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搜索
热搜: 户县
查看: 1033|回复: 6
收起左侧

赵先云诗歌的意境美

[复制链接]

1

主题

0

回帖

48

积分

初出茅庐

Rank: 1

积分
48
发表于 2017-2-18 11:4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赵先云诗歌的意境美4 S2 n! n& W0 b) d3 U5 j
——《丰京流韵》序
  r( S1 Q4 E! I0 s0 H! O/ u初红
1 Z% {7 ^9 t, W, F
8 f  C( q2 V' n- H, ]1 l% P4 }# C1 e1 w0 J赵先云是我在户县二中上初中时的学友,比我小两岁,低两级。朦胧的印象中,他性格内向,为人低调,后来,他考入长安师范。毕业后,当过小学教师,当过县委组织部组织科长,当过县教育局局长。在教育局工作的十八年,是他人生的华彩乐章。他爱岗敬业,尊师重教,敢于改革,善于管理,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户县教育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和经济的腾飞,贡献杰出,有口皆碑。他荣获“西安市劳动模范”、“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的称号,名符其实,当之无愧。/ U; R5 t0 ]2 y" U% s
我一直在户县一中教学,是赵先云旗下的普通一兵。我和李强华、章立、石侃之、钟景峰等诗友,组织了户县画乡诗社。我对户县诗坛的情况了如指掌,从来没见过赵先云写诗。出人意料的是,他退休以后,“若逢盛世精神爽,早晚吟诗竟入魔。”(《春节》)“不闻窗外歌和舞,诗海一心寻浪花。”(《闲居》)他的诗情,如火山爆发,似春潮汹涌。田野采风,书房构思,诗会朗诵,媒体发表。我又惊又喜:局长原来是诗人!" Z( p' c; |  t
冬日的一个夜晚,赵先云的长子赵建军来访,交给我一本打印稿的《丰京流韵》,郑重地说:“这是我爸爸生前留下的诗稿,请赵伯伯写序。”我欣然应允。
0 f2 V% i4 R/ Y2 a! x  T我读了赵先云的近100首旧体诗,总是印象是:立意高远,感情真挚,意境优美,语言清丽,主旋律响亮,正能量强劲。限于篇幅,这里只谈谈意境美。" v" |+ `  u- o& J! g0 E

