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户县有6对新人举行集体婚礼,号称户县“首届”集体婚礼。这个“首届”提法实在是无稽之谈。
# L. z/ n. {0 _7 B) A 早的不说,就户县解放以来,从1950年新的婚姻法实施,户县政府、户县团委就开始组织集体婚礼 。在文化大革命开始户县所有公社及好多机关单位举行集体婚礼 ,这时是强制的,少说也有几百界。笔者参加了文化大革命后期70年代户县团委组织的集体婚礼,这次好像有100多对,念完毛主席语录,举行完婚礼还要参加生产队劳动。改革开放以来有好多人出于移风易俗,举行集体婚礼,应该是多少界?
" d; s2 c& m# X# T5 V7 a4 S 过了几百界,又来了“首届”?你说多么荒唐!
* l, N& y& L. K$ j- B1 |/ S1 } 曾记得《户县报》曾经报道过“户县第一台录像机”,我看了这篇文章后找到时任户县报社社长的杨涛说户县第一台录像机比我的录像机晚三年,但是论实际我的录像机就我本人知道的情况在户县连前十名都排不上。* m) g# r8 {$ Y4 {* x
记得户县报报道了户县庞光镇由老址搬迁到现在新址是时任乡长的杜志宏所为。户县某局领导看了后气得口喷唾液,“我想叫报社社长长看看为搬迁庞光镇立的碑子,碑子上的第一个名字是谁”!
2 E6 [. {/ m, M8 i1 c8 P 我拿着报纸,找到了实际把庞光镇搬到现在新址的时已退居二线的领导原任庞光乡党委书记张崇义,我给他说明来意,递给他,报纸他没有接,说已经看过了。他就批评我:“我以前把你的水平高估了,你连这点常识都没有?你说说是林彪的扁担还是朱德的扁担”?
/ b2 @; ?2 f" U0 B2 X6 Z 我才想起来这个没有什么意思,由人写的呀!反映了写这些文章的人的水平问题。
6 d' X5 n: y- c" ~5 @8 N& t 我确实不知道户县团委这个命名“户县首届集体婚礼”的人的思维方式以及他的良苦用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