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户县
查看: 104578|回复: 2
收起左侧

诉讼时效

[复制链接]

1788

主题

8117

回帖

19万

积分

拾.滇池秋坪

梦想的小雨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95974

社区QQ达人社区劳模社区居民新人进步百度吧友

QQ
发表于 2015-5-22 09: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权利人将失去胜诉权利,即胜诉权利归于消灭。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就强制义务人履行所承担的义务。而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值得注意的是,诉讼时效届满后,义务人虽可拒绝履行其义务,权利人请求权的行使仅发生障碍,权利本身及请求权并不消灭。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后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受理后,如另一方当事人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且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如果另一方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则视为其自动放弃该权利,法院不得依照职权主动适用诉讼时效,应当受理支持其诉讼请求。- m* H, A  d3 ^9 a0 i

& i3 j7 ]7 w! v/ p0 C7 D1分类
; H/ g! A* N7 [) O5 C& v
一般诉讼时效
: b4 c4 K2 I8 D5 C
) v" G+ l7 M- Q% e指在一般情况下普遍适用的时效,这类时效不是针对某一特殊情况规定的,而是普遍适用的,如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的:“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限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表明,我国民事诉讼的一般诉讼时效为二年。; C9 ?0 F5 C0 ?+ e1 c- J, r2 P
& Q2 w" i3 p! p; H
特别诉讼时效4 e$ t; D0 _6 y9 v! [
9 }9 y2 T" {% ~. f
特殊时效优于普通时效,也就是说,凡有特殊时效规定的,适用特殊时效,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法律对时效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规定。”. X  S+ W/ H# Y& s1 R  E3 Z" ~& U
1 x# |& g# G2 s" O4 d  Q- F# N
分类* e9 v2 P3 C2 p, Z, E0 Q0 T% _
/ Z  H$ d+ H* m2 _9 Z7 v$ t- w
一、短期时效。短期时效指诉讼时效不满两年的时效。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 ~% V! K! X7 B2 m$ c: J% X/ w" l; y4 y
(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f: T2 d0 \& [* b  w) ?3 c

3 d+ W% {; v* S0 A(二)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 U! m+ L- T6 C) K4 E$ |- z* e* x2 P3 ?7 d0 r; B8 N/ _+ E. p
(三)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 w7 G7 e* h" m. f2 L4 l" H
& R: E' k' q7 i. p(四)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被损坏的。”
0 ?% S% Q, u3 k* G. g
0 C& z0 [$ f, m- D3 M二、长期诉讼时效。长期诉讼时效是指诉讼时效在两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诉讼时效。
" n5 e" {7 |4 T5 k3 [: P7 b9 q
! f8 M4 R% Q9 L7 Y) t. [0 o: Z《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五条“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7 g, f! A7 |' }- g1 {/ ^
; K7 }. ?, ]* {7 k$ {《环境保护法》第六十六条 “提起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g7 S9 p. g4 e, k6 ?' a, r5 H3 W

* b$ e8 b* C  L/ q3 k《海商法》第二百六十五条“有关船舶发生油污损害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三年,自损害发生之日起计算;但是,在任何情况下时效期间不得超过从造成损害的事故发生之日起六年。”5 v$ Z; _0 ^7 z* `; `% _3 C
) E7 T: `6 h2 K  p& L
《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九条“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期限为四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因其他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期限,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 g) K1 K7 e0 A4 U

8 {' i, u' `. ~: u/ U6 A" z* e8 z三、最长诉讼时效。最长诉讼时效为二十年。0 {  q1 v' a6 J9 O0 r  n
9 c3 L0 \% S+ o) U  S
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根据这一规定,最长的诉讼时效的期间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权利享有人不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时效最长也是二十年,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 O2 E7 D0 c3 ~) A7 F) d
1 s0 a2 Y% {3 e
时效具有强制性,任何时效都由法律、法规强制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对时效的延长、缩短、放弃等约定都是无效的。2 _3 E( n9 z# V6 b' |$ @7 n0 m

3 p, b9 i2 E5 F( A2法律要件" n. H2 m6 H0 U

4 V6 }9 b% Y% u& \(一)法律要件
. }; I1 Y1 Q5 M& K3 q+ C
" t  `& h* D. y& j( |诉讼时效要件是指适用诉讼时效的要件。
; m: y) T. U. e) c6 @* g, d6 Q2 u8 Z* {
1.须有请求权的存在。诉讼时效是对请求权的限制,没有请求权,也就无从适用诉讼时效。9 x2 S5 t4 `% r
. R, f. t: K# X3 G  [7 L; P) F) X
2.须有怠于行使权利的事实。诉讼时效是对权利人的督促,实际上也是对义务人的保护,如果权利人怠于行使权利经过一定的期间,又没有其他事由致使诉讼时效中断或中止,则诉讼时效产生法律效果。
. x& m/ z1 c# \3 S1 v7 g: z- l  [' L% P: t1 P
3.怠于行使权利的事实持续存在,致使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届满有时又称为诉讼时效结束、诉讼时效完成。诉讼时效届满,权利人的胜诉权自动消灭。如果有使诉讼时效中断、中止的事实,诉讼时效还可以“拉长”,即中断时重新计算,中止时,将中止时间段剔除后继续计算。4 `, w" l* Z! k. M0 n3 ?/ P
( T, @% w4 y& M
3起算
  r8 }) I8 h3 z: C0 [4 s0 f: s7 A
诉讼时效的特征:8 d: @7 `0 F2 Y1 r$ A4 W
* k% s, Z2 u) r! ~$ L. O+ e
(1) 诉讼时效不受当事人的意志控制并能发生权利消灭属于法律事实中的事件
7 U, ~5 O  y0 `4 }2 r. G, i3 x- U( Q
(2) 诉讼时效具有强行性由法律规定的不得当事人自行约定或规定
3 f0 v& Z) @6 R( Q) q6 o7 \- y! ^) k5 ~& w
(3) 诉讼时效的效果是期间与事实的结合8 b! E' D( |# u; u. Q, S0 F! D

* V" k8 y) }3 r4 O- K9 v+ F(4) 诉讼时效仅适用于请求权,但并非所有的请求权如物上请求权. q* X2 ~( Q- g* z: k
% Y/ N/ t* C5 {9 v: Q
(5) 法官无权主动释明并适用该时效的规定需要当事人提出适用该制度 诉讼时效的起算,也即诉讼时效期间的开始,它是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开始计算,即从权利人能行使请求权之日开始算起。
6 ?/ g% B6 G  @2 C# t9 A9 u- W( F% \+ Y1 X* X! s7 n
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断. P# f9 k' |. k/ u) P; L. {
1 Z6 D' T: H3 T, l# A
诉讼时效的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进行中,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致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时效中断的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起算。6 \& ?9 i. l" c

/ `( Z) b$ k( }2 c1 {' \# L0 m诉讼期间中断的法定事由:1、权利人提起诉讼。2、权利人主张权利。3、债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R# R$ z7 p0 N6 n% X7 ?: L
& {( v1 J3 R0 N2 _
首先,《民法通则》将起诉作为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规定,下列事项之一,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与提起诉讼具有同等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申请仲裁;申请支付令;申请破产、申请破产债权;为主张权利而申请宣告义务人失踪或死亡;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诉前临时禁令等诉前措施;申请强制执行;申请追加当事人或者被通知参加诉讼;在诉讼中主张抵消等。其次,权利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其他依法有权解决相关民事纠纷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提出保护相应民事权利请求的,导致诉讼时效中断。再次,权利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导致诉讼时效中断。
( N  I% |" S6 S  S3 V# N- z9 G6 Z9 {, N( x2 k9 Q7 M% Q
从何时起中断时效,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二条规定,当事人一方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的,诉讼时效从提交诉状或者口头起诉之日起中断。第14条规定,权利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其他依法有权解决相关民事纠纷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社会组织提出保护相应民事权利的请求,诉讼时效从提出请求之日起中断,第十五条规定,权利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从其报案或者控告之日其中断。第19条规定,债权转让的,应当认定诉讼时效从债权转让通知到达债务人之日起中断。债务承担情形下,构成原债务人对债务承认的,应当认定诉讼时效从债务承担意思表示到达债权人之日起中断。
( R: u/ d- f' r) ^7 W9 I, W; t% Q6 S
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止; ~2 ^, g. e9 G3 h

5 W+ C6 F! l7 m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因一定的法定事由产生而使权利人无法行使请求权,暂停计算诉讼时效期间。《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九条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拒力或其它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 p; j4 L# l8 Q9 H+ c8 l
% F" C* ^7 A' B% U! N; B中止的条件" \! Z( [) _) L6 @& a

