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只在村几条主干道上有垃圾桶,有的村民嫌远,就直接倒在门前路边上。现在,村里增设了10多个垃圾桶,每天垃圾车都过来清理,保洁员也会随时清扫,村里干净多了。”户县六老庵村村民严玉兰老人高兴地说。
8 k4 ~- e/ U7 s 今年以来,户县按照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永康的指示精神,以全县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为落脚点,积极开展 “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 农村生活垃圾清运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农村不洁、不畅、不绿、不美、不文明等突出问题,持续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城乡环境比以前靓了,颜值高了,百姓的幸福指数更高了。 \! c/ U: _% h s8 ?' h8 Z) q
解决环境卫生问题,关键还是解决“人”的问题。随着户县城乡建设的迅速发展,环境卫生状况成为城市管理工作中的一块“心病”:农村生活垃圾大量囤积,基础设施不到位,城乡面貌亟待改善。按照王永康书记提出的“路长制”安排,户县建立了从县级领导到一般干部的“三级路长”负责制,全县53条大小街道“各有其主”,让城市综合环境管治从单一管理转向立体管治,从粗放应付转向精准发力。这些道路“管家”们以“烟头革命”、“厕所革命”为抓手,持续加大国省道、县乡村道路两侧环境治理,彻底整治垃圾死角,开展道路清扫保洁、出店占道经营、车辆乱停放等专项整治,加强公厕卫生管理。全县31名县级路长深入包抓路段开展检查80余次,全县共投入人力52740人,资金1516万元,出动机械2900辆次,累计清理建筑及生活垃圾18629吨,市容市貌和环境秩序管理明显改善。同时,加大垃圾填埋场整治工作,按照规定设立指示牌,引导群众定点倾倒,做到及时覆盖、定期消毒、消除异味,不断规范管理运行。截至目前,276个农村垃圾消纳场已经整治到位。特别是对各镇生活垃圾压缩站拟运行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积极破解资金瓶颈,逐步推进形成“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难题。
5 f/ y5 J8 t5 I; ^& l3 U# A9 C; m8 B 给路安排了“管家”,河道也有“管家”。随着户县“河长制”的落实,户县由县财政列支5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河道前期公示牌制作、垃圾治理等工作,对各河道形成的垃圾半岛、桥底垃圾死角、河面漂浮物进行清掏打捞,对侵占河道乱占滥用、乱搭乱建等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清理整顿。截至目前,全县23名县级河长深入包抓河道开展巡查40余次,累计出动大型机械439 台、人力7922 人,清掏河道437处、清理河道各类垃圾11.773 万方。在河道沿线竖立警示牌131个、安装护栏17854米。对涝河、太平河、渭河、甘峪河、沣河、新河、潭峪河、暴峪河、皂峪河入河排污口进行拉网式排查造册,进行截污改造。截至目前,沣河开挖村排污沉淀池4座,完成村沉淀池选址3处,甘峪河完成村沉淀池选址5处,涝河完成沉淀池选址16处,开挖村排污沉淀池1座,封堵入河排污口40处。新河完成沉淀池选址13处,封堵入河排污口3处,开挖村排污沉淀池1处,河道及沿线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 D N. A, `: ^
路净不净、河清不清,城乡环境的好坏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下一步,户县将按照王永康书记要求及批示精神,进一步规范垃圾处置,加快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破解工作瓶颈,力争6月底18座垃圾压缩站全部运营,全面建立“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转运体系。同时,持续推进“路长制”、“河长制”、“林长制”等落到实处,不断刷新户县城乡“颜值”,提高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西安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