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户县重阳宫里,有一通石碑,其上碑文很特别,现将碑文抄录如下:
$ N' n6 D- H+ R无梦令1 b) b0 w+ Z; O7 ]
大道长生门户,
/ g8 }" R% D/ b6 u3 F几个惺惺觉悟?3 j3 k0 P0 j4 z- i6 ]* Z; n
铅汞紧收藏,
- M- @9 H1 ~4 i; D t( v1 G方始澄神绝虑。. @3 G& V' U* d* W+ S9 X% O
心慕,心慕。
3 p0 H$ l4 f+ }9 _便趋蓬莱仙路。
$ Q7 L, V# M. w# N' }这是北宋王哲(王重阳)的《如梦令》。王重阳,亦称王真人,是中国道教分支全真道的始创人,后被尊为道教的北五祖之一,著作有传道诗词约千余首。其实这首《无梦令》是按《如梦令》的格律填写的。然而,道教讲就遵循客观规律,把“如梦”改为了“无梦”。 就是一字之差,说明王真人的境界已经成道了。这首《无梦令》的碑子是一通王哲的绝碑词牌。# R5 T7 h. X/ ?2 O
其核心内容表现在:在北宋末期时,曾时尚追求长生不老的秘方,那么,真正长生的最大道理在哪里呢?天下之人,有几个人现在觉悟过来了呢?这便是王真人开篇起首的一声断喝:“大道长生门户,几个惺惺觉悟?” 这不仅是王重阳的感慨,而且也是他大声疾呼的内心独白。他是希望借这一诘问来让世人警醒:听我的吧,快来看看我是怎样做的吧。
K8 h7 M3 _) l: M$ H惺惺:清醒、机警。
/ S" `/ R: q7 A1 c% d& ^2 | “铅汞紧收藏,方始澄神绝虑。” 铅汞:指铅和汞,就是那时人们炼制长生“仙丹”的主要材料。当时社会有“炼丹之说”。 , K! K( ~7 }- E- w. a6 P) B! g
现代的人都知道,铅和汞都是有毒有害的重金属,然而在那个时代,我们的先民们却在大胆地实践着尝毒的实验。在这样的环境下,被世人看作是疯子的王真人却“疯言疯语”道:“让我们把铅和汞都赶紧地收藏起来吧,安定下来我们急躁奔腾的心神,忘掉世俗的功名利禄吧,断绝对外界事物的忧愁和期盼,遵循自然万物之规律吧。”说得直白点就是:神情、精神都要平静安稳下来,无论干什么事,都要依照自然规律去办。平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到拒绝忧虑,忘掉私念,只有这样,才能开始慢慢地达到清明寡欲,才算是遵循“道法自然”的法则。
8 c0 f3 [# q7 L! t& o9 { B “心慕,心慕” 这儿连续使用两次,是词牌格律的要求。这是王真人在阐述完外界自然因素以后,忽然笔锋一转,描述人们的内心世界的活动,是寻求主观和客观的统一,达到“天人合一”这一道法的写作手法,显示他不仅平时是这样做的,就连写文章、填词也是这样的。因此,他指出:只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能够长期坚持下去,不断地去把“澄神绝虑”记在心中,落实在日常的行动中,长期以一贯之的话,那么神仙的日子就不会遥远了。; @) I9 y" R" M
因此,他紧接着就指出人们急于所要求的目标——“便趋蓬莱仙路。”很直白明了,古人、今人,一看便懂,不赘述。
; e* u! g4 t* f9 B8 l" C) K《无梦令》全文共计33个字,但是其内容精辟,言简意赅,精髓要旨透彻,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时弊,给人以入木三分的真切感觉。《无梦令》不仅对当时社会有着强烈地警醒作用,而且还引起了朝廷乃至于皇帝的重视和喜好,才使得道教得以趁势弘扬和发展。同样,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现今的人们来说,建立和谐社会,坚持可持续发展,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也有着重大地指导价值和借鉴。4 G& \/ M! q+ ]& k! K
2011—3—24 于草楼/ _" J: r4 [' ^: N- A' I
' j5 C5 `; F2 U; t#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