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搜索
热搜: 户县
查看: 1094|回复: 1
收起左侧

谁为中国不良贷款买单?

[复制链接]

527

主题

1238

回帖

6789

积分

伍.妙语书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789

社区QQ达人

QQ
发表于 2011-6-23 18:5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世界上没有不需要成本的经济刺激政策。

乍一看,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成本似乎很低。2009年财政赤字总额占GDP的3.1%,2010年为2.6%,相比之下,美国这两个年份分别为12.7%和10.6%。但真实情况是,中国付出的代价远高于此。

中国应对危机主要是利用银行贷款,而不是中央政府债务。在其中许多贷款都很有可能变为坏账的情况下,到头来的成本可能还是会出现在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上。

症结在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巨额投资基础设施的两年期间所欠下的债务。目前有关其欠债规模的最佳数据来自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估计,截至2010年年底这些平台的借款总额是1.4万亿美元,央行曾经暗示这个数字最高可能达到2.2万亿美元。

这些数字很大,但也不是特别大。首先,并非全部贷款都会沦为坏账。据银监会2010年夏季的另一篇研究报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所借贷款中有26%存在严重问题。将这个比例乘以央行估计的更高贷款余额数字,则可以粗略估计出不良贷款总额为5,720亿美元。

大胆假设这些不良贷款全部打了水漂,5,720亿美元也仅相当于中国2010年GDP的9.7%,仍旧低于美国的比例。考虑到中国中央政府债务水平低(2010年年底占GDP的17.7%)、经济增长速度高,以及资产负债表上还有大量资产,这些成本看上去是处于可控范围。


在不太可能发生债务危机的情况下,真正要问的问题是谁来买单。由于地方预算已然紧张,面临更高偿债成本的地方政府将不得不挤压公共服务方面的开支。第二个选项是政府所控制的银行业。中央政府不会任由银行陷入风雨飘摇的境地。只要政府设定的存贷款利率继续维持高息差,那么银行应该就能得到足够的缓冲应付过去。

基本可以肯定,长期以来承受重压的中国家庭将以某种形式为大多数成本买单。实际负利率给中国家庭储蓄造成的隐性税负眼下还没有告终的迹象。这是让中国经济朝着国内消费实现再平衡的又一障碍。在受到政府和银行双重挤压的情况下,就不用指望中国家庭会购物消费了。

我的QQ:897069856

1

主题

72

回帖

446

积分

壹.烟雨游友

Rank: 2

积分
446
QQ
发表于 2011-6-23 22: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秦岭网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58号
陕ICP备10002220-1~2号

GMT+8, 2025-5-6 22:44 , Processed in 0.30919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