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搜索
热搜: 户县
查看: 17484|回复: 6
收起左侧

香芽嫩茶清心骨 醉中襟量与无阔

[复制链接]

21

主题

55

回帖

626

积分

贰.杏坛小葩

Rank: 3Rank: 3

积分
626
发表于 2016-6-26 09: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苏东坡曾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冬雪初霁的夜晚,诗人熟睡之时,一位美貌女子翩然入梦。她箬雪烹茗予诗人品,并以婉转歌声佐饮。诗人便于梦中写下回文诗。待得好梦初醒,却只记得一句“乱点余花唾碧衫”,于是将其续成两首完整的诗。

& L. a7 |! t. |8 m: _* l
汉服4.jpeg

' v/ F. I" P; \
     自古以来,茶,这神奇的东方树叶,带给世人多少舒朗与清雅的感悟。无论是在“野泉烟火白云间”的清幽之境,去“坐饮香茶爱此山”;还是在“半壁山房待明月”之时,以“一盏清茗酬知音”;抑或是“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享受一份内心的喜悦,都让人不禁感激造化,能将这份超然的味觉与心灵体验赐予众生。

( e% @( P5 W& s5 z4 V9 l8 W/ n
汉服9.jpg

) `) S' T" Q. l/ i5 x; Q9 q' u# S
     仿佛品茶的“品”字更多的指向人的心境,味道倒在其次了。好茶难得,而好的茶悟更加难得。世间少有之佳茗配以稀世珍贵之茶器,如若心内粗浮躁,一样是焚琴煮鹤。茶最懂得修行之道,烹煮之火急不得,啜饮回甘更急不得,唯有自在悠然,茶方能把最真的一面展现给你。独饮有独饮之自在,同品有同品之畅怀。无论溪谷青崖与茅屋野店,还是市井之中和高楼大厦,有茶的地方就是道场。

7 ]# c5 K$ Z( T+ K7 H
汉服5.jpg
) G  A% ?- L2 D
   适当的环境确实能为茶事锦上添花,使人回味不绝。茶等的是一个懂它的人,人等的是一杯倾心的茶,你若愿等,茶定不负你。

1 |7 K; {0 k5 ^# O: x# P
汉服6.jpeg
  {  m" P/ d; V: j
给自己一份闲适时光,我们一起约茶吧!
约茶地址 : 西安市户县秦宝花园7号楼
约茶电话:18192380446
约茶微信: yjsschatang
微信公众号: yijianshanshui
8 {0 X  Y8 B. c$ b( Y  I8 c
一间山水茶堂,我们在等你!
4 }$ e+ V3 R9 x7 H4 h4 {. c
     

- N! X' v8 J, c+ P- a" M6 a5 O# @" u% t) C6 }; ?( S

23

主题

165

回帖

1170

积分

叁.无畏牛刀

Rank: 4

积分
1170
发表于 2016-6-26 09: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6-27 18: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想不到楼主竟然也是文化底蕴深厚之人
新的一年,新的气象,新的成绩
发表于 2016-6-27 18: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乌台诗案发生后,苏东坡所写的诗词引用的典故转向隐晦,不少诗词的典故恐怕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出自何处,有的典故担心引起别人误会,于是突破他以前作诗填词的传统,在诗(词)句中加以自注,从某种角度讲,是为保护自己而采取的一种无奈的措施。这种做法在谪居黄州和惠州期间尤其突出。
2 a- S( S# ]# Q* K2 w
* D# O' t4 H- f% I元丰四年,苏东坡作《记梦回文二首》,叙说:“ 十二月二十五日,大雪始晴,梦人以雪水烹小团茶,使美人歌以饮。余梦中为作回文诗,觉而记其一句云‘乱点余花唾碧衫’,意用飞燕唾花故事也”,介绍了典故的出处。这样介绍有两个好处,一是说明回文诗是梦中所作,做梦是无意识的,有问题你来追究,因为是无意识就可能没什么大错。二是便于理解,减少曲解。8 C/ A' h6 x+ I, y' h

