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剥卦阴盛阳衰,复卦阴极而阳复。比喻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由剥至复体现了阴阳消长盈虚的过程。
物极必反,剥极必复,因此剥卦后紧接复卦
复卦 一阳居于五阴之下,阳气始生,处潜龙勿用,凝聚能量之时
盛极必衰,剥极必复
剥极必复,否极必泰,循环之理,不减毫发
剥极则复,否极则泰
“泰极否来”这个观念似乎和我们接触到的“否极泰来”有着很大的冲突,对此,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否极泰来”更多的体现了我们内心的一种希望,在连续遭遇困境时候给自己鼓励和坚持的勇气,至于能不能脱离这样的状况那是以后的事情,在困境下,当下远比未来更重要,所以人是需要希望的,仅此而已。至于现实中的“否极泰来”,更多的是体现在传奇故事之中,真正这样的事情是很少能见到的。而泰极否来却是经常能够看到,今年股票地产的走势就是属于“泰极否来”,而历史上关于“泰极否来”之事也是如数家珍,如果能静下来回顾下自己,也会发现自己的经历中并不缺乏“泰极否来”所代表的那种状况。
事物的发展总是在不停的转换着,在孔夫子看来:由盛转衰是泰极否来,但由衰到盛却不是那么的直接干脆,夫子定义的历程是“剥极而复”,和由盛转衰完全是两个概念,一个是一落千丈而另外一个则是慢吞吞的徐徐而升,这个也符合社会的规律,成功是积累而成,是有个时间过程的,当然,这个过程是我们都讨厌的,我们更喜欢“否极泰来”而不是“剥极而复”,可喜欢又有什么用,那么多喜欢的东西我们能得到多少?人类社会和自然都会按照自有的规律来发展,丝毫不会因为我们凡人的喜好而改变什么,这一点还是孔人比我们看的清看的透。管经济、社会和科技怎么发展,一切还是会按照“一切有为法“的规则来运行,几千年来,除世事人事发现变化外,这个规律依然没有改变。
还没有被剥的一干二净,现在就来说复的道理恐怕有点早了。何况这个复也只是“一阳来复”的复,不是恢复的复,真要恢复辉煌,恐怕要到“三阳开泰”后才能说这个话吧。
我曾经一直相信”否极泰来”这个说法,一方面可能是自己的情感因素导致的,另外当然是自己的无知,完全没有想到”否极泰来”居然是个伪命题,根本不是出自经典之说.当然,一切错误在于自己,是自己”知而不知其所以然”导致的.希望大家不要犯我这个低级的错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