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塬上会樱桃
0 M/ f R5 u9 X4 V S 星期天,同学提议到白鹿原去。也知道那土塬近几年随陈忠实《白鹿原》小说名声鹊起,好像不再是一个书名或者地名,更像是三秦大地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的象征了,去看看吧,寻找一下书里的感觉。
8 L( j. D. O& F2 i 边走边问,车大概能行一个多小时。到了,在塬下,有一个人用碌碡碾压开始光场了,这么早呀,为打场、晒麦子做准备了,让我好好怀念老家“开窗面场圃,把酒话麻桑”的田园生活。塬畔上树荫里有些青瓦土墙的老房子,门前山坡上已踩出羊肠小道,在绿荫怀抱中显得十分清静平和。塬上朝下看去,是一望无际的平原,视野开阔,站在茂密的樱桃树林里,感受着透过树隙的明媚阳光,吹着杨柳一样的和风,十分惬意,疲劳烦恼一扫而光,这地方隐居太好了。( i: i7 @) m' H% i" c. w
最早见到的樱桃,是南方的小樱桃,像珍珠一样,吃在嘴里有些软活光滑,梦中那朦胧的景象,渐渐清晰,如露珠般清新、如小家碧玉般纯情、如阳光般明媚、带着田野气息的脆生生女子。难免让人想起宋辛弃疾《菩萨蛮•席上分赋得樱桃》“何物比春风?歌唇一点红”描述女子小嘴的妙语。
1 @& r1 I7 g5 z/ i, g 沿着山间小道进入樱桃林,樱桃树一行又一行,看到一串串,一簇簇樱桃挂满枝头,看上去既像一个个小灯笼,又像一个个小星星,有红艳欲滴的、紫光剔透的、黄亮如玉的,真是五光十色,白居易有“洽恰举头千万颗,婆娑拂面两三株,鸟偷飞处衔将火,人争摘时踏破珠”( 《吴樱桃》)的诗句为证,这就足矣。樱桃品种也是好多呀,除了土生土长的,听说还日本、俄罗斯、新西兰的洋玩意儿,漫山遍野都是,这白鹿原是扯地连天了。我们随手摘下一粒,不用擦拭,径直塞到嘴里,吟着苏轼《樱桃》“独绕樱桃树,酒醒喉肺干,莫除枝上露,从向口中传”的诗句,嗨嗨,怎一个好字了得。在这塬上,既饱了眼福,又饱了口福。
/ ~4 c: R1 s# L. A8 { H8 e 回家的路上,我在想,白鹿原就不应该是一个土塬,当是一个世外仙境。塬上的樱桃也不应该是一种水果,当是一首诗,一幅写意山水画,一个“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美丽的梦。这塬和塬上的樱桃,还有以外的许多许多,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 2010年5月 1 e* M6 R/ Z& k% S- f2 d
' E) ?7 ?9 O6 q" {7 t$ P
! ?0 P& N9 @2 r5 n! g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