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心梗、肺栓塞……这些凶险的疾病背后都拥有一个相同的源头那就是血栓。如何尽可能的通过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来减少血栓的形成呢?其实抓住一个字就行了。 远离血栓的关键方法 世界卫生组织提醒,连续4个小时不运动就会增加患静脉血栓风险。 所以,要远离静脉血栓,“动”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 记住“动”这一个字,每天都“动起来”,才能血栓不上身,一生无栓! 1.能早动不晚动 临床上老人彻夜打麻将、年轻人长时间玩电脑造成肺栓塞的案例很多,等感觉腿麻想动时,可能已出现血栓。 建议在血栓发生前就尽早开始运动。 2.能主动不被动 坐长途飞机时,多数人会选经济舱,由于空间比较狭小,腿部活动区域有限,可能发生静脉血栓,这种情况被称为“经济舱综合征”。 即使是公务舱和头等舱,如果不主动活动,也可能出现静脉血栓。 建议大家坐飞机时经常伸脚尖、勾脚尖,伸缩大小腿肌肉,同时多喝水,在稀释血液的同时增加排尿。 大家在选座位时就应当注意不要靠窗户,而应靠走道。如果靠窗坐,很多人会少喝水,减少起身上厕所的麻烦。这个选座方式作为建议写入了国外的相关指南。 3.能多动不少动 有些患者怕伤口疼痛、渗血,就不动或少动,这反而会增大静脉血栓风险。虚弱无力、腰腿痛的老人平时活动少,一旦生病更不愿运动。 医生应动员患者活动,并嘱咐其预防跌倒。确实不能自行活动的患者,可先遵医嘱接受按摩,身体情况允许后在床上适当活动。 没有出现血栓的人群,也应该适当地锻炼身体。 对于已发现血栓的患者,不建议进行剧烈的运动,也不建议按摩,否则可能加重病情。 已发现血栓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严重者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血栓最易“拴住”五类人 99%的血栓是没有任何症状及感觉的,甚至到医院心脑血管专科做常规检查,血脂、血压、心电图等一切指标正常,却在人们不知不觉或自以为心脑血管没问题的情况下突然发生。 以下几类人要特别注意: 1.高血压人群 以前发生过血管事件、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凝状态和高半胱氨酸血症的人群要特别小心。其中,高血压会引起小血管平滑肌阻力增加,血管内皮受损,增加血栓发生的几率。 2.遗传人群 包括年龄、性别及一些特定的遗传特征,目前研究发现,遗传是最主要的因素。 3.肥胖和糖尿病人群 糖尿病患者具有多种促进动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这一疾病可能导致血管内皮的能量代谢出现异常,使血管发生损伤。 4.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 包括吸烟、不健康饮食和缺乏锻炼。其中,吸烟会引起血管痉挛,导致血管内皮损伤。 5.长时间不动的人 卧床、长时间不动等均是静脉血栓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教师、司机、售货员等需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的人,风险也相对较大。 血栓是隐蔽杀手,99%的血栓没有任何征兆!血栓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时间,一旦形成,终身威胁生命健康,人人都应具备防栓意识,发给微信圈里的朋友,大家一起动起来,远离血栓吧。 关爱父母 关注阿尔茨海默病 阿默科技专注预防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 了解更多文章,请百度搜索:阿默科技(阿默分享)
( G4 q& r$ ^* q; ~, w0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