% _( n: l5 a, m; }: G$ ]. V1.诉讼时效的中止必须是因法定事由而发生。法定事由:1、不可抗力。2、权利被侵害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代理权、丧失行为能力。3、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4、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无法行使权利。. e3 P3 |0 P: F# c7 ]

) j+ o8 S9 P2 ~, \# ^' l, v2.法定事由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发生在最后6个月之前(诉讼时效期间)但持续到最后6个月时尚未消失,则产生中止诉讼时效的效力。
* l$ a8 q( d7 `1 S- e$ h7 a7 W: l8 U6 G, K  f$ j, E
3.诉讼时效中止之前已经经过的期间与中止时效的事由消失之后继续进行的期间合并计算。而中止的时间过程则不计入时效期间,为此,民法把时效中止视为诉讼时效完成的暂时性阻碍。
5 k  e) v2 [$ V$ ]$ m* q/ b
2 K$ `& h1 k0 }8 A我国的诉讼时效中止的效力,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后,时效期间继续计算。中止前已经进行的时效仍然有效,中止时效的法定事由消除后,继续以前计算的诉讼时效至届满为止。
- l) i  {* A1 O! ?: K0 z7 m7 f. s% F- h5 M6 n6 \
4,中止事由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最后六个月之前,但持续到最后六个月时仍然存在,则应在最后六个月(注意:这种情况下不能在中止事由发生时,就中止诉讼时效的进行)时中止诉讼时效的进行。! L* R# z! \& a6 ~# W8 q' x

; V$ A2 C; f( P( k8 t1 H诉讼时效期间的延长
6 T% ^" W1 D& u' g. S# \& M2 l4 w1 Y/ @. _5 t6 t+ ^
诉讼时效期间延长是指因特殊情况,法院对已经完成的诉讼时效期间给予的延展。
+ F; y: g0 i+ d" S1 i5 e& O0 U! p2 P+ W
延长的对象:普通诉讼时效期间、特殊诉讼时效期间、最长诉讼时效期间均可适用延长。4 e1 Q$ O0 v' b& M

5 m- S% {. P) q% ?: Y( y延长的条件:1、诉讼时效期间届满。2、权利人在时效期间内未行使权利确有正当理由。3、是否延长由法院决定。4、决定延长的期间必须适当。* K, f1 N: \- j, |6 T

# W; O2 _# O3 Y! I5 F这里的正当理由是指的不可抗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根据《民通意见》第一百六十九条规定 权利人由于客观的障碍在法定诉讼时效期间不能行使请求权的,属于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的“特殊情况”。7 h' T: A0 T) v8 {; z

5 Y# Z5 u5 |# v: s4 D' ^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 i0 J% |' r6 V, p' r  M! Q! Y! j

, m2 S! P& H- C9 o. \: x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诉讼时效只适用于财产权中的债权性请求权。因此下列权利不适用诉讼时效:
; ]) l" N1 B/ A5 k) t
; `2 a; H8 ]0 D, j1.人身权的请求权
3 _+ @4 I7 A4 O% [' x8 Y
, [; X# Y/ p- i( o# e5 \2.财产性支配权:包括物权和知识产权' N$ Q. h/ m6 y( X+ s

9 e" W% W2 V/ m$ H3.抗辩权
8 s2 [* A0 C1 l& D1 ~. R+ Q" l$ _3 f3 _, I! J0 P" ?
4.形成权# ?; v" j* X) U. Y( |% ^
$ Z9 p- U8 _* P; b% W7 f& x
5..存款本息的请求权具有无特定履行期限,存款人可以随时请求金融机构兑付的特殊性,如果适用诉讼时效,会关系到民众的生存利益,对于民众的生存利益会带来深刻影响,也不符合这个法律存在的特性,所以存款本息不适用。) j+ g8 C- e3 |# t! W& E( [: ^
1 r. Y0 S6 V* ^+ d
6.认购人是基于对国家和对金融机构的信赖购买债权的,他的投资具有类似于储蓄的性质,所以由国债和金融债产生的支付体系请求权不应该适用诉讼时效。9 a5 L9 [1 l9 w0 {+ {
0 A" J; J5 @5 O* i* x3 V
7.基于投资产生的缴付出资的请求权,不受诉讼时效的规定,主要是考虑到充足的资本是企业开展对外经营活动的保障,也是对外承担民事责任的担保,足额出资也是公司法定义务,缴付出资请求权不应该受到时效的限制,否则有违公司资本充足的原则。
  G: e" z4 R* y% Y3 n1 v, I+ J8 ~# `5 ?; J) b8 o
8.如果对物权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那么,超过诉讼时效而被他人占有的财产就会成为无主物。; L# C0 b. o5 R
; {/ r1 J' W4 R7 B
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人身权、物权、知识产权受到侵害后权利人根据侵权行为要求对方承担损害赔偿的请求权由于是债权,所以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 u! L1 ^1 Q* @+ D% M: j$ e; y! s( ]3 [3 X$ I
4法律条文, t8 S: }: g* `/ F

1 `) X% K+ u1 t) t1 G/ n1.①《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六条 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5 u6 [+ Y3 D' `: e0 _
- Y. X8 u' {$ h" ?8 M( [/ L
(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 D; S" a0 X0 a- `8 J2 R  c( ^& n
(二)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 h  C0 i2 W- C# G
! A/ T/ }  f$ h4 `+ {(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4 P6 k$ q) X6 a+ `
6 G! X) n" m3 }5 e
(四)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0 {5 i! }1 ?2 w0 O

$ J9 O: s! K" E②《海商法》第二百五十七条第一款 就海上货物运输向承运人要求赔偿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一年,自承运人交付或者应当交付货物之日起计算;在时效期间内或者时效期间届满后,被认定为负有责任的人向第三人提起追偿请求的,时效期间为九十日,自追偿请求人解决原赔偿请求之日起或者收到受理对其本人提起诉讼的法院的起诉状副本之日起计算。
) W+ @" k2 b4 T# G' X
9 I3 M0 [; H& H0 c③《海商法》第二百六十条 有关海上拖航合同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一年,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9 }, [. _  ?; _, ?2 A5 L$ Z$ k$ T9 H
6 ^: |+ L# ?. u0 s2 U④《海商法》第二百六十三条 有关共同海损分摊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一年,自理算结束之日起计算。/ |8 l3 C) O5 }% a/ e4 ?

" f" \' M& ^2 \8 }⑤《拍卖法》第六十一条第三款 因拍卖标的存在瑕疵未声明的,请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
  X8 U9 u. B" K! v2 p
% O: `) b5 \# ?/ F" b2 O  C2.①《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8 i0 M+ o$ W; G9 E) c+ \1 l! G3 {% A+ ^( J" ~8 x
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六条 技术合同争议当事人的权利受到侵害的事实发生在合同法实施之前,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至合同法实施之日超过一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尚未超过一年的,其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二年。% T; C$ g! I9 y' u
8 S: _9 S6 Y7 O# e
③《专利法》第六十二条 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至专利权授予前使用该发明未支付适当使用费的,专利权人要求支付使用费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专利权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他人使用其发明之日起计算,但是,专利权人于专利权授予之日前即已得知或者应当得知的,自专利权授予之日起计算。( n( r0 f; _$ \+ ^8 _2 S5 D

- u4 t/ A0 i6 ~7 i我国专利法规定的诉讼时效是2年,德国为6年,美国、日本为3年,trips里并无明确指出专利诉讼时效,但是第41条--50条规定了海关的临时措施时间,20个工作日或31个日历日。" Q% O7 q  w5 O; p1 c, z
, s1 l2 k+ k9 [
欧洲各国设有专门的专利侵权法庭,英国(伦敦),荷兰(海牙),德国(特别杜塞尔多夫),法国(巴黎)和意大利(12 个法院专门从事知识产权事务,分别在巴里、博洛尼亚、卡塔尼亚、佛罗伦萨、热那亚、米兰、那不勒斯、巴勒莫、罗马、都灵、的里雅斯特、威尼斯)。英国,德国和荷兰的程序被认为是比较快捷的。如,在荷兰一年内可完成一项专利裁决;在英国,专利审理通常自程序启动可能持续9-12 个月。相反,在法国,专利审理通常自程序启动持续12-18 个月,并在审理结束后六个星期内才作出决定。而在意大利的专利审理可能需要长达数年之久。
3 d) M) _. G1 Y0 U
- ^% K4 P, u% S6 u, \' o9 @+ I7 M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八条 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超过二年起诉的,如果侵权行为在起诉时仍在持续,在该注册商标专用权有效期限内,人民法院应当判决被告停止侵权行为,侵权损害赔偿数额应当自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之日起向前推算二年计算。
: o- j/ p4 E8 t0 C/ m0 C4 ~6 j8 U1 C
) k! g  N9 V) y6 m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八条 侵犯著作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著作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权利人超过二年起诉的,如果侵权行为在起诉时仍在持续,在该著作权保护期内,人民法院应当判决被告停止侵权行为;侵权损害赔偿数额应当自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之日起向前推算二年计算。& U% R2 ~& j. y1 l

