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幽郿坞岭 听禅胜光寺
探幽郿坞岭听禅胜光寺 一般的寺庙大都建在风光奇秀,人迹罕至的名山大川,远离尘世的烦嚣,让那些真人高僧在寂静之余领略佛学的高妙,加持佛经的修为,吟咏佛律的真谛,悟道佛论的精深。出山门则仰看蓝天白云悠悠,俯察溪河流水潺潺,入竹林形如清风,友松柏餐霞饮露,怎样的惬意闲适!要在宽阔广袤的平原上,人流如织的大道旁,兵家必争的形胜地,客商云集的繁华处,欲望横流的红尘中,觅一方净土,建立寺庙,修行佛学,得多大的自制力和觉悟心啊。然而,就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一座有1626年历史的古寺---胜光寺,静静地在关中腹地,户县中部的郿坞岭上,延续着佛家的道统,吸引着信众目光。 胜光寺就在户县一个非常古老的村子----什(音shi)王村旁。什王村旧称“呈王村”,相传周武王吊民伐罪,征讨暴虐无道的商纣王,建立周朝以后,分封诸子,成王姬诵的封地就是这里,姬诵在周武王死后继承大统,成了周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人们就把他封地称为“成王村”,后为避讳姬诵名号称为“呈王村”,后又演变成今天的什王村。东晋年间黄龙宜帅修筑黄龙洞,在此居住。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太元11年丙戌(公元386年),也就是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登国元年,时有高僧胜光禅师一心礼佛,广做善事,精研律论,觉行圆满,遂入住黄龙洞。当时统治者隆重事佛,广修寺庙,礼遇僧众。胜光禅师修筑佛堂,扩建寺院,得到了大力的支持帮助,寺院就此称“胜光寺”。佛教传入中国,东汉汉明帝刘庄永平7年甲子(公元64年),皇帝派出使者12人,携带重金,访求佛法。永平10年(公元67年),使者从天竺带回来两位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到洛阳,带来了大量的经书和佛像,逐步开始翻译,佛教这时作为一个宗教,得到了统治者的推崇和支持,在中国初步确立了它的基础和规模。东汉末年,随着安世高、支谶首译汉文本佛经的行世,佛教教义开始与中国传统伦理和宗教观念相结合,流传于世。从佛教传入中国,到胜光禅师设立寺院,仅仅300余年时间,胜光寺是中国最早的一批佛教圣地。相传禅宗祖师菩提达摩慕名而至,与胜光禅师盘膝高坐郿坞岭上古松之下,谈禅说经。渭河涛涛流过,渭北塬上的茂陵汉武帝、霍去病、李夫人大冢依稀可辨,终南山上草木葱葱,雄伟险峻。两人彻谈数天,抚掌大笑而别。 胜光寺位于郿坞岭上,郿坞岭其实是渭河冲击平原后,留下的黄土岭,与渭北塬遥相对应。东起西安阿房宫,西至宝鸡眉县在西安新发现的《孙武兵法》八十二篇中,汉五年(公元前202年)二月,张良、韩信奉汉王之命整理兵书。对于《孙武兵法》八十二篇当时即参考了三种简:有“齐安城简”、“秦宫郿坞简”、“景林简”。可见秦朝当时在高高的郿坞岭上筑有宫室。宋朝苏轼有《郿邬》诗云:“衣中甲厚行何惧,坞里金多退足凭;毕竟英雄谁得似,脐脂自照不须灯。”郿坞岭还和另外一个人物联系在一起,枭雄董卓。东汉中平6年(公元189年),宦官十常侍专权,大将军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合谋除之,何进私招陇西军阀董卓带兵入京,董卓性粗猛而有谋断,一举诛杀十常侍,以功封“郿侯”。 又筑坞于郿,内藏金银粮食。董卓当权以后,凶残不仁 倒行逆施,天怒人怨,为防备别人刺杀他,在郿坞岭上修筑驰道,往来于长安和郿。最终董卓被诛灭三族。董卓被杀后,过于肥胖,愤怒的人们把他脐脂点燃,着了几天。就是苏轼诗中所言,受战争创伤。胜光寺脚下,在渭河故道,户县本地人称之为“运漆河”,大将尉迟敬德奉命将从终南山将割来的大漆从此河运往长安,进行城市美化。 胜光寺在初创之时,有西域高僧带来重达一吨的墨玉佛,胜光禅师视为镇庙之宝,墨玉佛雕刻精细,表情凝重,材质贵重,体现了玉雕最高的工艺水平。胜光寺地处交通要塞,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虽历经兵燹之灾,始终安然无恙。然近年文物盗窃活动十分猖獗,2005年竟然失窃,至今尚未追回,殊为巨大的损失!胜光寺发端于东汉末年,盛于隋唐。