值,还非常适于家庭、公共场所的装饰,显得很有品位,160元一幅,物美价廉,所以现在老照片特受欢迎,外国人尤其钟情,走批发是常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