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观沧海 于 2016-1-5 00:04 编辑 # c" G Z+ O! [, c; O; L
. h5 Y" j4 \5 V, ^" R0 x
山有枢. m/ Z; p, x0 q; L
山上刺榆生,湿地白榆长。
6 S6 P {) f$ Q* R7 C! K 你有衣服又有裳,为何不穿放衣箱?8 X2 x/ b5 U8 r: w" t
你有车来又有马,为何不用闲一旁?
9 [4 W8 g: U) M. T' w 忽然一天你死去,徒让别人把福享。3 ^+ V2 i, `& O7 Q% k
: i& ^- I) w/ n: F L2 t4 w0 x- ]
山上栲树摇,湿地杻树好。+ ~ A; }, y+ X S. X0 \% `
你有庭院又有房,为何懒得去洒扫?
: S1 B3 n$ ]* i5 d8 g+ Z' A- ~0 W+ F$ |4 ^ 你有钟来又有鼓,为何不见把它敲?
8 g$ k+ F& H# ~- z0 D |; T 忽然一天你死去,他人一揽全承包。
; o' q( H" z# ^% W9 A2 `7 p+ w3 j4 c5 o: h) B2 b0 B" Y8 S
山上漆树高,湿地栗树茂。
/ R% l- P* o: _ 你有美酒和佳肴,何不天天鼓瑟乐逍遥?& ^' u- m; P5 q4 I, x0 n3 Z7 @
姑且趁机寻开心,姑且长日把暑消。
) P' K0 \% J ] 忽然一天你死去,他人喜鹊占鸠巢。" ^1 j! N |- R* l8 S3 j
原诗:《诗经﹒唐风﹒山有枢》
9 p+ B3 H+ K" x( U" c 山有枢,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娄。
3 _2 I1 P" g9 M( N- {& l 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宛其死矣,他人是愉。
z4 I5 q3 f; X X2 |/ u9 Q* z- b1 r1 s! k8 q7 s
山有栲,隰有杻。子有内,弗洒弗埽。
) ^9 {1 d1 D+ O, P$ a3 C" B 子有钟鼓,弗鼓弗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
* M1 E) d0 S5 {$ \. L9 {$ e2 v/ x0 }* y8 B: b3 J& K
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
! \" y& r6 K* |$ ~ 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7 C) t0 B4 F I, N' h+ |& |& L
沧海诗评:
) w" w8 G- X' K 这首诗的主旨,一般认为是讽刺吝啬。主人公应该是一个家境优裕的贵族,衣服车马,应有尽有,房子钟鼓,无所不备。但是,他显然不懂得享受,让这些东西长期闲置,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让人惋惜,也让人质疑:放着这么多好东西不用,你要把它留给谁呢?
9 O# M$ T" j2 F# q2 u7 p; N8 z! j 这让人不由得想起中外几个典型的吝啬鬼、守财奴的形象。
# _8 B% {/ _5 M r- p( b* } 英国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虽然腰缠万贯,却从不享用,一心想着放高利贷。他极力限制女儿杰西卡与外界交往,逼得她带着钱财与情人私奔;无情地虐待克扣仆人,甚至连饭也不让人吃饱;十分痛恨慷慨大度的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想要置之于死地。他的贪婪、吝啬、冷酷和狠毒,使人心有余悸。
* _. \# \7 g i 法国莫里哀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贡,爱财如命,吝啬成癖。他不仅对仆人及家人十分苛刻,甚至自己也常常饿着肚子上床,以至半夜饿得睡不着觉,便去马棚偷吃荞麦。他不顾儿女各有自己钟情的对象,执意要儿子娶有钱的寡妇,要女儿嫁有钱的老爷。当他处心积虑掩埋在花园里的钱被人取走后,他呼天抢地,痛不欲生。在法国,阿巴贡几乎成了吝啬的代名词。
9 W/ o0 z0 Y$ T9 n 法国巴尔扎克小说《守财奴》中的葛朗台,爱财如命,见财如狂,“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著狂”,金钱已经使他异化。他为了财产竟逼走侄儿,折磨死妻子,剥夺了独生女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不许女儿恋爱,断送了她一生的幸福。弥留之际,当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时,他竟想把金十字架抓到手里,结果送了性命。人本应支配金钱,他却甘心情愿地做了金钱的奴隶。
- i. S1 t, S* z( \ 俄国果戈里小说《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实为富豪却形似乞丐。衣服很象一件妇人的家常衫子,且沾满了面粉,后背还有一个大窟窿。颈子上也围着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是旧袜子、腰带还是绷带?不能断定,但决不是围巾。对自己尚且如此吝啬,对他人就可想而知了。女儿成婚,他只送一样礼物——诅咒;儿子从部队来信讨钱做衣服也碰了一鼻子灰。他的粮堆和草堆都变成了真正的粪堆,只差还没人在这上面种白菜;地窖里的面粉硬得象石头一样,只好用斧头劈下来......这是财富的积累者,也是暴殄天物的浪费者。; R- o) A0 x" s' t3 p R. A* B
清代吴敬梓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临终之际,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妈等人都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中,最后还是小妾赵氏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吝啬谨细的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j0 k# c v9 Z. h# J" c) D+ A4 k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首诗的主旨,也可以认为是对工作狂的劝诫。他们忙于事业,忙于家庭,忙于赚钱,积劳成疾,累坏了自己的身体,还没来得及享受自己创造的财富或成果,就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特别是有些人年纪尚青,前途一片光明,却早早夭折,让人无限叹惋。古代多少开国之君、有为之臣,当今多少行业中的精英、家庭中的顶梁柱,他们不幸早夭,留下了多少遗憾!想想年富力强、大有作为的周世宗柴荣,才智超群、算无遗策的三国第一谋士郭嘉,就知道这种劝诫有多么沉痛。曹操哭郭嘉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这种痛悼之情,应该代表了许多痛惜者的心声。清代陈继揆《读诗臆补》评《山有枢》说:“危言苦语,骨竦神惊!”真是独具慧眼。
7 T; M( l! }# E( H' A' H2 [ 守财奴、吝啬鬼之类,说到底是有钱人的事,而且只是其中的极少数。对我们普通人而言,最重要的是珍爱生命,劳逸结合,张弛有度,该享受时就享受,探索一种更合理、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我们的人生更为丰富,让我们的生命更有韧性。
: K& I/ Z, x: `9 U* i! Q, f6 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