% i. ?( m3 n' @( H( x* x: r3 V, @⑥《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二条第一款 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两年,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计算,但被羁押期间不计算在内。
4 V) n$ p  m: }& M$ w8 @
/ V' V/ H1 p' g⑦《海商法》第二百五十七条第二款 有关航次租船合同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二年,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2 N, o% W! w1 {$ S& i) w

, @& q% b+ H0 Y8 G% b8 `5 a⑧《海商法》第二百五十八条 就海上旅客运输向承运人要求赔偿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二年,分别依照下列规定计算:
6 g  `, w% p' n- }6 ?) d5 e1 Z6 J, `/ B1 P1 g2 o1 l
(一)有关旅客人身伤害的请求权,自旅客离船或者应当离船之日起计算;1 I3 X+ C. G8 o, w& f/ ]
. f; ]- b" Z  p# l6 @
(二)有关旅客死亡的请求权,发生在运送期间的,自旅客应当离船之日起计算;因运送期间内的伤害而导致旅客离船后死亡的,自旅客死亡之日起计算,但是此期限自离船之日起不得超过三年
% z+ ?" S0 R" [  {) S+ |# c
% Z) @& K9 S) P: U7 ^8 E: D(三)有关行李灭失或者损坏的请求权,自旅客离船或者应当离船之日起计算。
+ V5 j5 y0 ^7 B" C0 o2 V( z8 t% [' r, P
⑨《海商法》第二百五十九条 有关船舶租用合同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二年,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9 X$ z$ I9 Q" M& ^
# x! R- w' s0 m% N8 O* s⑩《海商法》第二百六十一条 有关船舶碰撞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二年,自碰撞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本法第一百六十九第三款规定的追偿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一年,自当事人连带支付损害赔偿之日起计算。
# {/ R4 J$ M! }0 }' o
# H! ~, ?( [9 L6 R+ U/ d, _" l: N○11《海商法》第二百六十二条 有关海难救助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二年,自救助作业终止之日起计算。
+ @2 s" P/ w$ f$ R
& n% m! c6 i( _○12《海商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根据海上保险合同向保险人要求保险赔偿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二年,自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
( k; N, x, P6 D" q3 Q, y" T5 |' j' `# J
○13《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五条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b; K/ O% h! O& K* }

# g! ?5 P9 L+ s, `2 @* d9 q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请求权,在造成损害的缺陷产品交付最初消费者满十年丧失;但是,尚未超过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 {- N$ ~  h; q( A$ l1 j) ]

% E$ t2 x) }  w/ D. a3 V2 y: X3.①《海商法》第二百六十五条 有关船舶发生油污损害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三年,自损害发生之日起计算;但是,在任何情况下时效期间不得超过从造成损害的事故发生之日起六年。
+ v  l8 m& Q% |/ F2 o0 p. }3 U7 [$ E
②《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二条 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 {1 m9 ~" E* `+ x

' H4 r9 C# M2 t( |; q6 k6 R9 o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七条 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当事人的权利受到侵害的事实发生在合同法实施之前,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至合同法施行之日超过二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尚未超过二年的,其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四年。3 `8 w! r3 {5 G! H5 W

0 x* R' o( `. ?1 o  [( W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对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 \4 L5 o5 C" ^% O7 u8 h2 ^4 z7 z& S' Y2 L+ L
6.①《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 I2 Q; X* B$ \0 C4 u, V0 N0 W" F4 X
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一百七十五条第二款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的“二十年”诉讼时效期间,可以适用民法通则有关延长的规定,不适用中止、中断的规定。) F  d1 y( i& g0 C6 [
+ {' {2 m" k# C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概念就是“除斥期间”,前面的诉讼时效指的是诉讼权利,这个概念主要指针对与实体权利,也就是法律规定你的某种实体权利的存续有一个固定的期间,如:
" e+ C& H) E! U% z+ j# x6 f4 [, V- i9 q" `& b0 [& k: `  R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七十三条:可变更或者可撤销的民事行为,自行为成立时起超过一年当事人才请求变更或撤销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9 n$ Y) R. E3 m9 r

: z5 A% E1 q# Z* t* p, U《合同法》第五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一)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二)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
% z  [. r# |' Y. s# f; d6 n- t9 w4 Y+ k" u# |0 y( y& s$ m2 s1 e
《继承法》第二十五条:“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1 X. J, p2 [" R4 M+ Q
( U' j7 w. O8 U! ?5 ]! v  p- t& {《婚姻法》的第十一条规定:“因胁迫结婚,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受胁迫的一方撤销婚姻的请求,应当自婚姻登记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a1 c+ u: ^  K/ C% y$ K( G# h
; C, e! g5 j' u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铁路运输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的通知》第十五条规定:“对承运中的货物、包裹、行李发生损失或逾期,向铁路运输企业要求赔偿的请求权,时效期间适用铁路运输规章180日的规定。自铁路运输企业交付的次日起算;货物、包裹、行李全部灭失的,自运到期限届满后第30日的次日起计算。但对在此期间内或运到期间内已经确认灭失的,自铁路运输企业,交给货运记录的次日起计算”。
( g1 e( C5 g* S" t/ O- E2 j6 ?* B" `& G. t
5时间归纳
/ }+ m3 @2 K7 L- K, e6 ^
4 h7 X5 d3 p- I2 ]$ p' p) y6 V(一)以时作为期间计算单位的# z5 N7 P/ P/ b. U: w7 k4 }
( v9 V6 l9 B: X. L8 \+ v2 x
以时作为期间计算单位的情况,在刑事诉讼中比较少见,大致有12小时、24小时、48小时三种情况。
% t5 I9 i% N' L$ Z
, L4 `7 J4 t# I4 J4 w# q* K1.12小时。传唤、拘传最长不超过12小时。7 A& `3 D9 y% T, ^

! ?5 n  _) i0 H0 g$ F2.24小时。拘留和逮捕后24小时之内,除有碍侦查或无法通知的情形外,应当把被拘留或逮捕的原因以及羁押的处所通知被拘留或逮捕人的所在单位或者家属。! h9 k  m0 Z6 @3 X

; e" Y1 d' B: @. \4 H. }4 a对被拘留或逮捕的人,应当在被拘留或逮捕后的24小时内进行第一次讯问。9 G6 D) [8 m- f$ [: C$ C8 C+ M
1 Z/ ~' o) o6 n9 ]5 b5 c$ {& H
3.48小时。在侦查阶段,对于一般的案件,犯罪嫌疑人所委托的律师提出会见犯罪嫌疑人的,侦查机关应当在48小时内安排会见。7 H$ W4 B. h* B6 h) X- P8 f4 J

! K3 C* R0 W( R' H; G6 l(二)以日作为期间计算单位的
" D* u- d4 y0 ~/ O# ]- T! Z6 m+ Y; u( v9 v! ~1 i) g
以日作为期间计算单位的情况,在刑事诉讼中比较多见,大致有3日、5日、7日、10日、15日、20日几种情况。( ]) u2 w' A; x, _& {2 t
! Y: _2 z  x# I) }; }7 E
1. 3日。人民检察院自收到移送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3日以内,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告知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其近亲属、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1 L- @' Q2 H' W# r" }

: P0 R9 W8 T# i人民法院自受理自诉案件之日起3日以内,应当告知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告知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
, M; d1 y" k9 y5 z$ x2 i, X$ y
, }! L# O5 |; m1 z  \2 E7 q公安机关对于被拘留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3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1-4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犯罪嫌疑人,可以延长至30日)。
' u4 A0 q, W! _; z+ w5 C' P' j6 H5 R5 H
人民法院应将开庭的时间、地点在开庭3日以前通知人民检察院。
2 N6 D) ~8 x! l# g+ [0 G$ |" y1 i1 N7 U+ Y
人民法院传唤当事人,通知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传票和通知书至迟在开庭3日以前送达。
# Y$ V* y7 G0 [6 o3 J, p/ k$ d* ?5 f) ^& y
对于公开审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开庭3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的时间和地点。2 L# X9 q' q3 [" E. l, c
2 t! ]7 q' N) @
侦查机关对于扣押的物品、文件、邮件、电报或者冻结的存款、汇款,经查明确实与案件无关的,应当在3日内解除扣押、冻结,退还原主或原邮电机关。# U5 C9 z7 D* J% ^+ e0 P( B, A3 B0 t