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契合了中国人固有的伦理观念和是非标准,加之佛教具有的教化作用使得统治者大力推崇。于是,在中华文化影响力所及的范围内,朝鲜半岛、日本、越南、都开始流行信仰佛教。唐朝贞观年间,新罗国金姓皇孙,舍宅为寺,隐身林壑,习定行禅,修白骨观,发誓“宁愿一日持戒而死,不愿百年破戒而生”。后经国王敕准而正式出家,法号慈藏。 公元638年(唐贞观十二年) 慈藏率弟子僧实等十余人入 唐,西观大化,先至代北五台山谒文殊菩萨圣像,继而至都城长安,先后奉敕住胜光寺,随高僧精研律论,大有成就。在胜光寺学成佛法以后,慈藏应太宗李世民之邀,在皇宫式乾殿为诸位大臣讲演《华严经》,得到李世民的赏赐。贞观17年(公元643年)唐太宗赐慈藏法师《大藏经》一部及幢幡、袈裟、币帛等还国。当时的寺庙规模相当庞大,庙宇纵横,占地千顷,寺院殿堂齐全,碑林满座,晨钟暮鼓,香烟缭绕。佛教学者,竞相来此研习佛法,善男信女,络绎不绝纳款祈福,外国僧人,不远万里投身求法。唐代书圣吴道子曾手绘《地藏菩萨云游象》真迹金石刻碑画一帧于寺内。现在户县文物局院内陈放。多位高僧在此讲学,俨然佛学胜地矣。 明朝孝宗皇帝朱祐樘弘治11年(公元1498年)四月,呈王村、定周村等多村居士出资铸铁钟一架,重约3000余斤。悬于庙内钟楼之上,每当早上,洪亮而悠扬的钟声回荡在郿坞岭方圆数里地方,四方群众如闻梵音,精神为之一振。今仍高悬钟楼之上,任人凭吊,让人顿发思古之幽情。明末战乱频仍,民不聊生,胜光寺亦随着战火衰败。寺院僧众逃离,残垣断瓦颓立,失去了千年古刹的应有风貌。 1950年,河南偃师的震彻法师受诣住持胜光寺,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震彻法师素性简朴,不辞劳苦,白天种农田以自给,夜间诵经文而礼佛,自烧砖瓦以建庙,把墨玉佛和明代铁钟完整的保留了下来。1976年文*革后期,一件意外发生的事情使得震彻法师圆寂。当时的环境把佛教活动看成是封建迷信活动,时有邻村信众人称“八居士”者,对外称某日子是胜光寺里的“爷”过生日,大家应该到庙里表示祝贺。其实那个日子是八居士自己过生日,但是大家都不知道,传得很广。到了那一天,四方信众纷至沓来,胜光寺内拥挤不堪,震彻法师不知就里,但鉴于群众热情,给与接待。这样一件事情,很快传到了所辖地大王派出所,派出所认为这是一起严重的聚众搞封建迷信活动,于是跑到现场,予以制止。并追查事件起因,认为这是震彻法师组织实施的。其他人没有出来澄清,为了保护信众,震彻法师也没有自辩,一言不发。就在派出所准备追究的时候,1976年1月8日晨,农历丙辰年腊月初八,胜光寺内火光突起,,附近村民以为寺内失火,前来相救。哪知进寺一看,震彻法师自己垒起了平日劈的硬柴,火光冲天,自己端坐其上,早已是肉身入灭,魂归西天,功德圆满了。年仅49岁,这是胜光寺历史上不堪回首的一页。 震彻法师圆寂后,光圣法师谨遵师诲,勤修佛学。为震彻法师勒建灵骨遗塔,金石铭碑6幢。80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扩大,各行各业都迈入了发展的春天,佛教也迎来了盛世的阳光。各界人士对佛教这个古老的宗教重新迸发热情,国家政策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光圣法师乘势而为,筹措资金,肆力扩建庙宇,择灵光福地,建法堂宝殿5间,建天王殿一座,建东西两厢僧房,建钟鼓二楼,重修庙门。1993年,中华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看到胜光古寺重建,佛教关中重镇有望重新焕发生机,欣然为胜光寺题写了寺名。浑厚端恭,笔力遒劲,为古庙增色不少。至此,胜光寺规模初具,完成了历代先师遗愿,成为名震一方的佛学重地。光圣法师多年操劳,年事已高,为胜光寺日后的发扬光大,四处寻觅能够继承大业的新型佛学人才。闻听宽道法师四谛存心,五蕴灌顶,弘法利生,正见具足,遂数请之,最终,在宗教管理部门的协调下,宽道法师入住胜光寺。光圣法师于农历己丑年腊月二十六(2010年2月9日)圆寂,往生光明世界。庚寅年正月初三,光圣法师举火法会在胜光寺操办,300多名僧人,3000名居士参加。仪式完毕,捡拾法师骨殖,只见法师舍利晶莹剔透,发五彩奇光,众人惊叹不已。 宽道法师16岁弃家进兴教寺习佛,在上常下明老和尚座下剃度出家,先后在九华山、卧龙寺、广州华林寺、浙江普净寺、竹林寺等参学任职。他好学求进,专研经典,阅历广泛,神通三界。是新一代佛学者代表。