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鹌鹑成对共跳奔,喜鹊双双齐飞翔。
" o$ ]+ K' j! u: _+ C 此人恶毒不善良,我却把他当兄长。
# n5 @' x0 i7 y% i d- v
6 N3 W: E. J2 ] 喜鹊双飞不乱群,鹌鹑成对共跳奔。2 S9 F% r7 _1 M$ S% P; f
此人恶毒坏良心,我却把他当国君。
) i- T! Q9 z0 B0 g5 E. l' p: J【原典】《诗经·鄘风·鹑之奔奔》# W0 W% y* y) X3 \" V/ Q- u
鹑之奔奔,鹊之彊彊。人之无良,我以为兄!
. F2 i/ D: B" V5 S0 t 鹊之彊彊,鹑之奔奔。人之无良,我以为君!( a, j4 D f. O F, O
【注释】
7 Z; [! h% H7 H* v' Z ⑴鹑:鹌鹑。奔奔:跳跃奔走。彊彊:翩翩飞翔。奔奔、彊彊,都是形容鹑鹊居有常匹,飞则相随的样子。
3 e0 U+ x7 V) i8 ~' i+ c1 o ⑵无良:不善。
' m' v' o: U3 `4 H7 r【沧海诗评】
' d* o3 j0 \. I+ W' F5 w 这是一首讽刺诗。《毛诗序》认为是“刺卫宣姜”之作。卫宣公死后,其妻宣姜公然与宣公的庶子公子顽姘居,生下三男二女,这种乱伦淫秽的行为,令人不齿。但这种解释过于勉强,因为诗中的讽刺对象“兄”“君”,显然应是男性。联系诗歌内容及春秋历史,更切合实际的讽刺对象应是卫宣公。卫宣公为太子伋聘娶齐僖公的女儿为妻,得知新娘像天仙一样美丽,便先下手为强,据为己有,这新娘就是宣姜。他和宣姜生下公子寿、公子朔,后来,又听信谗言,杀害了生性仁厚的公子伋和公子寿,公子伋的师傅左公子泄和公子寿的师傅右公子职,身为宣公的庶弟,对这种纳媳杀子、禽兽不如的行为,极为愤慨,认为他枉为我兄、枉为我君,写下了这首诗。 D0 n; |7 Z3 L+ e; y1 p6 k8 I
全诗以“鹑之奔奔”“鹊之彊彊”起兴,告诉人们鹌鹑、喜鹊尚且知道有固定的配偶,可是,诗中的“无良”之人,却乱伦嗜杀,荒淫无耻,简直是禽兽不如,而自己还不得不把这样的家伙当作兄长和国君。强烈的反比,蕴含着满腔的憎恶,增强了诗歌的批判力量。
, }$ f4 P0 @, t 抛开具体的背景,这首诗的讽刺意义则更为广泛,它所批判的现象也更为普遍。曹丕称帝后,出于嫉妒和自私,毒死能征惯战的四弟白马王曹彪,又逼迫才高八斗的三弟曹植七步成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样的兄长兼国君,比卫宣公实在强不到哪里去。西晋的吕巽(xùn),看中弟弟吕安妻子徐氏的美色,伺机灌醉徐氏,迷奸得逞,徐氏事后羞愧自杀。吕安本欲起诉吕巽,经好友嵇康劝说,隐忍未发。谁知吕巽却包藏祸心,反诬吕安不孝。最终,在司马氏集团的黑天暗日之下,吕安先是被下狱,后来被处死,竹林七贤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嵇康也受牵连而死。吕巽这样的兄长,真是狼心狗肺,枉为人兄!“人之无良,我以为兄”“人之无良,我以为君”,骂尽了天下为长不尊的恶毒无耻之辈!- I$ x+ d" K* U% b2 S( F& `
无良者往往出于极度的自私。《左传·宣公二年》记载:春秋时郑国和宋国在大棘交战,史称“大棘之战”。临战前,宋国主将华元杀羊犒劳士兵,以鼓舞士气,他的驾驶员羊斟被漏掉了,没吃到羊肉。作战时,羊斟说:“昨天分羊肉,是你作主;今天驾战车,是我作主。”驱车直接冲入郑军,华元被俘,宋军惨败。君子认为:“羊斟简直不是人,由于私怨,使国家战败、百姓受害,还有比这应该受更重刑罚的人吗?《诗》所谓‘人之无良’,说的就是羊斟这样的人吧!他残害百姓只是为了使自己快意。”% ~, d8 g6 a% t: h5 @# w
王阳明说:“地灵则人杰,人之无良,亦足以为山川之羞!”古圣先贤告诉我们:做人要有良知,对得起天地良心,不要让祖先受辱,山川蒙羞!
1 Z' l# `, ~ u: ^! F+ d, m5 U u3 q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