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今年十岁的山东男孩马元昊,原本应该有个快乐的童年,但六岁时患上了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病,夺去他享受快乐童年的权利。在北京看病时,庞淑华听一位西安病友推荐,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有一项专门的技术能治好小马的病。

十岁的马元昊患上了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病,母亲庞淑华带着他踏上了漫长的寻医之路。 
医生介绍马元昊的病情。

马元昊对战胜病魔充满信心。 今年十岁的山东男孩马元昊,原本应该有个快乐的童年,但六岁时患上了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病,夺去他享受快乐童年的权利。从2006年起,母亲庞淑华带着他踏上了漫长的寻医之路,四年辗转几乎耗尽了所有家产。近日,这对母子来到西安唐都医院时,终于看到了希望。今天的《爱心故事》,请听陕西台记者吴瑞生采写的录音报道——《一对山东母子的艰辛求医路》: 在唐都医院附近租住的狭窄小屋里,记者见到了庞淑华和马元昊母子。面对话筒,坚强的母亲讲起了四年前那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2006年春节前夕的一天,小元昊的脖子忽然有点向左侧歪,腰有点躬,臀部往后翘。对于这个有点怪的姿势,家人最初并没有太在意,以为是孩子玩累了,或者故意模仿的调皮动作。
录音:然后到第二天,他还那样,当时想可能孩子病了,但是这种病就不知道怎么办,开始领到我们菏泽去看。
在朋友的建议下,庞女士首先带儿子做中医按摩,但一点疗效也没有。后来她们跑遍了菏泽市的所有医院,无法确诊是什么病。心急如焚的庞女士不等过完年,正月初七一早就带着儿子去了济南,在某医院住了十六天后,医生告诉她,孩子得了十分罕见的椎体外系疾病,医院给孩子做了简单的做了腰穿手术,但仍然不起作用。很快,小元昊四肢变得僵硬了,活拖拖一个“木头人”。眼看着儿子病情一天天恶化,心急如焚的母亲只能抱着儿子,走山东、上北京,穿梭于各大医院和旅馆之间,这时的庞女士,几乎到了绝望的地步。
录音:我们从北大医院出来,我又上中医院了,在这扎针灸去了,在那住旅馆,自己一个人,扎完背着他回旅馆。扎一次90,一天要扎两次,还不算住的。然后我们自己租房子,自己做着吃,连扎了三个月,那个时候绝望了,孩子就是在那个地方加重的,面部肌肉也不控制了,吞咽也不行了,从38斤几天就降到32斤,只能喝点稀的。
在北京看病时,庞淑华听一位西安病友推荐,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有一项专门的技术能治好小马的病。抱着一丝希望,庞女士马不停蹄的带着儿子,赶来西安,来到了唐都医院,见到了神经外科主任王学廉,王学廉在对小马进行了“望闻问切”后,初步了解了小马的病情,随后,他系统的向庞女士介绍了这一疾病和治疗的方法。

医生正在对马元昊最治疗。

母亲正在给马元昊做护理。 录音:像这个小孩就是全身性肌张力障碍,属于功能性脑疾病,很严重,对病人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这个小孩不能站、不能坐,很多行动功能无法完成。治疗的话,近年来出现了脑起搏器,通过立体定位的一个很精确的手术,一定要把机体节这个发病部位,有个脉冲发生器,给它一种高频的弱刺激,协调他皮层下的大脑之间的功能,让他达到一种重新的平衡,缓解症状。
医生介绍,目前脑起搏器纯属从国外进口,一台价格为20万以上的手术,脑起搏器就占到了18万,如此高昂的医疗费,对于庞女士一家来说,可谓是天文数字。但是王学廉的另外一番话,让庞女士感动不已。
现在这个问题,第一是呼吁社会,生产起搏器的这个厂家,能够降低他的这个费用,那么可以采取一些优惠的办法,降低成本,再一个我们医院免除手术费,免除治疗费,那么家里呢,再负担一点,那么社会再给他捐赠一些,他这个问题就有希望解决。现在技术都过关,主要是经济问题。
但是一想到孩子的病有望治好时,她就信心培增。
录音:听医生这些话,我就是信心百倍,对于病情应该是没问题了,现在就差经济上的事情。如果孩子能站起来的话,我这次也不变的心,能把这手术给他做了。
似乎小元昊也从妈妈的神气中,看到了自己站起来的希望,他用颤抖的声音说出了自己痊愈后的理想。
录音:想走路、想上学、想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