3 `$ \5 [9 m, S: _; c; l' P意境,是现实生活在诗人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内在的主观之意与外在的客观之境的辩证统一,有机结合。它虽然源于生活,却比生活更高、更美、更强烈、更典型。从艺术角度看,没有意境,就没有诗。$ ^- ]5 j& X2 B3 C, P% V- ?8 P
赵先云诗歌的意境美,美在新颖。习近平总书记说:“创新是方艺的生命。”高手诗人能出相同的题材中,通过新颖的构思,开拓出奇妙的意境,表达出独特的感受。请看《马嵬坡》:; M% F& A) o0 M: P9 B/ z
贵妃遇难马嵬坡,( w! @( @$ _3 T, b/ q
荒冢树稍知了多。4 X) Q+ x& Z, t: m' F
千古曲直少人辩,# T, R1 [' Z: g# [( M2 r
惟有蝉鸣不平歌。' K# X+ @3 B  o
公元752年,安史之乱爆发,直逼长安。唐玄宗率军仓皇西逃,途经兴平马嵬,禁卫军不走了,要求处死杨贵妃。唐玄宗无奈,赐杨贵妃自尽。古往今来,许多诗人写过马嵬坡,都是直接表达观点,异口同声地把安史之乱的根源归咎于女祸,却很少有人为杨贵妃辩护。有意无境,不能感染人;观点偏颇,不能说服人。赵先云的《马嵬坡》,独具慧眼,别出心裁,创造出“惟有蝉鸣不平歌”的艺术境界,戛然而止,留下悬念,不落俗套,自成高格。# m( M' g- Y, [# Z
赵先云诗歌的意境美,美在和谐。意境,不像鸡蛋的蛋黄和蛋青那样貌合神离,而像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的化合物结为一体,组成了水,你分不清何谓氧。意境也如此,必须妙合无间,完美交融。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就是这个意思。例如《春蜂》:
+ X4 G) p& j+ j, [$ A# n, @青枝绿叶拱鹅黄,# y- U9 l0 q) i# L, b0 M! n
油菜花开遍地香。& ?9 H2 x& y" ?; U* J- _
我学蜜蜂勤吮采,0 n' A2 T+ ]7 _% D4 @
天天酿就好诗浆。9 n  G4 }' q3 H, v0 Y) G4 C8 X
这首诗的意境非常优美,效王维之诗,诗中有画。春天来了,油菜花开了,黄得耀眼,香得醉心。一个“拱”字,神来之笔,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把花写活了。蜜蜂嗡嗡,前来赴约,在花中采蜜,在花中奏乐。“我”被蜜蜂的勤劳精神感动,想变成一只蜜蜂,吸吮生活之蜜,写出优秀作品。“天天酿就好诗浆。”的美好愿望,不是直接喊出来的,而是巧妙地寓于客观形象之中,借物托情托出来的。“油菜花”、“蜜蜂”已经不是纯客观的存在,而是传情达意的媒介。蜜蜂是人,人是蜜蜂,二者合为一体,十分和谐自然。
5 ]1 m2 W' P9 _% i赵先云诗歌的意境美,美在含蓄。含蓄就是司空徒所说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糖有甜味,盐有咸味,诗必须有诗味。诗味,是真挚的感情与生动的形象乳水交融的结晶。《咏梅》是用第一人称写的意境含蓄的诗:! C% ^8 N( o8 K" R/ f: M/ N$ D' R! r
一树红云一树俏,
" ]" a, [: z0 W1 b, h1 z百芳凋萎我花茂。
3 x$ b* ?+ `, b8 L: ^# z8 J  {纵然滚滚寒流急,
' X/ g: R4 C" G6 _- D把酒临风仰天笑。
6 M4 ]4 y/ c/ A% h! j0 u7 E) h这首诗明明写的是红梅,却不仅仅是写红梅,而是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红梅,既是自然界的具体形象,也是内涵丰富的艺术形象。诗人把自己的思想感情移到了红梅这个具体形象上,让它放射出象征的光芒。面对滚滚寒流,红梅不低头,不弯腰,不屈服,不凋萎。“俏”、“茂”、“笑”,展示的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崇高理想、昂扬精神和英雄气概。而这个概念,在诗中“不着一字”,全在不言中隐约的暗示出来。含蓄,使这首诗言近旨远,辞浅义深,哲思悠悠,诗味绵绵,具有遥指天外的艺术穿透力。0 v  U; {. e  q9 Q8 D
( B9 u; J5 `- V& x  Q* f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中国的父母,把爱子之心发挥到了极致。从吃穿到读书,从工作到婚姻,孩子的一切,都要安排妥当。临终时,还要给孩子留下或多或少的遗产,才能暝目。
; w% i6 N' N- B- h# d$ }9 c遗产分为两种:一种是财物,一种是精神。财物,越用越少;精神,取之不尽。2 j, X& q' X. i
赵先云当公仆期间,一尘不染,两袖清风。养育三个孩子成才,耗尽了精力和财才,没有什么巨资、豪宅留给孩子。他留给孩子的遗产,是薄薄的一本书,是沉甸甸的精神财富。
+ g8 j' I# M  l3 D. h% a, X& L# s2 d这本书,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血脉,炽热的家园情怀,先进的价值理念。
+ T" r, c+ q+ G) j这本书,闪耀着理性之光,正义之光,善良之光。
" z* m/ x  x, j- w这本书,是思想的源泉,力量的源泉,快乐的源泉。
, C: f' J% u( ]向赵先云致敬,向赵先云学习!& U. N- S4 F8 l2 j- Y( o8 a: u
2016年12月23日于曲江8 I" T/ _; f3 x7 U$ k$ u3 w
(作者为户县一中特级教师,陕西农民诗歌学会名誉会长)

评分

参与人数 1魅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观沧海 + 5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2-18 14: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2-18 16:5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安18子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xajoan

4

主题

4594

回帖

2万

积分

捌.大漠孤烟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6231
发表于 2017-2-18 17:54:06 | 显示全部楼层

100

主题

455

回帖

4100

积分

肆.江湖一剑

Rank: 5Rank: 5

积分
4100
发表于 2017-2-18 19:4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草堂佚夫 于 2017-2-18 20:15 编辑 * }% u4 z/ ~0 s& X& J' P/ J: x

+ l( Z, Y" ?* j您好,您辛苦了!         6 m' B# \/ L! y$ i

% s; b2 u# ]: G- H6 L        序文读完,我以为很好的概括了赵先生诗歌的特点。            3 e7 `* K' [6 f# H# S# t
       由您所举几首诗的意象来看,先生的诗从意境上看着实是平实质朴、自然清新,又有恬淡静雅、意趣盎然之特点;让人有清爽雅致之感。真是太好了。可谓信手拈来,隽永绮丽、随性而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敢问您老,这本书哪里还有?谢谢您(我是户县乡党,也曾在户县做过教师)!祝春安,吉祥!7 i/ U! Q+ s: b9 q, l, {

9 Y& b2 ?6 e: s7 ^, v* i
2 v0 T. I( Z6 m1 J  j2 C/ l  `' i( M$ l# l
晨风习习吹 ...

57

主题

3350

回帖

2万

积分

捌.大漠孤烟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032
发表于 2017-2-18 20:12:04 手机频道 | 显示全部楼层
致敬。
发表于 2017-2-20 09: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赵局长主政期间,是户县教育界最好的时期之一。其人已逝,精神不没!诗作传世,可喜可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秦岭网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58号
陕ICP备10002220-1~2号

GMT+8, 2025-5-7 06:21 , Processed in 0.15997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