8 u0 |, A" x7 w0 E  w: }  @! x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唾碧衫。8 c4 d4 U' R5 O$ _4 K9 L
& }+ W3 n9 L5 M% r$ @
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Q' i9 t: ~5 `; E$ ^& ~9 d
+ U5 k( F" E" X: s4 k5 {. Y
(苏东坡《记梦回文二首》之一)
5 Q- Q0 v7 K4 n7 [+ m$ f2 Z1 b% E7 J: b9 L! P
“酡颜”典出《楚辞·招魂》:“涉江采菱,发扬荷些。美人既醉,朱颜酡些。”又见白居易《醉中戏赠郑使君(时使君先归,留妓乐重饮)》:“密座移红毯,酡颜照渌杯。双娥留且住,五马任先回。”“玉碗”指高档茶具,典出欧阳修《渔家傲》:“碧碗敲冰倾玉处。朝与暮,故人风快凉轻度。”又见李贺《过华清宫》:“玉碗盛残露,银灯点旧纱。蜀王无近信,泉上有芹芽。”见苏东坡《试院煎茶》“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我今贫病长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纤纤”,细微貌,典出(北周)庾信《徵调曲》之五:“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用此典是说女子沏茶时,茶水流得很细,时间很长。“水云”见李煜《木兰花》:“凤箫声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又见(唐)杨汉公《明月楼》:“吴兴城阙水云中,画舫青帘处处通。溪上玉楼楼上月,清光合作水晶宫。”“空岩”指岩洞,见(晋)王嘉《拾遗记·夏禹》:“禹鉴龙关之山,亦谓之龙门。至一空岩,深数十里,幽暗不可复行。”
/ m  R6 t) H% k' |  [9 Y
) i8 S7 x# X& `: m* G4 I7 ^“唾碧衫”即苏东坡在叙中所讲的“飞燕唾花”的故事,《资治通鉴·汉纪·孝成皇帝》和(汉)伶玄《赵飞燕外传》都有关于赵飞燕的记载,《资治通鉴》说:“上微行过阳阿主家,悦歌舞者赵飞燕,召入宫,大幸;有女弟,复召入,姿性尤醲粹,左右见之,皆啧啧嗟赏。有宣帝时披香博士淖方成在帝后,唾曰:‘此祸水也,灭火必矣!’”《赵飞燕外传》说::“婕妤事后,常为儿拜。后与婕妤坐,后误唾婕妤袖,婕妤曰:‘姊唾染人绀袖,正似石上华,假令尚方为之,未必能若此衣之华,以为石华广袖。’”3 Y9 ^# ^/ [. }, `. i

6 s( j/ U3 j8 O8 M从苏东坡要表达的内容看,诗的典故应出自伶玄《赵飞燕外传》,即皇后将唾沫唾到赵飞燕水袖上,赵飞燕说,姐姐唾沫染着水袖不要紧,它好像是石上开花,假若尚方署(制造帝王所用器物的官署)的工人照此绣制出来,一定会认为是石花广袖。
8 d" k- G1 Z7 R) o% B. M# J. F( ^8 o# S2 B6 j: A+ {
原来这个典故是说,皇后做了错事,妃子为皇后开脱解围,(宋)何薳《春渚纪闻·焦尾》说,“林宗折巾、飞燕唾花,皆以丑为妍也”就是这个含义。后世一些学者认为“飞燕唾花”是赵飞燕身上的香味,是错解了典故的原意。+ v- h/ ?+ V3 o6 \

* P' o6 k' }6 a9 b. ]/ c* j《记梦回文二首》之一写两个女子陪诗人饮茶,一位捧出定州官窑烧的高档茶具,为诗人沏茶,一位为诗人歌舞弹唱。沏茶的女子茶艺高超,轻点茶水,水面漂起小小水花,如飞燕唾花那样小,那样轻。歌女的音质优美,歌声轻扬,飘荡在云水相接的地方,使人回到在吴兴玉楼欢歌的情景,这时诗人突然掉进阴森冰冷的万丈深洞,惊醒之后方知是梦。9 O0 E. z3 O* g! V

# K" i  ]( v* b( }3 G) V吴兴即湖州,这首诗很明显是记叙做梦回忆乌台诗案前后的情景,但诗中只有一句是苏东坡在梦中所作,其余诗句为醒后补写,诗叙也写得很模糊,“梦人以雪水烹小团茶,使美人歌以饮”的“人”和“美人”都没有具体名字,给人以很多暇想空间。诗中引用“飞燕唾花”的典故,“飞燕唾花”写“人”(皇后)和“美人”(妃子)两个人的故事,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王闰之(妻)和王朝云(妾)。! \2 f) c& f7 y& n$ B$ M
- Z: ~+ ^$ |, y; l
现在将回文诗反过来读:6 y: Z' W3 c, i" Q+ d
; R+ |2 w: H' z& r  N3 e5 R) N5 ~
岩空落雪松惊梦,院静凝云水咽歌。5 G) L0 _& J8 L% Q  p2 r4 D

' n+ b4 c8 @2 x* n3 p7 x衫碧唾花余乱点,纤纤捧碗玉颜酡。8 i5 g+ H8 ?0 k$ o' m# H
4 \8 y. u+ [2 a& y" i- Z6 n' |2 T
“岩空”典出(唐)孙逖《和崔司马登称心山寺》:“岩空迷禹迹,海静望秦余。”“晴分五湖势,烟合九夷居。”“凝云”指琴艺高超使云不行、水不流,典出(唐)李贺《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水咽”典出(唐)李商隐《河内诗二首》之一:“鼍鼓沉沉虬水咽,秦丝不上蛮弦绝。”“灵香不下两皇子,孤星直上相风竿。”两皇子指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乱点”典出(唐)韩偓《横塘》:“秋寒洒背入帘霜,凤胫灯清照洞房。蜀纸麝煤沾笔兴,越瓯犀液发茶香。风飘乱点更筹转,拍送繁弦曲破长。散客出门斜月在,两眉愁思问横塘。”“纤纤”,女手柔细貌,典出《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玉颜”典出宋玉《神女赋》:“其状峨峨,何可极言。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温润之玉颜。”
) t9 E4 ^. \& q8 L, O- D+ u, A8 w+ Y% L
从用典上看,诗回读后仍是描述两个女子的美姿与技艺,与正读不同的是,这两个女子正是诗人二妃子,一为蜀桐,一为吴丝;一为江娥(即湘君),一为素女(即嫦娥);一为娥皇,一为女英;一为官家妇,一为青楼神女;她们不分尊卑,和睦共处,同事夫君,让诗人乐而忘忧。其中一妃是朝云,另一是谁呢?苏东坡未点其名,但已经相当具体了。
* x. ]7 c$ T1 D* s3 g4 t  s! W$ c! ]% x/ Q/ z4 `  G/ m3 Y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9 P  S+ ~. o, l9 M1 O- Q. a& K) `

