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发照片,扭捏了半晌,不知何故,一张都发不上去。只好作罢。就发点文字吧。
段家信在纪念阎老仙逝三周年会上的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长辈,乡友,同仁: 苍天有情,炎炎夏日绵绵雨,渭水含意,滔滔浪花潺潺流。天人合一,思贤追远。今天,我们大家聚集这里,隆重纪念倍受尊敬的阎老仙逝三周年。 虽说人生百年,如白驹过隙。但雁飞有影,鸟过留声。阎老的“九三春秋”,平凡真乃一界草民,坎坷宛如崎岖山道,伟大却似一座丰碑,建树依然可照后昆。 青年时期的阎老,他敢与封建礼教搏斗,踢开世俗的羁绊,去追求自己心慕的自由。民族危难当头,他满怀一腔热血,大气凛然的弃笔从戎,尽匹夫之责,书写人生辉煌的起步。然而,当祖国解放了,他的厄运也不期而至。在遇到不公正待遇的境况下,他七尺之躯也曾深陷牢笼,身心被锁在旅途的深谷。此后一个漫长的阴霾时期,可搏击长空的雄鹰被沉闷的枷锁拷牢。但宝玉即使粉身粹骨,仍然会光焰熠熠,腊梅在经历寒冬后才香气袭人。花甲之后的阎老,在政通人和之际,如春风得意,鱼翔浅底,与时俱进,功绩卓著:婚介所里当红娘,庄稼医院开处方,政协会上提议案,文史资料著华章,结缘翰墨树丰碑,吟诗撰联诉衷肠。回顾阎老传奇的一生,使我想起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的一首“咏竹”诗:“雪压竹头低,低下欲粘泥。一轮红日起,依旧与天齐。” 阎老的一生平凡中孕育着伟大,坎坷中辉映着不朽。他身后给我们留下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这本沉甸甸的“九三春秋”。阎老的家人集体商议,由长子克力,孙子迪舵,迪航主编,在众多仁人志士的共同参与下,历时半年之久,终于将这部不朽之作奉献给我们大家。此举功莫大焉!你们辛勤的劳作和慷慨的付出,令人肃然起敬!这是对阎老最好的纪念,对我们大家莫大的激励。我们要以阎老为榜样,顺利时奋力扬帆,逆境中挺然昂步,始终把握人生的航标,书写多彩的旅程! 阎老不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