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6 L) @4 L" J4 l8 [/ j. G$ T# P 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7 O0 m; A$ |% e0 m& \
注释:
) F$ y. N* t& F9 M+ a1 B4 ]9 j* u; @ 1、七:七节之衣。代贵族之礼服。《毛传》:“侯伯之礼 七命,冕服七章。”
5 e7 N/ B( T) u 2、安:妥善,合适。吉:吉利。
( q5 w) L+ c& _* o% { 3、六:六节之衣。代贵族之礼服。《毛传》:“天子之卿六命,车旗衣服以六为节。”
7 C* A! N7 L) u8 C 4、燠(玉yù):温暖。! Z2 U, L1 `" A6 ]
翻译:
@ q' \- }' Y) ? 难道说我缺少七件衣裳?6 ]% R& D; w8 I9 M" j2 @
跟你做(穿)的比不上,你的舒适又漂亮。) ~% T6 q) i0 c$ ?0 y$ A
) N, T/ r/ H' w8 v2 q% d
难道说我缺少衣服六件?2 ? M0 w5 n, Z
跟你做(穿)的差得远,你的舒适又温暖。7 r2 L- F2 c: n& b0 i* J) x
《唐风》主要是晋国的国风。这首诗与晋国旁支夺嫡的一场事变有关。那是春秋初年,晋昭侯把自己的叔叔封到曲沃,结果这一支逐渐强盛,旁支大过了主干,历经三代人,最终,在武公的手里,夺取了晋国君主的大权。虽然大权在握,但是,没有周王的册封,毕竟名不正,言不顺,就像小三没领证,开车没驾照,总觉得有点底气不足。为了让曲沃武公的名号换成堂堂正正的晋武公,晋国使者带着大量的宝器,贿赂当时的周天子周厘王。周厘王眼见木已成舟,加之囊中羞涩,见钱眼开,于是,顺水推舟,答应了武公的请求。这首诗可能就是唱给周王或周王的使者听的。
3 _& k$ u/ _. H- v7 M2 H, L 《毛诗序》云:"《无衣》,美晋武公也。武公始并晋国,其大夫为之请命乎天子之使,而作是诗也。"朱熹《诗集传》云:"曲沃桓叔之孙武公伐晋,灭之,尽以其宝器赂周厘王。王以武公为晋君,列于诸侯。此诗盖述其请命之意。"
% U. ]+ M* i" V* p 古代封官策命,有一命、二命乃至九命之别,名数越多,地位越高。每一命都要赏赐不同的服饰,称之命服。“七兮”,即七命之服,是诸侯级别的命服。“六兮”,即六命之服,是王朝公卿的命服。弄清了这一点,诗意也就很清楚了:难道我就缺你的七命之服、六命之服吗?诸侯的大权我都敢夺,自己弄几套命服,还不是易如反掌?可是说起来,您周王才是天下都承认的正头香主,只有您给的命服穿上才最体面。这样先利诱,再威胁,后吹捧,周厘王只好乖乖地将诸侯的命服赏赐给武公,篡位之君曲沃武公也就成了名正言顺昂首天下的晋武公。
/ E! l7 c; m# D7 K4 v% [ 诗,只是记录了时代的一个剪影,回眸一瞥时,却激活了历史的诸多场景,人物的生动面容。
, G" r: D" e7 d1 U, U* C v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