7 u5 a  U# l, a! s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5 m" A* Y8 r. L2 `2 S1 R/ T' ?* u

" d/ e9 Y: k: J: `(苏东坡《记梦回文二首》之二)6 ^" @- Y% T; v$ W
9 r3 m5 ?' P# J: v. ~" [8 O! t
“空花”,即空华,佛教语,出自《楞严经》卷四:“亦如翳人见空中华;翳病若除,华於空灭。忽有愚人於彼空华所灭空地待华更生,汝观是人为愚为慧?”指隐现于病眼者视觉中的繁花状虚影,比喻纷繁的妄想和假相。典出白居易《读禅经》:“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空花岂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晴窗”典出(唐)杜牧《闺情》:“袖红垂寂寞,眉黛敛依稀。还向长陵去,今宵归不归?。”“长陵”出自(汉)刘向《九叹·惜贤》:“登长陵而四望兮,览芷圃之蠡蠡。”刘向在赋中表达对商周以来历朝含冤贤臣的惋惜。! ^: j+ Y4 d* E8 e" A$ {: m

: V( ^8 h7 ]+ N/ a# F) ]  x. K4 l从表义上看,这首绝句回忆在杭州时制作小龙团茶叶的情形及制作茶叶的秘方,实际是对自己平白蒙冤的感叹。再将这首诗反读:. `$ N  H. R8 s2 B2 v6 D) S! O% G

# ]- J1 Q# l" y! x窗晴斗辗小团龙,活火新瓯浅焙红。' v: ]5 V: R  a9 F8 S$ R4 @
/ k. g) p( t/ f  [* @9 x
江涨雪融山上日,缸倾酒尽落花空。' D1 m' r) z- {* j6 E

' ?2 X' f0 d0 M“斗”,斗茶,比茶的优劣。“碾”,碾茶,“辗茶为末,注之以汤,以筅击拂”。(宋)陶谷《苑茗录》:“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团龙”即龙团,团茶的一种。(宋)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太平兴国初,特置龙凤模,遣使即北苑造团茶,以别庶饮。龙凤茶盖始於此。”“活火”典出(唐)赵璘《因话录·商上》:“茶须缓火炙,活火煎。活火谓炭火之焰者也。” “江涨”,杭州江涨桥。苏东坡《杭州故人信至齐安》:“还将梦魂去,一夜到江涨。”“雪融”典出(唐)李商隐《蝶三首》:“远恐芳尘断,轻忧艳雪融。”描写诗人初到闺苑看见闺秀“见我佯羞频照影”的情景。 “酒尽”典出(唐)曹唐《小游仙诗九十八首》:“酒尽香残夜欲分,青童拜问紫阳君。”小游仙诗几乎囊括了唐以前数十位仙子的传说。“落花”典出(唐)皎然《晚春寻桃源观》:“细草拥坛人迹绝,落花沈涧水流香。”“全觉此身离俗境,玄机亦可照迷方。”1 n; X% v, ?0 `/ ]( i6 e/ m) _+ G4 {
; A$ V( S' d4 `( q2 E
   苏东坡为何引用“玄机亦可照迷方”?
新的一年,新的气象,新的成绩

21

主题

55

回帖

626

积分

贰.杏坛小葩

Rank: 3Rank: 3

积分
626
 楼主| 发表于 2016-6-28 10: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岭山人 发表于 2016-6-27 18:08# f, |% P0 i5 E  d+ C9 G8 M
乌台诗案发生后,苏东坡所写的诗词引用的典故转向隐晦,不少诗词的典故恐怕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出自何处,有的 ...
0 q5 N! ?  a+ ]* B- G. b

51

主题

1387

回帖

1万

积分

陆.听雨闲人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640
发表于 2016-6-29 16: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21

主题

55

回帖

626

积分

贰.杏坛小葩

Rank: 3Rank: 3

积分
626
 楼主| 发表于 2016-7-1 09: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9 s! d2 Q& J) _! A1 t/ ]- y, z
欢迎来一间山水茶堂品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秦岭网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58号
陕ICP备10002220-1~2号

GMT+8, 2025-5-2 09:50 , Processed in 0.568061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