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错用丁谓 李贵德 检察日报20111122 中组部最近印发了《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明确了对不同层次干部德的考核标准。这是贯彻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选准用好干部,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的重要举措。 重视“官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关于“官德”,古人有许多精辟论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官德正,则民风淳;官德毁,则民风降。”“官德隆,民德昌,国家兴;官德毁,民德降,国家衰。”历史古训也充分说明了“官德”在引导社会风气、促进国家兴盛中的重大作用。但在历史上,用人重才轻德,造成祸国殃民的事件也常有发生。 宋朝名相寇准有一个门生叫丁谓。有一次,寇准的胡须上沾上了汤饭,丁谓瞧见后,忙上前将他的胡须梳理整齐。这就是广为人知的“溜须”。 寇准没有注意“溜须”的细枝末节。在他看来,丁谓是个有才能的人。他不止一次向宰相李沆推荐丁谓,但李沆始终不用。寇准问李沆:“像丁谓这样的人才,你能长时间地抑制他屈居人下吗?”李沆笑着说:“将来你后悔的时候,你会想起我。” 然而,寇准没有把李沆的话放在心上。 丁谓也的确有才,且机敏过人。他曾为修复毁于大火的皇宫献出一条“连环计”:把宫门前的一条马路挖成运河,引汴水入内,一则可用水运解决运送木材的困难,二则利用挖河的土就地烧砖,三则可用建筑垃圾填河复路。此计一举三得。 过了几年,寇准第一次被罢相,继任宰相王旦评价丁谓说:“丁谓是有些才能,但治国的道理他不懂。以后如果独自当权,必定害国害己。”有人以这番话反复告诫寇准,但仍未引起他的警惕。十几年后,寇准最后一次担任宰相后不久,就把丁谓调为自己的副手。从那之后,丁谓一路飞黄腾达。没过多久,寇准就被丁谓的谗言陷害了,最后卒于贬所。 丁谓升任宰相后,他的才能成了他蜇人的毒针、攀龙附凤的爬梯和疯狂敛财的敲门砖。皇帝提议大兴土木营造玉清宫,大臣中有不少人反对,丁谓却教给皇帝辞令以使群臣“不复敢言”。玉清宫七年始成,祸害百姓不浅。后丁谓获罪抄家,发现他“得四方赂遗不可胜数”。 寇准重用丁谓,看重的只是他的才能,而对丁谓的德行品格却未明察。根据历史教训,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总结说:“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看来,用有才无德之人,如饮鸩止渴,后患无穷,最终会害人害己误国伤民。因此,当前对党员领导干部开展“官德”教育甚为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