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搜索
热搜: 户县
查看: 2577|回复: 2
收起左侧

古代家训中的官德教育

[复制链接]

591

主题

2343

回帖

1万

积分

陆.听雨闲人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39
发表于 2016-7-25 22:5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加强新时代领导干部的官德教育,提升领导干部的道德水平,可以从中国古代传统官德教育中吸取智慧。自古至今,中华民族都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中积累了丰富的家庭官德教育经验。家训是中国古代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散文、诗歌、格言等,也可以称之为家规、家范、家法、庭训和庭诰等。家训是长辈对子孙后代的教诲和训示,也包括兄妹、夫妻之间的嘱咐、勉励,是古人进行家庭教育的一种方法。我国家训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隋唐时期得到发展,五代时期有所衰落,到宋代随着科技与经济发展,大量家训作品出现,家训发展出现了新高峰。古代家训中官德教育主要体现为以下一些内容。
  以民为本的人文关怀。古代家训体现了传统以民为本思想,包含浓厚的人文关怀。司马光在《与侄书》中告诫后代为官要善待百姓:“倍须谦恭退让,不得恃赖我声势,作不公不法,搅扰官司,侵陵小民,使为乡人此厌苦。”陆游要求子孙为官要体恤百姓:“判司比唐时,尤幸免笞棰;庭参亦何辱,负职乃可耻。”胡安国《与子寅书》也劝诫子孙对百姓尽职尽责:“汝在郡,当一日勤于一日,深求所以牧民共理之意,勉思其未至,不可忽也。”
  由孝而忠的政治伦理。古代家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父慈子孝、孝悌为首的伦理思想,要求子女对家尽孝、对国尽忠。范质诫子诗中讲:“戒尔学立身,莫若先孝悌。”把孝悌放在了首位。司马光认为对父母的孝应该是:“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孝的范围扩大上升,就是对国家的忠诚。
  淡泊名利的政治修养。诸葛亮《诫子书》在当时就体现了去奢华存淡泊、宁静致远的家风。赵普告诫子孙淡泊名利:“吾本书生,偶逢昌运,受宠逾分。固当以身许国,私家之事,吾无预焉。”范仲淹教育子孙为官要清新淡泊,清清白白地立于人前。他在《告诸子及弟侄》中说:“莫纵乡亲来部下兴贩,自家且一向清心做官,莫营私利,当看老叔自来如何,还曾营私否?”以自己的清白行为来示范子孙。
  清廉公正的政治纪律。古代家训教育子女把清廉公正作为当官的基本原则。被称为“包青天”的包拯留下著名的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欧阳修的母亲告诫他说:“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朱熹也认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他用这句警语要求子孙遵循为官清廉的政治操守。
  慎重交友的政治规矩。古人对子孙交友也提出了原则和标准。朱熹对其长子讲:“交友之间,尤当审择,虽是同学,亦不可无亲疏之辨”。为此,他提出 “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谄谀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他认为应该与那些品行高尚、敦厚忠信的益友交往,而不能与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交往。司马光在《家范》中认为:“夫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毋正,犹生长于齐,不能不齐言也。习与不正人居之,不能毋不正,犹生长于楚,不能不楚言也。”指出与品行不端的人交往就会沾染上坏习气。
    古代家训中的官德教育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智慧,可以为今天领导干部加强道德修养提供借鉴。领导干部应端正从政理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保持用权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态度,坚持以德用权、秉公用权、谨慎用权。同时,还应学会“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自我批评、自我修养方法,锻炼情操和品德

160

主题

9337

回帖

4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积分
44504
发表于 2016-7-26 10:2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7-27 17: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的一年,新的气象,新的成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秦岭网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58号
陕ICP备10002220-1~2号

GMT+8, 2025-5-8 16:16 , Processed in 0.95820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