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首《不足诗》写道:“终日奔忙只为饥,刚得饱来又思衣。衣食俱得双份足,家中缺少美貌妻。有了三妻并四妾,头无纱帽被人欺。六品五品觉官小,四品三品还嫌低。当朝一品做宰相,又想南面称皇帝。有朝一日当皇帝,又恨没有上天梯。上天梯子未搬来,一命呜呼归了西。”这首诗讽刺某些人得陇望蜀,贪欲无穷,永远不能满足,也从反面印证了知足方能常乐这一古训。
7 Z# A5 C$ j- d$ m9 Q" ?6 s, ^5 } 何谓知足?知足就是知道适可而止,不要让欲望膨胀,贪欲迷住了眼睛。“鹪鹩朝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对金钱、名利、权势、美色等方面的追求,都应有一个限度,超出了这个限度,就可能乐极生悲,痛悔莫及。在这方面,有两个故事,发人深思。
4 R X3 l( M9 s+ g5 W 其一,其哦那个人鲁弗斯的故事。鲁弗斯穷得连床也没有,只好躺在一条长凳上,他自语道:“如果我发了财,决不做吝啬鬼……”这时,魔鬼出现了,对他说:“我可以让你发财。我给你一个有魔力的钱袋,这钱袋里永远有一枚金币,取之不尽。但在你觉得够了时,就要把钱袋扔掉,才可以开始花钱。”鲁弗斯不停地从袋里取钱,不吃不喝,总觉得还不够多。最后,金币堆满了屋子,人却饿死在长凳上。( q6 l. s# n% k+ o: j/ g4 \' {
其二,富人帕霍姆的故事。帕霍姆已经很富有了,为了得到更多的土地,他去向巴什基尔人买地。巴什基尔人的首领告诉他:“我们卖地是按天算,在一天时间里,你能圈多大一块地,它就属于你。但你必须在日落之前回到起点,否则就什么也得不到。”第二天早晨,帕霍姆从一个小山岗出发,为了得到尽可能多的土地,他走得很快很快,很远很远。当他终于在日落之前登上山岗时,由于过度劳累,当即吐血而亡。
9 n; X8 [. W" t! A; z: h0 f3 V. M9 q 普西利亚说:“贫穷者希望得到一点东西,奢侈者希望得到许多东西,贪婪者希望得到一切东西。”当金钱蒙住了我们的双眼,贪欲吞噬了我们的心灵,我们的生命也就被锁进了囚笼,成了永无止境的贪婪的牺牲品,快乐也就无从谈起。
1 E- p, A L% M 当今中国,许多人欲壑难填,贪得无厌,害人害己,天怒人怨。2 u" g) O: i, B% f3 }
劣迹斑斑的贪官污吏,收受贿赂,来者不拒,买官卖官,翻云覆雨。像柳宗元《蚹蝂传》中所讽刺的蚹蝂型官员一样,日思高其位,广其财,最后,为了金钱和权势,断送了锦绣前程,葬送了卿卿性命。
7 ^# K* i2 K2 J) Z3 ]! O 众所不齿的不法商贩,不是想着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商品市场,谋取正当的商业利润,而是无视他人利益,无视社会公德,无视商业道德,只想着发大财,求暴利。注水肉,毒大米,假农药,假种子,劣质奶粉,腐败食物,都成了他们谋取利益的有力武器。这种危害他人的短期效应,最终断送的只能使他们自己。
4 ]. a& v# f# T9 l2 Z 形形色色的犯罪分子,不满足于用诚实劳动、个人努力改善现状,改变命运,或持凶抢劫,刀头饮血;或坑蒙拐骗,丧尽天良;或制毒贩毒,孤注一掷。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除了侥幸和痛悔,他们哪里有真正的快乐。) ]( x4 T, W2 Y
知足方能常乐,不是让我们时时知足,事事知足。只是要我们看守住物欲这个魔鬼,不要让它放纵无羁,为害社会,危及自身。至于对知识、对事业、对精神的追求,每个人都应永不知足。只有这样,个人才能发展,社会才能进步。
h) X( d, S$ w7 X, X4 {( h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既是财富最多的人,又是捐资作慈善事业最多的人。他表示:决不将全部财产留给儿子,而是要将绝大部分奉献给社会。这样的知足者,他自己快乐,别人也因他而快乐。
6 s1 u8 b! d7 j8 A& a 知足者,珍惜上帝所赐,珍惜现有的一切,不怨天,不尤人,心气平和,恬然自适,因此,能获得更多的人生乐趣,能更好地享受人生。
2 f) }" D8 J- c' e4 b6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