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全国CPI同比上涨6.2% 涨幅回落
猪肉价格同比上涨45.5% 东方IC供图 8月份全国CPI同比上涨6.2%。 据新华社电 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经济数据显示,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3.4%,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4.02个百分点。其中,粮食价格上涨12.2%,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3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29.3%,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89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45.5%,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27个百分点);蛋价格上涨16.3%,影响ĝĝ 市民在超市肉类区选购猪肉。 记者刘珂 实习生柴僅悳 摄 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报告,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6.2%,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 报告指出,8月份我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3.4%,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4.02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45.5%,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27个百分点;蛋价格上涨16.3%,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4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14.7%,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3个百分点。 此外,8月份我国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5.5%,烟酒类价格上涨2.9%,衣着类价格上涨2.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2.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4.1%,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1.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4%。 此外,8月份我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7.3%,环比上涨0.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6%,环比上涨0.2%。 解读 食品类价格仍“领涨” 据新华社电 国家统计局测算,在8月份6.2个百分点的CPI同比涨幅中,翘尾因素约为2.7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3.5个百分点。1至8月份累计,我国CPI同比上涨5.6%。 从更能反映价格变动最新情况的环比数据看,8月份我国CPI环比上涨0.3%。当月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6%,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9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环比上涨1.3%,涨幅比7月份的环比涨幅缩小6.4个百分点;蛋价格环比上涨4.4%,比7月份的环比涨幅扩大3.6个百分点;鲜菜、鲜果和水产品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2%、4.1%和0.7%,合计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09个百分点。 分析 CPI涨幅回落 通胀压力犹存 据新华社电 6.2%——在连续3个月创下新高后,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终于在8月份放缓了脚步,同比涨幅比上月回落了0.3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CPI不仅同比涨幅比上月回落了0.3个百分点,环比涨幅也比上月回落了0.2个百分点。 “宏观调控的成效日益显现,加上翘尾因素快速下降,使得8月份CPI涨幅终于出现回落,未来价格走势应当是涨势趋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分析认为。 据统计局测算,8月份CPI6.2个百分点的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2.7个百分点,比上月回落了0.6个百分点。 国家在猪肉、蔬菜等的生产和流通环节采取的措施正见到成效。8月份,虽然猪肉价格仍高位上涨,但环比涨幅已经从上月的7.7%收缩到1.3%;而鲜菜价格环比更是出现了0.2%的降幅。 “经济总需求在回落,输入性通胀因素在减弱,食品价格的涨幅正在得到控制,总体来讲,CPI同比涨幅应当已经基本见顶。”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张晓晶判断。 今年以来,在宏观调控作用下我国经济增速稳中趋缓,总需求的回落为稳定物价创造了较为宽松的环境;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中,大宗商品价格总体上处于相对低位,输入性通胀压力有所减缓;生猪价格波动3年一个周期已走完一半,国家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作用将进一步显现。 尽管CPI涨幅有所回落,但当前价格上涨主要集中于食品类的结构性特征加重了中低收入阶层的生活负担,成本上涨推动因素难以消解,而世界经济仍然充满不确定性,一系列复杂因素使得当前我国面临的通胀压力依然巨大。 “猪肉供求不平衡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随着中秋节、国庆节的到来,猪肉、鸡蛋等进入消费旺季,食品价格上涨的压力还是很大。”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说。 王军分析说,虽然8月份CPI同比涨幅回落,但环比还在上涨。未来不仅节日因素可能加大价格上行压力,国际环境也非常复杂。近期大家都在看美国是否出台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一旦出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还会往上走,不利于中国控制通胀。欧洲债务危机也可能还会有新的动荡,要防范外部风险点集中爆发。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在《求是》杂志发表文章指出,综合各方面情况看,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宏观调控的取向不能变。同时,必须根据形势变化,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切实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 张晓晶认为,当前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各种不确定因素较多,还要坚持现有的宏观调控政策,强调稳定物价,但同时也要增加一些灵活性,兼顾经济增长。 预测 后几月物价走势或下行 据新华社电 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7日表示,最近一段时间的物价上涨原因复杂,预测后几个月物价走势会下行,但整体局面不容乐观。 “当前宏观经济中最大问题是物价问题和通货膨胀。食品价格上涨成为推高农产品整个物价上涨的最重要原因。”姚景源认为。 据姚景源分析,中国农业基础太薄弱。中国人口一半以上从事农业,但农业增加值不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0%。我们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尤其薄弱。“一头是千家万户小生产,一头是千变万化大市场,这个对接的千斤重担让农民去挑是不合理的。”另外,市场监管等也存在问题。而化肥、农药等价格上涨,农民务工成本,机会成本上升等则是此次物价上涨的合理性因素。 姚景源认为,在此基础上要在后几个月实现稳定物价总水平的目标难度很大。尽管这段时间国际市场油价原材料价格等有所回落,但长时间看还是上涨趋势;国内货币超发问题,现在已经出现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要把握好调整的力度和节奏,做到既稳定物价总水平,又能使实体经济中小企业成长得到好的环境;改变农业的薄弱基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成本上升也是常态。 “但是后几个月物价走势会下行。”姚景源认为,一是今年上半年实施的各项调控政策效用将会在下半年显现,后几个月将更明显。二是今年夏粮比去年增产,秋粮长势也不错,预计今年中国粮食可以再获丰收,这是稳定物价最重要的基础。而工业消费品的市场格局总体上供大于求,不会造成价格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