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日趋发展,人民群众选择出行的方式呈现多元化,但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出行时首选的还是公共交通运输。出租汽车作为城市公交运输系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示城市文明的“窗口”,是一道流动的城市风景线。 然而,我县出租汽车驾驶员的个人素质和服务质量,实在令人不敢恭维。近几个月以来,出租车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满城风雨,直到目前此影响还未消除,出租车服务依然如前,车难乘、脸难看、话难听等现象常常遇到,成为了街谈巷议的焦点。 就在前不久的某天晚上,我在大十字乘车至人民路十字,这一短短的路程,司机的怨言不断,抱怨政府部门没有将经营权交给经营户个人、抱怨公司的管理费用太高等等。回家后,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复,试想,经营权现在是政府的,你经营户还是想罢运便罢运了,在你为一己私利而无理取闹时,你将群众的出行和我大户县的形象置于何地?如果将经营权交给你个人,户县人民的出行还怎样保障,政府对出租客运这一行业还怎么管理? 我个人认为,政府对于出租客运行业管理的困扰在于,出租车不仅是单纯的经营性行为,也带有公益功能属性。政府既要满足出租车司机的利益诉求,还要考虑城市交通管理的需求。它既是经营性的,但同时又承担了一部分城市公共交通的功能,所以必须在两边之间找平衡。去过上海的人都会对上海的出租车印象不错,服务规范、不拒载、不绕路、不宰客、打表计费、有发票、司机不会乱讲话、对乘客有礼貌。之所以这样,一个离不开的原因就是,上海的出租车行业,国营公司的车辆至今仍然占到七八成。而在那些“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城市,基本上完成了私有化,但多数给人印象不佳。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国有公司在承担政府规定的社会责任方面,要比私营公司更积极主动,管理也更加规范。对政府管理而言,也更容易在商业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做到平衡。 就此看来,公车公营模式是我国出租车经营模式发展的主流方向。在此,强烈呼吁政府部门将我县出租车经营模式转变为公车公营模式,出租车司机在享受优厚待遇的同时也承担了必要的义务,这样就在公共利益和群体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我相信,那时我们将迎来出租客运行业的春天,那是一个健康的、有序的、是一个真正为人民群众的出行提供舒心便捷的服务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