1996年在兴教寺修建紫竹林,任两院堂主,2003年修建西山寺,任住持。2009年入住胜光寺后,侍奉光圣法师和安置灵骨。筹巨资重修了五观堂、诵经堂等,对庙宇内部进行了整修安排,布局更加合理,显得庄严肃穆,气势恢宏。他还决心继承众师宏愿,决心再修缮大雄宝殿、山门,放生池,素食斋等,为四众善信人等造福。重振千年古刹的威名雄风。近年来,先后有韩国佛教代表团前来观摩慈藏法师遗迹,拜访胜光寺,台湾佛教界人士慕名参拜,赠紫檀木佛像。宽道法师也四方云游,遍访名山,决心借着西部大开发的契机,为户县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出一份薄力,繁荣画乡,昌明佛学。宽道法师向海内外、省内外一切与佛结缘的善信和志士仁人介议:重振千年古刹胜光煇煌、让博大精深的佛文化千古流芳,源远流长。弘法礼佛、广结善缘、齐心协力、共创辉煌。舍一份净资,修一份无量功德,获一份成佛资粮,求一份全家福报安康。为佛增光、为古刹美好的明天献一份力量。 佛家讲究机缘,就在胜光寺大业初就之时,什王村李耀志先生受寺庙委托,请我的挚友,上林苑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知名作家李景宁先生为胜光寺准备一些楹联,使古老的胜光寺更具文化传统气息。景宁邀我一起前去。难得浮生几日闲,胜光古寺可听禅,我欣然赴约。景宁的楹联作品在全国各种大赛中屡获殊荣,相信此去必能不辱使命。从西户公路什王村处遥向西望,一处黄墙碧瓦的古典建筑群清晰可见,寺外翠绿的玉米围裹着,院内古柏森森,菩提朗朗,这就是千年古刹胜光寺。胜光寺的山门高悬赵朴初题写的匾牌,进门后东西两侧,钟、鼓两楼遥相对应,诵经堂、五观堂罗列两厢,佛堂坐北朝南,堂前铜质大香炉端然摆放供香客朝拜。院内曲径通幽,中间青石玲珑塔上雕刻着佛像。四周繁花胜锦,绿意满目,金菊初绽,鸡冠紫红。陶渊明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用在这里真的是再恰当不过了。 宽道法师天庭饱满,法相庄严,双目和善,谈吐舒缓。多年的习佛生涯和云游经历,让他的话充满了智慧与禅机,笃定和淡然。禅房之内,宽道法师向李景宁、李耀志、赵随军等一行介绍了胜光寺的悠久历史和风云变迁,谈到了净土宗的佛学思想,谈到了胜光寺历任先师的弘法事迹,谈到了自己的求佛历程,谈到了胜光寺艰难的恢复重建,谈到了发扬光大胜光寺的设想和宏愿。谈者行云流水不拘一格,话藏机锋颇含点化,听者端庄恭谨醍醐灌顶,顿生感悟如闻天籁之音。李景宁向宽道法师询问了撰联的要求,表示一定要把这项工作认真重视,谨依佛律圆满完成。事毕,宽道法师领着我们,逐一瞻仰了胜光寺各处佛迹。李景宁和赵随军专程走到了钟楼,在钟架上,赫然悬挂着有520年历史的弘治铁钟,2002年我们编辑《定舟村史略》时,曾来此处搜集有关资料,当年定周村吴纪等信众为铸钟慷慨捐资,名字至今依旧刻在钟上。李景宁手抚撞木,感慨万千,我们的思绪,似乎又回到了往昔岁月。为了不过多的打扰宽道法师礼佛,我们一行人辞别过后,欣然返回。法师与我们合影留念,我们真的不虚此行。朋友,假如您工作繁忙,压力很大,郁闷焦躁;假如您感情受挫,思维压抑,块垒难吐;如您想敬心参佛,欲结善缘,积修功德;如您想家人安康,祈福求熙,往生光明,那您不妨或携二三好友,或领知己亲人,轻车简从,到古老的郿坞岭上,参拜千年古刹胜光寺,聆听大师讲禅,您的心情就会有一种异样的平静安详。来这里无需受登山的劳顿,也没有涉水的艰辛。抚摸历史的夐远,感受时代的变迁。所谓“大隐隐于市”,此之谓也。宽道法师讲禅
左起赵随军、李耀志、宽道法师、李景宁张攀登
宽道法师
胜光寺一角
胜光寺铜塔
李景宁敲击弘治铁钟
诵经堂
宽道法师礼佛
山门口
赵朴初题写的牌匾
大门全景
李景宁与宽道法师
{:7_390:} 传承佛家文化,延续中华禅宗。{:7_381:} {:7_381:} 体现了户县文化的厚重。谢谢楼主。{:soso_e179:}
本帖最后由 靳应禄 于 2012-9-3 00:44 编辑
昔时的郿邬岭,可是葱笼茂密、景色无限啊!今日的胜光寺(遗址)东约五里处便是闻名遐迩的道安寺及习凿齿故居以及世界最大、最早的国家铸币工场钟官城遗址——这一块,完全可以作为文化特区进行开发。{:soso_e188:}
赞一个!{:7_389:}{:7_389:} 禅心如水{:7_390:}{:7_390:} {:7_400:} 政府应该重视这一区域的开发{:7_390:}{:7_390:}{:7_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