* \- Z$ h' {) ]' u3 A人民检察院应当在休庭后3日内,将当庭出示的证据以外的其他全部案卷和证据材料移送人民法院。; B& Z( J% k+ P7 i! X! H

0 A. H9 _" J7 U2. 5日。当事人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而耽误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5日内,可以申请继续进行应当在期满以前完成的诉讼活动。
3 T1 U; O" J# h' \6 v4 R7 |# Y; K+ P/ u! E9 y! I. N4 H9 b
在侦查期间,对于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或者走私犯罪、毒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等重大复杂的两人以上的共同犯罪案件,律师提出会见犯罪嫌疑人的,应当在5日内安排会见。
! j. X- G% W3 f8 h& B, f
9 Y9 h( ]& m- T3 Q' J8 z4 O8 d人民法院受理附带民事诉讼后,应当在5日内向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送达附带民事起诉状副本。
. c( E/ u" j6 M0 \, L
) |% m0 E5 T& _" m+ _/ V人民法院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5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7 ~# ~2 x% |3 t3 q' v
, A) r! z( l! I2 X
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自收到判决书后5日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
& ]0 e6 W1 n7 C/ @0 u' z  V6 S% t
  X0 H3 }- w$ J8 d  N2 o6 Z) D) {人民检察院自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后5日以内,作出是否抗诉的决定并答复请求人。! v5 }  g2 x2 s  H+ D
) z+ r+ b3 }7 ?) y
不服裁定的上诉、抗诉期限为5日。
9 z6 Q# l" B9 r
- i' i: U% h  g, n3. 7日。人民检察院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7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 \) A% I; M) P& W5 w1 {4 c% t8 @, B* x0 i( x- c/ B) s
被害人对人民检察院作出的不起诉决定不服的,自收到不起诉决定书后7日以内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被不起诉人可自收到不起诉决定书之日起7日内向人民检察院申诉。
) V. N3 O1 M& y3 H. d. d! d* ^3 U5 M  K# j8 q/ e0 w% s/ E6 w" i! _
人民法院收到附带民事诉状后,应当在7日以内决定是否立案。
4 ]4 C& y7 x" T8 e5 z/ [* V# h; y6 X- ^6 |
原审人民法院接到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执行死刑命令后,应当在7日以内交付执行。, ~7 ?6 X. E: n9 X- d" u: u

& y1 T! X, }: J) F4. 10日。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中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在10日内作出决定(案情复杂的,可以延长1-4日)。
. U4 O( d7 k- e# y# m
- \" v& ?& E1 j+ k8 s人民法院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应在开庭10日以前送达被告人。( u8 Q0 p& w. p* N8 F3 L
, N, a1 G( ^3 Z1 D' q
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期限为10日。
7 i5 P6 e* ^: l( Z* o
6 q0 f4 z# R0 V8 r9 ]$ ^8 L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或第二审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的公诉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必须在开庭10日以前通知人民检察院查阅案卷。
. U1 I0 I1 t# U5 Q- z
0 f, N! ]$ t. b: e0 @. R5. 15日。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自诉状或者口头告诉第二日起15日以内决定是否立案。7 _8 L/ @7 w* k$ D: ?

& y2 q! e5 M$ V6 c" w: f6 \6. 20日。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后20日以内审结。
& [1 u2 h$ N* ~  X# m% X6 J
* s0 k: z: X& O2 u/ }% V人民检察院认为人民法院减刑、假释的裁定不当,应当在收到裁定书副本后20日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纠正意见。) F. E+ e7 z: U' R  o( W
9 N/ @5 a1 |# [% t. l# N' }
(三) 以月为期间计算单位的
! g9 r/ [' J& e0 o$ ?+ p& F- s, G
以月为期间计算单位的情况,在刑事诉讼中同样比较多见,大致有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几种情况。0 N' ?) L2 K. t" G
3 w/ Q5 P: ]9 d- H" |9 p
1. 1个月。人民检察院审查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1个月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
! H( c- o$ r% `. t# _) {
( V: Z9 E' }% o3 l* k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当在1个月以内补充侦查完毕,补充侦查以两次为限。
9 |$ m$ X/ E1 r3 @: ?
5 F& o; `7 q4 k. k% }& |4 E5 l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1个月内宣判(最迟不得超过1个半月,符合《刑事诉讼法》第126条规定之一,可以再延长1个月)。) p. u7 }& B5 E
; D1 o9 ]2 {- Q4 Y# N/ _
人民检察院认为暂予监外执行不当的,应当自接到通知之日起1个月内将意见书送交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
5 ]  @8 Z2 f9 W9 ^2 O* K5 O% q: P& m
人民法院自收到人民检察院纠正减刑、假释的意见书后1个月以内,应当重新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作出最终裁定。; \9 |2 S: u0 a* J6 ?& R

# L/ c0 K" l! j0 n: r8 w& _2. 2个月。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2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后延长1个月)。
/ s' o( [/ s% \( c" e% w4 q* T: y# v5 w+ F% }4 F& |. u
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在《刑事诉讼法》第124条规定的期限内仍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可以延长2个月。
/ R: v9 }$ U1 J( i- E$ {. i
0 A5 w: r/ j7 [9 D对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依照《刑事诉讼法》第126条的规定仍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可以再延长2个月。
! f, p/ H& h8 N! q* z+ H5 w
. f& {- U6 w! M  J3. 3个月。人民法院按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在作出提审、再审决定之日起3个月内审结(需要延长期限的,不得超过6个月)。
. g* n8 S9 v) }5 G% ?7 |# ?# W
3 Y) L& M' A8 N( z# B人民法院受理申诉后,应当在3个月内作出是否重新审判的决定(至迟不得超过6个月)。
0 p- E7 V, v: @: z7 |9 ]
0 d3 z4 S0 X& O3 T) m5 X. \4. 6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f2 q3 b. }. p5 J3 ~! w2 y4 n# ?' `8 V
  V- I8 h- A) O* f8 S$ V2 q! K
5. 12个月。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4 ~  y3 k: q* Y, |5 ]

0 G, g: \+ z% s" k刑法上的诉讼时效  x% T6 S/ o, i+ n# p( o% J

% F* N3 b. m3 ~, x1.刑法关于追诉时效,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9 s$ ]3 f9 g2 D% @5 l
, V8 }9 l0 j/ W% |. [1 V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
. z! ~) V$ ~6 c& g1 ~9 [. q% F8 t3 W) q! s' Q9 U2 \
(二)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 k6 X  e( E9 r

8 k) A% X0 O6 q' q, ^9 d(三)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
7 N$ f- s3 q5 n; W) c3 c% D  O$ H5 f4 }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
( g. o# T0 ]' [0 B# ^6 I6 ]6 ~; N$ r; \, a
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中国刑法还规定,在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以后,逃避侦查或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被侵害人向有关机关提起诉讼本该受案而没有受案的,不受追溯时效限制。7 J8 n& r# A3 g

! j2 V/ q) W) t8 ]! L/ c/ \1 F6行政法. T, Z' s3 N, z* n# H( P
7 }6 J$ i# `9 U) b" B2 |) H9 G
《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里重点需要注意的是但书后面的内容:“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 W: [( h& p+ X8 ~( f5 ]  {6 ?: V/ }" q5 q3 Y/ h
《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违法行为的追究时效6个月。! K+ R& V6 x% x& a: {! M& V+ o
0 F! H$ H# X; {4 Y: [
《税收征管法》第51条的规定,纳税人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税务机关发现后应当立即退还;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3年内发现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税务机关及时查实后应当立即退还;涉及从国库中退库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国库管理的规定退还。
. C/ A# V  p% p$ M$ v
" l* n$ L( u( p; r3 h) r- {《税收征管法》第52条:“因税务机关的责任,致使用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3年内可以要求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补缴税款,但是不得加收滞纳金。
2 r' S  w0 W( c- k* ~
' g1 q  S, i, |/ K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3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有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以延长到5年。
( T4 E# |% u$ a, g7 `. ]
4 i6 o2 A3 r( Z  V8 }7 g对偷税、抗税、骗税的,税务机关追征其未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或者所骗取的税款,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
# r! U8 Z! P  Q+ y2 `: ^- P; n8 O! E% o+ Z3 M* T( V' a2 X9 k
7期间5 _- D( \5 K2 n/ I7 t) {

