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成绩拉开差距主要在于阅读和写作两大板块,学生的阅读同写作能力密切相关,其中阅读是基础,只有看懂看透,解构对了别人的文章,方可娴熟的驾驭自己文章的形式和内容。具体分析如下: 高考现代文阅读常为散文体裁,拿到一篇文章,无论出题者从哪方面来考,答题者必须要做到在宏观上对这篇文章从形式到内容都有自己透彻的分析。既要有把它拆分为零件的能力,还要有找出其内在的逻辑联系将其组接为一个整体的能力,即你要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又是怎样写的”,这个思路适于所有文体的阅读。 “写的什么”这实际上是一个抽取文章主旨的过程,主旨是什么,主要看文章本身的提示,其次个人在生活中也一定要做个有心人,俗话说的好,“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中心隐晦些的文章,则要通过透彻阅读,紧扣文章的关键性词语,调动自己所有的直接和间接的人生经验去概括提取。这就要求学生品时就作一个生活的先觉者,多思、勤思、善思。 “怎么写的”,解决的是文章的形式问题,它所涉及的面较广: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文章结构都在考虑范围之内。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表现手法:象征、托物寓意、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对比、衬托、类比、渲染、烘托等。文章结构:开头部分可考虑:奠定全文感情基调,设置悬念引出下文等。中间部分:铺垫、伏笔、插叙等。结尾部分:卒文显志、点明文意、升华中心。
现代文的阅读说起容易做起难,极易失分,我个人的经验就是,不管人家考什么,你必须把文章从内容到形式读懂读透,因为阅卷时要具有得分的可操作性,所以在答题时还是有章可循的。从形式上关键还是要搞懂部分和部分之间的关系,段落和段落之间的关系,下一句和上一句之间的关系,要知道越是等级高的考试,对题的选择越严格,一定是那种从内容到形式较严谨的文章。从内容上说来,除了抓文章本身提示性的语言之外,那就只能靠自己生活的积累了,别无它法。
突击性的做题短时期内提高成绩是很快的,但我并不是很提倡题海战术,现代文的阅读只要方法掌握了,还是能做到驾轻就熟的。
二、古文阅读:方法基本等同于现代文阅读,除了要具有一定的文史常识之外,字词的理解是关键,多积累,多和学过的字词知识相联系,抓住字的本意和引申义、比喻义之间的关系,识记就比较牢固。要养成抓住关键性词语先直译的好习惯,不能似是而非。同时对于词类活用、特殊句式要熟练掌握。
三、古诗词阅读:仍然解决两个问题,形式和内容。分析“写什么”时,就要考虑到作者所处的历史时代,及作品反映的具体社会背景,他对主旨的概括,和一些手法的目的密切相关。分析“怎么写的时候”则要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文章结构等角度去考虑,这一点和记叙文的阅读相似,同时可考虑动静的结合、实景虚景的结合、远景近景的结合、色彩以及修辞的运用。古诗词阅读有一捷径可走,那就是找一本唐宋诗词鉴赏集,每天保证抽出时间读一篇,一周之内不断重复,第二周再换另一篇,最好换不同风格的换着阅读,这样也不觉单一,记忆效果也好。读多了,也就找出其中的共性,自我分析能力也就慢慢培养起来了。
四、作文:多年来为话题作文,那么就要求学生有极强的思辨力,要具有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能力,看问题要看问题的主要矛盾,平时可拿各地区的高考作文题做思维训练,找对立意后再看被人的文章时不要一次看完,看一部分,甚至只是看一段,自己现在脑海中结构下文的构思,然后对比去读,提高较快。其次,自己在行文时,切记假、大、空,可选择从细处,微处着笔,从大处、远处升华,各环节的衔接一定要严谨,逻辑性要强。在文字表达上,要富有张力,表现力要强。平时和别人的交往中可刻意多用书面语,在立意上,要有深度,不可浅尝辄止。
以上所谈,实际也都是老生常谈,但能正确理解,恰当运用,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但是答题时有几点要考虑到:主观和客观的结合,点和面的结合,表和里的结合,你解答每一道题时的内容选择和语言方式表达方式也传达出你很严谨的思维过程,答的有思想了,连阅卷老师也会佩服的。要达到这个境界就要做到:读题时,要有作者的高度,即要从作者的人生经验的角度去思考他为什么会写这样的文章,什麽样的人生阅历给予了他什麽样的人生思考,他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究竟想告诉读者什么;在答题时,要有出题者的高度,你就要考虑出题者到底在问你什么,人家是在考你文章的形式还是内容,他想让你从什么角度去作答,出题者的分值又会怎样分配,这样答题就不会很茫然,不会总感觉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主动权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言而总之,带着思考和兴趣去面对每一道题,甚至你可以这样想,你不是在做题,而是在借别人的文章传达自己的人生思考,这样乐趣也就有了,方法也就不教条了,改变自己的答题心态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