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边老师, 您好!# T0 O% o$ D9 ` B+ q
关于诗歌的平仄话题,我很赞同您的观点。过于讲求诗律必然以词害意。古人虽有诗词格律之规定,但看诸多传后之作在平仄押韵上亦不尽然。我以为古人也是做了个基本约定而已。诸如毛泽东等大诗文家所写的很多作品也都不是很合乎诗律规范。作诗填词当以写景造意为最佳境界。我仔细推究了一下。大凡意者无非阳刚、阴柔二境。阳刚则有“宏阔”与 “繁复”之别,阴柔有“细腻”与“冷清”之分。这四种已略尽其类。或雄浑壮阔空灵豪迈 ;或清新明丽热烈明快;或闲适恬淡清幽婉约;或孤寂凄凉寥落萧条。 一般来说,平仄或有不纠,意境不可不论。而在事实上,世人评论诗歌高下优劣悉以意蕴为上,韵律次之。
: u& Q+ t8 r& P l- U 虽然如此,就古体诗而言,我以为还是讲究一点韵律好,最起码要有这个意识。没有韵律意识则写景造意总感没有一点味道。这就像一高雅女子远处走来,铺面而来的是气质与气场。而这种“气”,总要有一点“雅”的要素。如很多初写古体诗的,平仄倒不在话下而整体韵脚不整,单句押了平声韵、偶句押了仄韵则是写古体诗写作之大忌,这样对意境的表达即有绊脚之痼。所以初学古体,还是要有讲究押韵的。至少写诗的时候顾及这一点。至于说平仄若有害整体诗歌营造之意,也就不要再顾及这些。但整体来看不失大雅即可。意境是横向发散的思维,韵律是深度的拿捏。有些地方拿捏不好也不要故意拿捏。不知道我表述清楚否?2 A, W( X; e" C& q. ?3 e% G
其实也没有这么多讲究,自己玩的感到舒心就好。现在很多人写现代诗朦胧的很,哪管韵律平仄?但就是很有味道,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和高远意境而让人久怀思绪。我的很多算不上诗的文字,有时貌似古体,却有没有古体的一点气场,顺口一溜似有附庸之嫌。也有时心意未达而“闭门造诗”,与朋友交流也时有忐忑不安之感,生怕见笑于大方之家。现在看来不如不写。最好的文字是在随口吟出,浑然天成。4 |5 C3 m* o9 m9 ^
《莽原足迹 》第二部 正在拜读,都是您心血凝聚的文字。您注意身体。有时间我和王毅一起看看你的乡间别居。1 |6 T5 M4 m5 m7 ?* G, D9 b
即颂秋安 !
+ j: K/ m" o$ i2 k" G 2016.9.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