6 ~/ M% B0 I& C! T& }三日:
, W" `3 A0 _1 R) K# p; M! H7 j( G: [9 k
1.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的三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对复议申请,应当在三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人。, [. J) l6 U, O! v2 t; S; T

: v. j& d# v' Z3 L" H% b6 B/ g2.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公开审理的,应当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 @* C2 s7 M: t+ e% j
4 A- }% @* Q" T
3. 人民法院决定受理申请,应当同时通知支付人停止支付,并在三日内发出公告,催促利害关系人申报权利。
4 G: F% i4 r2 X9 }( t1 `" `, ^: k- Z9 B  C
公示催告的期间,由人民法院根据情况决定,但不得少于六十日。
/ t( l. ~' }8 C7 u: e9 B  W/ B$ q0 n! @* j6 I
4. 合议庭组成人员确定后,应当在三日内告知当事人。% r8 H) C1 b3 R5 i2 {

3 r. `* S' @/ y; `$ p$ M* e! |7 U五日:
; z$ Q. M, [1 g1 E! N7 C9 w. K- ]" a& L) q. Q) O3 N
1.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3 e- R: l* }' F% \/ m- r
6 i0 c& c7 G  Q1 {- K0 u! c
2.被告提出答辩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 N; Z6 m9 H4 V8 D: k) U) ]
  E' c0 X& |' {6 B7 f+ L! y2 L3.法庭笔录应当当庭宣读,也可以告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当庭或者在五日内阅读
. B% u5 h- I4 P' }" ]/ e
/ A  ?' a! l6 D4 Y' R, T2 _6 i4.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移交原审人民法院。# @- Y5 b# c9 i& @7 b4 x( W" x
/ t7 D9 {, Y+ \7 X! X, u" _3 x
5.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副本送达上诉人。对方当事人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 h% O2 c6 y% G! \: O! I( m
. e0 f) R/ q+ J8 k3 V8 p6.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答辩状,应当在五日内连同全部案卷和证据,报送第二审人民法院。* z8 q; O* I# @9 a0 w2 H9 Y1 K
" }8 I; w8 j+ q& Z
7.公民不服选举委员会对选民资格的申诉所作的处理决定,可以在选举日的五日以前向选区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起诉。
2 p6 y* G! i. ?- B0 O5 Z
/ u! {) R* d. B  H8.督促程序:债权人提出申请后,人民法院应当在五日内通知债权人是否受理。0 R6 U1 l0 [+ s! _4 F
: `9 E8 H3 E! _4 q
七日:  q& L+ y+ j" j3 Q7 q6 d: T
0 ~; ?6 n0 G% `) {/ B
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3 D+ x3 h- ^* v7 g6 e, W
" S7 P1 v0 Q, M% k4 [十日:2 T1 v" k3 F; V

6 d) x& H$ k- N% d$ R1. 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十日内,可以申请顺延期限,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2 `. N/ h, a, y0 ]0 Y8 y) F  R

! f: H% l% ]  }( F5 M! @2. 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
; `- Q' l, I  W4 W7 [, d& f$ v# u! [) J, y1 c8 _
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 b& k% R* w3 \& w- E: m
+ D0 q' X" H9 e# ~3.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v% B, R2 D$ \$ O7 Y' X1 Q
! q1 I3 `6 M5 e& R# c
4.人民法院裁定宣告进入破产还债程序后,应当在十日内通知债务人和已知的债权人,并发出公告。
1 E/ r) Z9 S, F; O. G  Z2 A1 h, d
3 l$ `- D  ~9 t* H1 j十五日:
: u. g# H7 p4 N  h( N6 C, S7 j* q
6 y6 f) m" z+ v5 g6 {. T5 [% K1. 申请人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十五日内不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财产保全。
  c& l- g- |* j+ _; n
2 D0 U* h+ B# @2. 拘留的期限,为十五日以下
4 d& [% |7 X1 j9 w; |1 @
* |8 p8 K! G3 N7 n6 y6 |" e' j3.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0 ]# Q/ L) {- h! C
, Y- z9 C% E0 r9 u6 p; T6 H9 @1 x
4.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1 S: h2 d* [0 ^, S7 N8 N' P
& l8 X( B" X2 B/ ?! V* k, h1 e
5. 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0 m6 ^- h( ~6 o" y% M* t/ u

4 ?0 ~9 T* p7 C2 Y1 p* ?6. 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经审查债权人提供的事实、证据,对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合法的,应当在受理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申请不成立的,裁定予以驳回。
; m, p7 Y" M- ?5 u) a
. X. w8 h! K0 \4 {# c债务人应当自收到支付令之日起十五日内清偿债务,或者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
% X% E( Y4 ]7 I: k# |, Z# i; |+ r3 h( t
债务人在前款规定的期间不提出异议又不履行支付令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6 a) S! I3 z- e: X  ?% F$ H

# J3 [2 l. P! |5 ?  ]( e7. 被执行人或者被执行的财产在外地的,可以委托当地人民法院代为执行。受委托人民法院收到委托函件后,必须在十五日内开始执行,不得拒绝。执行完毕后,应当将执行结果及时函复委托人民法院;在三十日内如果还未执行完毕,也应当将执行情况函告委托人民法院。2 B0 {! K5 t# Z3 T  I% d0 c

7 Z" W/ d  r  {. D. d! ~4 v受委托人民法院自收到委托函件之日起十五日内不执行的,委托人民法院可以请求受委托人民法院的上级人民法院指令受委托人民法院执行。
2 r. O6 H1 [+ h7 I  L. g
4 n% i6 f( a7 \3 L三十日:
' q  e( O/ \% k+ I# V% E* n/ Z/ W' B8 w, m6 }. n
1. 受委托人民法院收到委托书后,应当在三十日内完成调查。因故不能完成的,应当在上述期限内函告委托人民法院。( i6 k: Q4 r; s+ f
3 ~5 \- i0 `3 C, j; F/ {$ j8 x
2. 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A3 L; ~( {5 W9 A, d  Z
3 l* f; G0 ^8 ^3 y1 j' D( g
3. 人民法院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或者公告期满后三十日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但审理选民资格的案件除外。/ N6 V  _) Z# U* H! O
1 C7 T2 V9 l! |* j3 e9 E
4. 债权人应当在收到通知后三十日内,未收到通知的债权人应当自公告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申报债权。逾期未申报债权的,视为放弃债权。
0 ^9 u9 J& K4 ?, d
6 a( o/ X6 K9 |+ i- i1 O1 b/ N5. 被执行人或者被执行的财产在外地的,可以委托当地人民法院代为执行。受委托人民法院收到委托函件后,必须在十五日内开始执行,不得拒绝。执行完毕后,应当将执行结果及时函复委托人民法院;在三十日内如果还未执行完毕,也应当将执行情况函告委托人民法院。# Q% Y) N; b& z/ i
; h( C8 C) y. ]9 k6 C1 p
6. 被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并通知被告在收到起诉状副本后三十日内提出答辩状。被告申请延期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z( @+ V% @' z# P; X* }, r9 r
" a0 t: e0 j7 t% S, P
7.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有权在判决书、裁定书送达之日起三十日内提起上诉。被上诉人在收到上诉状副本后,应当在三十日内提出答辩状。当事人不能在法定期间提起上诉或者提出答辩状,申请延期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i* M9 l/ _! E
% I* _2 {4 V" S- B7 J
8. 涉外民法院裁定准许诉前涉外财产保全后,申请人应当在三十日内提起诉讼。逾期不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财产保全。
- W' a3 `) r* M2 L
! a: o1 F/ [) u6 p" e' e. |六十日:
9 L: y! ~  P# _$ a8 f5 g8 n5 G1 Q/ A, x. p0 l
1.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
# e- f) _6 j/ H5 T% q  L: a: _& }+ F/ y9 P' p5 @
2.人民法院决定受理申请,应当同时通知支付人停止支付,并在三日内发出公告,催促利害关系人申报权利。3 O3 t" l7 [: ~

4 m4 f; L( V% f3 ?& S1 ]" b' d公示催告的期间,由人民法院根据情况决定,但不得少于六十日。5 M1 S+ h, s& G5 i, ~3 K

