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证经济"释放什么信号 辛木 中央三令五申严禁触碰18亿亩耕地“红线”,而在九成耕地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安徽省临泉县,7000亩耕地被上百座“无证”黏土砖窑厂“侵占”。令人吃惊的是,如此大规模的占地,无一获得用地审批,相关部门的监管竟变成堂而皇之的收费。近两年,仅当地国土资源局收取的费用就达1400多万元(6月21日《京华时报》)。 一方面,上百座“无证”黑砖窑肆意侵占大量良田;另一方面,以国土资源局为主的多个政府部门以收费的形式“默认”了这些黑砖窑的合法性。这些政府部门已经和黑砖窑之间形成了一种关系默契的利益共同体。诚如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原副会长程必定所指出的,砖窑厂沦为政府的“摇钱树”,释放的是危险的信号。 这是一个“经济时代”,我们早已习惯把一些政府部门收取费用来获利的做法称为“xx经济”,譬如,我们把政府部门通过颁发证件来收取高额管理费用的行为称为“办证经济”;把政府部门对违规企业或者个人进行执法罚款而获利的行为称为“执法经济”。但是,这些“经济形式”其实不见得有多高明,毕竟,“办证经济”和“执法经济”总归存在着监管成本,因为,一旦被签发证件的企业出现违规违法行为,这些部门总有无法逃脱的责任。 但是安徽临泉这些部门对无证黑砖窑只收费不监管,却显得相当高明: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建砖窑,是断断不能审批的,因为,用地审批手续属于“谁签字谁负责”,土地管理部门的几位负责人无人敢签,结果当地152座砖窑厂的“临时用地”无一获得用地审批手续,全部涉嫌违法生产。但是,不审批并不意味着不收费,不审批而收费表明的是政府的态度问题,更是一种执政策略:政府没有审批颁证,自然就没有违规审批的责任;而收费呢,一方面政府部门有着利益的驱动,另一方面也等于向这些黑砖窑表明了自己的存在。总之,临泉县国土资源局创造出了一种最没有执法成本、最没有监管风险的执法经济,我们可以称之为“无证经济”。 “无证经济”的实质就是一种心照不宣的“保护费”经济和“权力异化”经济:黑砖窑在各个政府部门规定的时间内向他们交纳了一定费用之后,各个部门即在各自的管理权限内对黑砖窑的违规违法生产给予“保护”,否则,砖窑就得整改或停产。有砖窑老板表示说,“给这些部门交钱,能有一半部门给发票就不错了,其他都是白条,说白了,这样交钱就是为了买平安。” 这是一种极其恶劣的权力异化倾向:一方面推卸审批办证责任,另一方面利用无证黑砖窑的违规软肋大量收取“保护费”来部门自肥。权力资源就是这样最大限度地被挖掘殆尽了,最受伤的只是那些无助的失地农民,当然,还有早已千疮百孔的所谓18亿亩耕地“红线”。 检察日报20110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