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搜索
热搜: 户县
查看: 2716|回复: 1
收起左侧

微商两千元减肥产品无功效 成本只有几元钱

[复制链接]

42

主题

567

回帖

2271

积分

叁.无畏牛刀

Rank: 4

积分
2271
发表于 2016-8-27 21: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有网友在网络上发帖称通过一些微信公众号上的宣传,添加了自称是“减肥瘦身老师”个人微信号,被劝说购买了号称是私人定制的2000多元的减肥产品,发现无效后无法退款。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这些产品只是相似配方的普通食品,并无减肥功能,且成本只有几元钱。
2 W9 O, W. k3 j0 k% t, I, Z. r: x0 ]  “瘦身老师”的模板式回复
6 v5 W7 L4 ~5 C# d* r  北青报记者联系到网上发帖称陷入了微信上的“瘦身老师”陷阱的苏女士。她通过某公众号上的减肥文章得到的一个微信号二维码。“对方自称是瘦身老师,在减肥事业中10年了,从来没有失败案例。再加上公众号那些说得天花乱坠,我就信了。”据苏女士介绍,对方问了些自己的基本信息后,就为自己“制定”了两个瘦身方案,分别是3680元的55天瘦30斤和3280元的75天瘦30斤。
+ ~+ L; r: l4 V3 |* m/ h  苏女士说,“刚开始吃了10多天,一点效果都没有。她让我加大量吃,结果还是一点作用都没有。全部吃完后她告诉我,我的情况蛮反常的。”苏女士怀疑自己上当了,在网上搜索才知道,有很多人与她情况相似,都在微商处购买了高价减肥品,却没有任何效果。这些受害者们建立了一个QQ群,名为“减肥受骗讨论群”。1 D1 O- j# [2 ~7 H0 B  P! \
  北青报记者发现,“减肥受骗讨论群”目前已有成员385人,每位受骗者的经历都十分雷同,虽然涉及的产品不同,但是号称“瘦身老师”的人与每个人的微信对话极度相似。
9 ~2 s( i! @3 F0 p  北青报记者根据他们提供的微信号添加了2位“瘦身老师”,以减肥客户的身份进行咨询。结果发现,被询问的问题、对身体情况的解释都是几乎完全相同的“模版”式回复。. K6 @# g0 X- n5 _9 G
  成本几元钱 功效全凭一张嘴
8 ]  D8 G* s" G# P  该QQ群中成员向北青报记者提供了某减肥品信息。这款名叫“复合果蔬酵素”的产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官网上是可查询的,产品为“固体饮料”,获证企业名称是广州源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该产品包装上的配料表内容包括综合植物酵素、黑加仑果粉、蓝莓果粉、山楂粉、苹果纤维、葡萄纤维、柠檬酸和果糖。' J- [/ b4 b8 p6 ^* k
  北青报记者以代理商的身份联系到生产企业一位张姓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介绍称,有几百个代理商委托他们生产这类产品。只要委托方注册了商标,就可以从他们这里“定制产品”。这些不同名字和商标的产品配方完全一样,每小瓶分为3元、5元和6元三个档位。
5 c6 w1 @9 }0 W& g6 L) w. M  该工作人员表示,不同产品的区别只是果蔬萃取原液的浓度有差异。“果蔬的萃取液属于普通食品,因为这个配方没有申请专利,所以可以随便用。”
/ n7 ~6 I0 S7 C, j8 v& F  对于“瘦身老师”们宣称的减肥功效,该工作人员称产品本身没有这种功能,所以按规定也不能在普通食品的产品包装上做出“可以减肥”的标注。对方表示,至于客户怎么对外宣传,完全是凭“一张嘴”。$ H( p7 s! ^: Q) z- q5 ?$ y
  该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公司除了酵素固体饮料,还可以生产减肥茶、益生菌之类的产品,“都是一样的,你给我商标,我们就能给你做,至于卖多少钱,宣传有什么功能,就看你自己了。”, ~+ v% S* e5 x  [( X+ O1 `
  律师:受骗者有权要求三倍赔偿
, R& c1 ]( G( r# Q5 V+ @! ~. `1 @  北青报记者就此事中出现的行为向京都律所的常莎律师进行了法律咨询。常律师表示该产品配方并未取得专利,所以相同配方贴牌不同商标的产品,并不违法。且该产品属于非国家限价产品,商家可以依据市场经济,自由定价也并不违法。  \7 E/ X: ?8 e8 M2 @
  但是生产商及销售商也就是代理商,都属于经营者。如对没有减肥功效的产品,宣传具有减肥功效,引人误解,属于虚假宣传。1 b# I8 T) ?2 }5 W, g. E
  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监督检查部门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广告法》也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的,由广告监督管理机关责令广告主停止发布,并以等额广告费用在相应范围内公开更正消除影响,并处广告费用1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依法停止其广告业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消费者有权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生产商及销售商连带支付购买价款三倍的赔偿。来源:北京青年报

160

主题

9337

回帖

4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积分
44504
发表于 2016-8-30 19: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微信的确不敢太相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秦岭网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58号
陕ICP备10002220-1~2号

GMT+8, 2025-5-7 06:19 , Processed in 0.12674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