( e2 }4 X8 z( w& i7 Y: G6 B- s三个月:
0 i# _) z; `3 m- r# Y. _
, e* c2 [- }4 b( t" ^- g3 N" N1.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R- A! N  f! ?1 \. s5 W. u5 O
7 A$ m" K6 _4 |4 a1 `6 _0 O
2.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 ]  [5 Z9 B$ R5 t, q/ ~9 i9 ]* t5 ?. E9 @: B' q( ]
3.人民法院受理宣告失踪、宣告死亡案件后,应当发出寻找下落不明人的公告。宣告失踪的公告期间为三个月,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间为一年。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经有关机关证明该公民不可能生存的,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间为三个月。
5 \& Y' |/ z( ^: r- C  x8 ]
% w% m- Z# p4 S6 @, [3 m9 e4.债权人应当在收到通知后三十日内,未收到通知的债权人应当自公告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申报债权。逾期未申报债权的,视为放弃债权。9 ~0 c! R* U5 R
7 d! }1 G7 A; @; Q  O# M$ B
六个月:5 `" u- L, h, W" J

+ ~- _! u9 M8 I, V1.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判决、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六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 V* m! m/ F1 m
+ \1 @" d) n3 a/ ?6 q
2.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7 W$ K6 X8 L* C2 ^0 ~
3 m$ z& P( `  Y  U: n% \  @
3.人民法院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当事人送达诉讼文书,可以采用下列方式:
+ }, p) B  c# X) C' Y+ v! K6 n( ]; G5 |1 B0 \$ \& U3 i
受送达人所在国的法律允许邮寄送达的,可以邮寄送达,自邮寄之日起满六个月,送达回证没有退回,但根据各种情况足以认定已经送达的,期间届满之日视为送达;不能用上述方式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公告之日起满六个月,即视为送达。
! O% X" V8 X! V% U& ?
' Z! R  [2 B  ?) j- `一年:
3 l: {9 q3 m3 m, J! u
0 j# L9 o4 {9 C8 [( Y' {, {1.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间为一年。
6 Q5 x" A8 G  O8 o& A1 c
3 A) d' }' e' M8 @0 B  l2.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经审查核实,应当发出财产认领公告。公告满一年无人认领的,判决认定财产无主,收归国家或者集体所有。
: G! O, w" t( @% i, J" i& O
6 D9 e0 ^4 k% Q# z6 N- ~! a3.普通共同诉讼中:利害关系人因正当理由不能在判决前向人民法院申报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判决公告之日起一年内,可以向作出判决的人民法院起诉。
. {: U8 o, Y2 J0 J' c% h( W6 f0 }
4.申请执行的期限,双方或者一方当事人是公民的为一年,双方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为六个月。9 U9 J; \4 y, l' f
' w3 g) ]' s5 a- S: f( d; |
二年
# f7 h& P4 y( S9 s, }( ~' l- J, I- {$ E( `2 X
1. 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关系的判决,不得申请再审。( B0 G5 w* M5 U2 D9 L* u7 o8 S' A
) O( D2 S: O* t8 x1 q* e5 V2 X& H, x
2. 公民下落不明满二年,利害关系人申请宣告其失踪的,向下落不明人住所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
2 w6 }  d9 L0 X
! ]8 ?3 O* R4 D# @0 Y  m/ a  H6 H公民下落不明满四年,或者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满二年,或者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经有关机关证明该公民不可能生存,利害关系人申请宣告其死亡的,向下落不明人住所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
; R2 u- {" {# I! P$ F# ]4 M5 B" I" s7 U
3.申请执行的期间* S& ~( G$ ?* c) ]
5 Y# p: X5 J( V* |0 E
8案件时效& |4 H: F6 Z& M6 @0 q( h
# @+ Z! F& W( _
劳动争议案件的时效是指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和劳动争议的诉讼时效。超过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时效提起劳动争议诉讼的胜诉权丧失。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时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的六十天,是指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劳动合同权利被侵犯之日算至以后的六十日(不含因不可抗力而中断的期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争议仲裁。" A  Z, b" Z- m0 m$ @4 e3 |* m" u
3 z8 i/ ~! B$ m- r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3 s2 x" i2 @8 j+ [) Z2 C8 r+ y
! F8 p/ B- T) T( j  N. V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仲裁裁决的生效日为当事人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第十五日的次日,也是劳动争议案件诉讼的胜诉权丧失之日。劳动争议诉讼案件的提起应当符合下列条件(缺一不可):
" Y4 o; {% a. w3 t2 A* v
, R0 q8 j" G0 F7 t0 |- U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的六十日内(不含不可抗力而中断的期间)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仲裁;, l" f  M, L% b8 k8 m3 A/ M

4 b# w2 b$ j, g% r! I' @5 b二、不服或者部分不服劳动仲裁裁决;% A& i; K4 l2 C) b$ z' a
* Q: ]1 u( o% k
三、自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十五日内(即仲裁裁决生效日之前)。
$ ^6 R( t" ^& G/ x5 A/ {3 Z7 Q0 }0 r3 E: L4 e# \# @
劳动争议诉讼案件,必经劳动争议仲裁,否则,人民法院不予受理。5 k: D9 a  H5 e; u; C

7 W1 G0 x0 }# ^" v: m& |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时效与劳动争议案件的诉讼时效的关系是: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时效是指具备提起劳动争议仲裁的当事人,必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的六十日期限内提起仲裁,否则,依法律规定消灭其中申请仲裁的权利的时效规定。劳动争议案件的诉讼时效是指有能力提起劳动争议诉讼的当事人,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提起劳动争议诉讼,否则仲裁裁决生效,依法律规定丧失申请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其合法利的时效规定。8 @1 V6 O( y" H( y

: k5 w  ]9 A8 p: W由此,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是劳动争议诉讼案件的必须的前置程序,超过劳动争议案件仲裁的时效规定,提起劳动争议诉讼案件,必丧失胜诉权。" N6 H- D( t1 Z
& B6 s3 ~* P$ Z% \( g2 S
9仲裁法
0 U  n- R" L/ o1 ~

" m7 l9 [; ~' T五日8 t9 x9 v1 x% s2 R4 x' ^# d7 Q
) }1 R2 S' l- f5 j# _9 {
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书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 |, C- l( B  J5 A" F( k1 c5 V, @% y, j3 H
三十日
# a% b( N# T; E
# c% E: Q# w% n+ Z对裁决书中的文字、计算错误或者仲裁庭已经裁决但在裁决书中遗漏的事项,仲裁庭应当补正;当事人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可以请求仲裁庭补正。+ J- Q! P$ \( [# Z

. X) u# i. P% j. C六个月4 c; J' F! `1 R& I) e
' ?3 q) m7 y/ a+ d6 k& Z
当事人申请撤销裁决的,应当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 B% A! V$ L$ h& m5 \
% z5 s& T$ i- c: `1 S+ @(二)刑事诉讼法:6 K0 z% Q7 B5 T( E
0 X* S" q' Z+ p* O$ ]3 y
十二小时# R  r9 V& o* |( w

, s8 B+ R' O/ G9 C. z% X7 k2 U1.对于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但是应当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十二小时。不得以连续传唤、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
# l; ~& q8 d, z8 R: d) d3 {4 H6 q* Q( K+ x* Q
2.审判人员对被拘传的人,应当在拘传后的十二小时以内讯问完毕,不得以连续拘传的形式变相关押被拘传人
. @! p4 u; ?3 E
% w9 t! J# v! A! N) @5 S二十四小时
9 ^+ e% A( l. j8 U& F
+ M+ `- G5 b1 ?* j' Q1.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拘留后,除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形以外,应当把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在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他的所在单位。
4 C/ r; L/ ^! I3 p2 J% D7 m; e$ m# {
6 v, _! r% V% I/ G! k- y; `2.公安机关对于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对需要逮捕而证据还不充足的,可以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7 m3 e7 [: H  h$ j4 c2 J' M2 N8 S$ G6 ]7 u
3.公安机关逮捕人的时候,必须出示逮捕证。逮捕后,除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形以外,应当把逮捕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在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或者他的所在单位
( r( m) w+ l( I. _+ F: }  O' l) d# v4 [9 D, ]2 B8 m
4.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于各自决定逮捕的人,公安机关对于经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的人,都必须在逮捕后的二
; e! E2 y2 A8 P0 W& Z# V* w) H1 S, B% ^
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逮捕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
5 B9 C4 \' ?% z; k8 w. j2 t. j4 r' _# e7 i' e% F' U, q
5.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中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对需要逮捕而证据还不充足的,可以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3 d& d' j8 Z, P/ p
2 G/ b" q! l' ~* f6.人民法院作出逮捕决定后,应当将逮捕决定书送交公安机关执行。将被告人逮捕后,人民法院应当将逮捕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在二十四小时内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或者其所在单位;确实无法通知的,应当将原因记录在卷。+ H0 g7 m- j* l* i+ V4 ^$ B

