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搜索
热搜: 户县
查看: 5139|回复: 9
收起左侧

古玩赏析之(四) ——名品砚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31 17: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名砚欣赏
文房四宝”以砚为冠,论及名品砚台,总离不开“端、歙、洮、澄。这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并称中国四大名砚,其中以端砚为诸砚之首。

  端砚:产于广东肇庆市的端溪,端砚石品常见的有鱼脑冻、荡青花、蕉叶白、天青、翡翠、金星点、水纹、金钱线和石眼等等。其制作十分辛苦,从探察、开凿、运输、选材、整璞、雕刻、打磨、洗涤到装盒,其工序精巧又细致。

  歙砚:产于安徽歙县,唐开元年间开始制作。它有天然生成的纹理有:金星、眉子、细罗纹、水浪纹等。“金星”融结在砚石之中,形如谷粒多如秋夜星星,闪闪发光;“眉子”似的眉毛,粗、细、疏、密,各具神采;“水浪纹”如水的波纹,变化无穷。歙砚的雕刻艺术受徽州砖雕和木雕的影响,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造型浑朴,大方匀称。

  洮河砚:砚石产于甘肃西南的洮砚乡的洮河水底。色呈墨绿,经研磨后可呈现黄膘水纹,如浪似云。洮河砚在唐代已名扬天下,它具有发墨快亮而耐用、蓄水持久而不耗、色浓保湿而利笔等优点。

  澄泥砚:产于山西,澄泥砚的制作先缝绢袋于汾水中,迎浪张开袋口,过滤水中泥沙,一年后袋内泥满,取出风干,制成砚坯,再烧制成质地似陶的砚台,最后经过整璞、雕刻、打磨等一系列工序,澄泥砚石质细腻、光润,以朱砂色和鳝鱼黄色为上乘。

  20080201155048176.jpg 20080201155052982.jpg 20080201155053198.jpg 20080201155053595.jpg 20080201155053688.jpg 20080201155109553.jpg 20080201155104874.jpg  

136

主题

3267

回帖

1万

积分

柒.天山茗客

Rank: 8Rank: 8

积分
18398

社区劳模

QQ
发表于 2010-7-31 18: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联系电话:18291928608
店铺电话:84820610
QQ:67843782
户外店铺地址:财富中心A—1053(德克士后面第一个门洞一排右转)

120

主题

3177

回帖

2万

积分

捌.大漠孤烟

独行的猫咪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595

社区QQ达人社区劳模

发表于 2010-7-31 21:24:35 | 显示全部楼层
.........................................................................................................................................................

142

主题

290

回帖

5262

积分

肆.江湖一剑

Rank: 5Rank: 5

积分
5262
发表于 2010-8-1 10:3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吉老这么多好东西
 楼主| 发表于 2010-8-2 08:3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lieren


    哪里?!大多数图片是别人提供的,我只有两方好一点的砚台,但都没有薄老那方珍贵。

674

主题

855

回帖

1万

积分

陆.听雨闲人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536
发表于 2010-8-2 08:40:06 | 显示全部楼层

89

主题

1033

回帖

8953

积分

伍.妙语书生

Rank: 6Rank: 6

积分
8953

社区QQ达人社区劳模新人进步

QQ
发表于 2010-8-2 13: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东啊!羡慕!

28

主题

356

回帖

5688

积分

肆.江湖一剑

Rank: 5Rank: 5

积分
5688

社区QQ达人

发表于 2010-8-3 20: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劲式号冬稀!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17: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画乡一夫


    闫会长好东西多着呢。亮出来叫大家饱一下眼福嘛!

16

主题

204

回帖

1382

积分

叁.无畏牛刀

Rank: 4

积分
1382

社区QQ达人

QQ
发表于 2010-8-11 00: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跟老顽童,学到好多东西。

我虽然,没收藏过几件东西。但我对收藏很感兴趣!!!

因为,在我觉得,收藏里面的学问很大,它涵盖了几千年中华历史文明。是文化的精髓。。。我们应该把这些“精髓”保护起来,传承下去。

感谢,老顽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秦岭网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58号
陕ICP备10002220-1~2号

GMT+8, 2025-5-1 23:43 , Processed in 0.19053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