1 E2 L) A. R; y% A7.对人民法院决定逮捕的被告人,审判人员必须在逮捕后的二十四小时内进行讯问。如果发现不应当逮捕的,应当报经院长批准后,变更强制措施或者立即释放。立即释放的,应当发给释放证明。" d% i6 Y4 D; g) Q, E
( K9 w0 e/ ~# o4 x+ {8 [, ?2 M
四十八小时, l7 Y: d! R) K( b& H6 l* I9 j1 r
9 B' s" I5 P! H- s% e
在侦查阶段,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应当经侦查机关(包括公安部机关和检察机关)批准。对于不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不需要经过批准。不能以侦查过程需要保密作为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不予批准。律师提出会见犯罪嫌疑人的,应当在四十八小时内安排会见,对于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或者走私犯罪、毒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等重大复杂的两人以上的共同犯罪案件,律师提出会见犯罪嫌疑人的,应当在五日内安排会见。5 D# ?7 \% \" a, D( k

& {6 T& y+ p. V; N三日
# f0 Y# i$ {( Y9 A2 b
1 D+ u# z& h( |+ T# Q" I. I1.人民检察院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自受理自诉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
9 [' H# K0 I3 j# ^! X; k
+ K0 [* P& v* `: Y1 P- A  b2.人民检察院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其近亲属、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人民法院自受理自诉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
$ J2 i* F( v- e" S* v! W( Z
( D% w: F" ]: Y3 N8 |/ j# C3.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 m- p2 Z2 R  ?
6 `/ D% M6 Z4 t8 i; B. ]) p4.对于扣押的物品、文件、邮件、电报或者冻结的存款、汇款,经查明确实与案件无关的,应当在三日以内解除扣押、冻结,退还原主或者原邮电机关。; y- n1 H3 B# y8 Z& F

9 i! Z& j- V  o$ O1 ]. L8 }5.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进行下列工作:(三)将开庭的时间、地点在开庭三日以前通知人民检察院;(四)传唤当事人,通知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传票和通知书至迟在开庭三日以前送达;(五)公开审判的案件,在开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上述活动情形应当写入笔录,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签名。
4 q9 K; ?. S. L% I3 g. r$ |& J+ E
1 [! D  Z& p3 L! n' w6.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的,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三日以内将上诉状连同案卷、证据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同时将上诉状副本送交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对方当事人。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三日以内将上诉状交原审人民法院送交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对方当事人
  c: T: r, b; u) |+ _6 i' ^, R+ T; t3 @
7.人民法院受理自诉案件后三日内,应当告知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同时应当告知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
2 Z* t0 f! A) D) c0 q% t8 p: @# g# o  V) G% J
8.案件经审查后,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一)对于不属于本院管辖或者被告人不在案的,应当决定退回人民检察院;(二)对于不符合本解释第一百一十六条第(二)至(九)项规定之一,需要补送材料的,应当通知人民检察院在三日内补送
! B# H1 d) J6 n6 i0 n3 T4 x, o
: V7 I1 d% L1 M0 D9.人民法院对于按照普通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决定是否受理,应当在七日内审查完毕。对于人民检察院建议按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决定是否受理,应当在三日内审查完毕。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的期限,计入人民法院的审理期限。
' v; L0 U4 V- C+ E& }9 d1 u$ E# Z% _" T
10.对于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进行下列工作:(五)将开庭的时间、地点在开庭三日以前通知人民检察院;(六)将传唤当事人和通知辩护人、法定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勘验、检查笔录制作人、翻译人员的传票和通知书,至迟在开庭三日以前送达;(七)公开审判的案件,在开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人民法院通知公诉机关或者辩护人提供的证人时,如果该证人表示拒绝出庭作证或者按照所提的证人通讯地址未能通知到该证人的,应当及时告知申请通知该证人的公诉机关或者辩护人。上述工作情况应当制作笔录,并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签名。4 i  g; z1 `/ W1 {8 o
1 l- O4 C& t4 n; J7 D8 h$ D
11、当庭出示的证据、宣读的证人证言、鉴定结论和勘验、检查笔录等,在出示、宣读后,应即将原件移交法庭。对于确实无法当庭移交的,应当要求出示、宣读证据的一方在休庭后三日内移交。
2 }; S/ W8 C* n/ U& ~1 \  F: N' H, M. U' D7 J8 ^# N6 I
12.《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对于公诉人在法庭上宣读、播放未到庭证人的证言的,如果该证人提供过不同的证言,法庭应当要求公诉人将该证人的全部证言在休庭后三日内移交。人民法院审查前款规定的证据材料,发现与庭审调查认定的案件事实有重大出入,可能影响正确裁判的,应当决定恢复法庭调查。6 V% m# q: K' W7 F6 r1 B
$ ?  G8 j6 J0 [% ]! g7 B
刑法上的诉讼时效通常是指:法律规定的对犯罪行为进行追诉或者执行所判处刑罚的有效期限。因此时效有追诉时效和行刑时效之分。
2 y. p- w/ N  C- Z7 O) V  `% {* a! N  j  j5 Q' a& Y
刑法第八十七条 【追诉时效期限】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Y6 I! w7 S  d" h( D

/ H  O0 }, s, K$ N, N# b(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2 ^: L7 L2 @( M4 I6 R: Y0 w9 n0 `

2 e3 [' e! N7 m0 f(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e, q/ i: w& l+ T: ^

9 z* P9 S& Q0 Z( M5 D! J0 e(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1 B" p) ]) f4 N. U
3 \& s8 \/ o( b, u8 A3 |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4 O0 ~0 n/ o' X7 R5 v7 U; Q
4 S8 V3 M7 U% ~6 M  X4 I9 t
第八十八条 【追诉期限的延长】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 |1 ?3 n( [. u: G) Z9 N( W# b& O4 K. w8 k/ @0 \+ J
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h! [! i" g' w

2 B/ E: K4 F7 g第八十九条 【追诉期限的计算与中断】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6 [4 Z: ^4 Z' S' Y

" n; c  h! k, y7 T+ s. B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 |& r) ?6 i. l5 M8 N3 X2 x- L, j  Q, w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 K  H- p& c2 h

- B8 [' _) ?& R(法释〔2008〕11号 2008年8月21日公布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
1 Y, o* d8 V5 ?  M4 i( K
. c+ B; [& \# Q3 Z  u( e为正确适用法律关于诉讼时效制度的规定,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 w: z6 a% ]4 D& d2 a. x' J
; }7 W: [% x+ O5 d第一条 当事人可以对债权请求权[WJH1]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但对下列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 i2 I1 ^" b7 X3 L9 ]- e
! O  m" j4 f. @# \6 ^" v' t, x(一)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
: Y! u( @5 o- u2 e2 u: T" H6 E9 ]- J1 Z+ d/ K- A8 F5 G) L1 k
(二)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WJH2]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 W0 g3 n( G6 `& l6 j
2 |  D! {1 {  M/ p
(三)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
# v' W  }, e  E
: w- C. k/ |2 s8 X, j! i(四)其他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债权请求权。$ Q4 A, F: x9 Z: Z6 j5 G

, D$ i0 Q9 g2 A8 g第二条 当事人违反法律规定,约定延长或者缩短诉讼时效期间、预先放弃诉讼时效利益的,人民法院不予认可。
& g* x. @/ b& U* @. U# K9 J, \9 I) u
第三条 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及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裁判。
9 [" L) U3 m6 D0 |/ g2 q( v- K) F# A9 G5 N( X
第四条 当事人在一审期间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在二审期间提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其基于新的证据能够证明对方当事人的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期间的情形除外。6 C+ m( d3 [+ b) A8 L

& o$ o% s! v& G( \/ Q7 l- r( E当事人未按照前款规定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申请再审或者提出再审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1 }) s7 O  K$ y6 i: Y, y5 {
  f0 m$ d5 ?) R) j" H# l
第五条 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7 H6 g- Z. j" [/ j$ V5 b1 j/ Q; G. L, C1 B" a  w: @# s* X! h; P
第六条 未约定履行期限的合同,依照合同法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可以确定履行期限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不能确定履行期限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但债务人在债权人第一次向其主张权利之时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债务人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之日起计算。9 K- t4 {0 j# Q

) z) a. f  B: O8 I第七条 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一方请求撤销合同的,应适用合同法第五十五条关于一年除斥期间的规定。  z- h' y4 m  b8 d' R: C

4 q1 w- Z  R" ^" [, J对方当事人对撤销合同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p' K) M9 |4 m! j/ p* a8 V9 o0 y
* r3 @/ ]1 x/ X
合同被撤销,返还财产、赔偿损失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合同被撤销之日起计算。
- |5 d; K; W$ Y$ J
" j' o' D7 r/ O1 L  n  Z第八条 返还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当事人一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当得利事实及对方当事人之日起计算。
  G: O# B. R' t; h1 u
6 m* P4 v, j( a4 \% v6 D第九条 管理人因无因管理行为产生的给付必要管理费用、赔偿损失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无因管理行为结束并且管理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本人之日起计算。* C1 J3 V9 M, A3 G: {* z% K& M# T% I3 q

# H! P$ |; X2 j, H: @本人因不当无因管理行为产生的赔偿损失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管理人及损害事实之日起计算。1 d# E" }- l5 M, O: A

+ A; k4 L+ B8 B+ x/ e第十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产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1 r- B+ n  N( K$ K% T+ s4 u2 C2 z4 A- ?( p' H2 x- R. g1 c
(一)当事人一方直接向对方当事人送交主张权利文书,对方当事人在文书上签字、盖章或者虽未签字、盖章但能够以其他方式证明该文书到达对方当事人的;
2 p- t8 n/ T1 F& U: Y+ t' Y; B
8 F" q! w$ L8 N1 S) H, p. F(二)当事人一方以发送信件或者数据电文方式主张权利,信件或者数据电文到达或者应当到达对方当事人的$ ^) e- l& g; ^0 C# Y* f
. d- f* P5 ]8 G% k' Q) T- l8 P
(三)当事人一方为金融机构,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从对方当事人账户中扣收欠款本息的;$ c+ v  y4 e% F6 l2 x5 r

. `( R- K% I0 r; P8 K(四)当事人一方下落不明,对方当事人在国家级或者下落不明的当事人一方住所地的省级有影响的媒体上刊登具有主张权利内容的公告的,但法律和司法解释另有特别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2 s" X, F& A& L* I+ J9 K6 m8 s! e$ |; O4 ^0 \2 U8 c0 K: b
前款第(一)项情形中,对方当事人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签收人可以是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负责收发信件的部门或者被授权主体;对方当事人为自然人的,签收人可以是自然人本人、同住的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亲属或者被授权主体。
+ `# f: l; ^' D
5 M# M7 j0 |& A第十一条 权利人对同一债权中的部分债权主张权利,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及于剩余债权,但权利人明确表示放弃剩余债权的情形除外。. g) ^: f& w& A; A

4 T* k* ~/ t8 j# v- T- c3 o第十二条 当事人一方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的,诉讼时效从提交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之日起中断。6 H+ G1 H1 f2 o& H" r; r

- {0 \( W$ c2 G, @' B4 ~第十三条下列事项之一,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与提起诉讼具有同等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 j* a" n% `* k( H2 Q' ?+ V
5 P' p% v% t1 k" |  n( u(一)申请仲裁;- e/ G% o; H6 G  h
7 ]: f& H  w/ l! Z3 q+ d/ m
(二)申请支付令
4 D2 \( L' B& ~' d$ }$ F- @( ~3 r
(三)申请破产、申报破产债权;3 Q0 x9 X" G3 f% X  v: `0 }) `* {

& c1 z4 ^! n! t4 ?(四)为主张权利而申请宣告义务人失踪或死亡
9 Y9 A+ r7 ^1 G2 K$ a; b
$ Z2 r. h8 m) k. @+ A; H- q3 ?(五)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诉前临时禁令等诉前措施
0 V+ S* F4 O2 y+ A/ I) `) f9 t
* U. @+ x) l: h% v* M(六)申请强制执行;5 }8 [% t* Y' m& Y7 }0 K: ^
$ d' I" |( A& p
(七)申请追加当事人或者被通知参加诉讼$ Z% q% X/ `" m

7 {! \6 k2 \" V$ v) K(八)在诉讼中主张抵销;
7 [0 h/ {5 Y% p7 {8 P. B; r  ?& ~+ s7 \
(九)其他与提起诉讼具有同等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项。3 ~" G! p) p' a4 P) s/ K
4 C' s5 `2 V  Y6 I; P" y
第十四条权利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其他依法有权解决相关民事纠纷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社会组织提出保护相应民事权利的请求,诉讼时效从提出请求之日起中断。8 y# |% q, Z6 R( e3 f# I
# [+ m2 w+ T0 r9 u
第十五条权利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从其报案或者控告之日起中断。! b9 J( S% m( g
1 H$ n# L( [, g1 k1 H2 ?
上述机关决定不立案、撤销案件、不起诉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立案、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之日起重新计算;刑事案件进入审理阶段,诉讼时效期间从刑事裁判文书生效之日起重新计算。: s. w& u+ n( Q  A" ?
( T4 X* N; E* ~1 Z- c
第十六条 义务人作出分期履行、部分履行、提供担保、请求延期履行、制定清偿债务计划等承诺或者行为的,应当认定为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当事人一方“同意履行义务。”! j1 P- ^5 x; L( A3 t! u& P& ]( j
& u6 V0 J2 S. R1 e: |0 z0 M1 o1 S
第十七条 对于连带债权人中的一人发生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由,应当认定对其他连带债权人也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9 l: H" Q. _! l& {1 O) r2 Y2 p

% U. p, D4 I7 L$ R6 V对于连带债务人中的一人发生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由,应当认定对其他连带债务人也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9 R1 u# V& }) X( l0 E/ f& n: Y3 Z9 W
第十八条 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的,应当认定对债权人的债权和债务人的债权均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 r) s, n) Q5 v6 n! W7 R2 O# F% n% x
第十九条债权转让的,应当认定诉讼时效从债权转让通知到达债务人之日起中断。
1 S0 ?) A5 n0 e% K, ]( n- n
* y% e$ m+ E! h8 e1 W1 G债务承担情形下,构成原债务人对债务承认的,应当认定诉讼时效从债务承担意思表示到达债权人之日起中断。6 j* s; W  X. G( u

2 }8 M4 S8 B* k* V(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九条规定的“其他障碍”,诉讼时效中止:
6 C  e" e' k# A6 ]% ?, C0 P
, y8 i, A& }* m  k# }' _3 `5 h(一)权利被侵害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代理权、丧失行为能力1 {4 q6 q  ?  A; d* Q7 A0 D. I
- o! y" q4 q( y2 P( S' r% q
(二)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Z! Z; f5 }" `9 o5 U: S
- I# d8 a6 K0 X0 l: s9 j
(三)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无法主张权利$ n9 a- Q+ q) f1 ?( r
7 J+ p0 M. e, B8 `7 F
(四)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主张权利的客观情形。
3 ]' S% @: _7 y
7 W7 @1 \" ~, d6 c3 \- U第二十一条 主债务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保证人享有主债务人的诉讼时效抗辩权。
3 D& G4 x2 f! ^5 P- L) }+ A; X0 h+ A/ z: l) Q3 X
保证人未主张前述诉讼时效抗辩权,承担保证责任后向主债务人行使追偿权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主债务人同意给付的情形除外。+ }# u6 L/ m* h

+ P$ n2 s* o9 V( W7 E8 L/ j第二十二条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作出同意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或者自愿履行义务后,又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V# y& c8 Q) Q

0 ]9 |5 z( I1 W/ x3 b, I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施行后,案件尚在一审或者二审阶段的,适用本规定;本规定施行前已经终审的案件,人民法院进行再审时,不适用本规定。5 w+ e% T( O  H  O5 H& V- L7 u

3 ~- _5 @/ U/ m' ]' D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施行前本院作出的有关司法解释与本规定相抵触的,以本规定为准。
箭东路天猫优品(家电) 微信/电话:17392899560

591

主题

2343

回帖

1万

积分

陆.听雨闲人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39
发表于 2015-6-5 19:5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5

回帖

444

积分

壹.烟雨游友

Rank: 2

积分
444
发表于 2015-6-5 21:2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秦岭网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58号
陕ICP备10002220-1~2号

GMT+8, 2025-11-4 06:11 , Processed in 0.13244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