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农村网收到来信,反映户县庞光镇竟出现“怪事”,十年前镇政府就将老人住的土坯房定为“危房”,2009年老人在给自己重新划拨的庄基地里盖房,盖了6年竟还没完工,到现在还住在老旧的土坯房里。 % z4 r! i7 \8 k
 + K! Q( s" {! v/ ~9 p
“危房”外部杂草丛生 3 e/ u/ h. _+ c2 H' t
究竟是何原因引发如此“怪事”?11月10日,记者带着疑问来到户县庞光镇化丰村村民邓世民家中一探究竟。 ; D/ E# P7 |& H- V( J
无“路”庄基地 难倒老农邓世民, D! Q% b7 [; } S
5 P( t2 E0 x! G “一赶上下雨,就成了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66岁的老人邓世民指着自己居住的土坯房说道。记者看到该房房檐多处已经严重变形弯曲,外墙已经是遍体鳞伤,裂纹和破洞处处都是,墙体上能明显看见漏雨时冲刷的痕迹,屋内光线灰暗,墙体也发黑,很难想象一家8口是如何在这低矮破旧的土房中生活。) x7 H$ i/ @5 n$ c
% i: ?$ D) n2 W% v o! Y
- x# J \2 r" w$ z 村民邓世民接受《陕西农村网》记者采访
( r! L4 }* m$ R q3 y$ F4 ` + p k# R1 W- L% \2 }; A
村民邓世民土坯房墙已变黑
2 p- L: L2 u6 h+ ]0 z7 w 老人邓世民扎起板凳,吃了口烟,将此事的来龙去脉向记者娓娓道来。这老房子是解放前修建的,本身是土坯房,加上年久失修,现在根本经不起连阴雨的考验。十年前,镇政府就鉴定该房为“危房”,为了解决住房问题,村上很早就将庄基地划到村主任家对面,但村主任考虑到此处盖房会影响自己家的视线,就私自做主将原定地点改到了路东,也就是现在建成一半的位置。“房子从2009年开始盖,村主任说要盖到路东,就牵扯要给耕种这块地的村民交认产钱,一年548元,”邓世民拉高了嗓门,“村主任当时给我说只需认产两年,等到村上整体变地时间把地一变,以后就不用再认产了”,但一晃邓世民已经交了三年认产钱,却还是没有等到村主任所说的“变地”。 / m9 f; r( ?! b0 R& Y2 u" P
 - d% A/ h# K/ z
村民邓世民家人在干活 / f$ t9 C* D# C

5 r' o6 P& L+ p- J 村民邓世民家中一角 4 R8 S3 s0 J/ q, P1 R# {& }, x
“2009年村上就已经批了你的庄基地,为啥房子到现在都没有盖完?”记者问到,邓世民继续向记者诉说,“现在我要修建前房和院墙,村主任挡住不让盖,原因是这排桩基目前有6家人,我在靠近路口位置,要是我的房子和院墙一盖,里边几户村民就无法出行,我认为这完全是村上当年划拨庄基地时没有考虑门前道路造成的。”整整6年时间,就因为这门前无路,邓世民一家就只能住在“危房”里,过着风吹雨打,日晒雨淋的日子。 & h, h6 E4 ? B% v

) k- J! Y* v5 Q- Z3 W 村民邓世民家中一角 D7 h! l- u) H1 `. ~

/ f4 L! d- N4 G3 U3 ?6 | 村民邓世民家中一角
; ^7 H8 |2 C1 s" v 庞光镇政府:要么留“路”要么再等一年
6 |6 Y' q& @2 i1 f N. m 随后,记者来到庞光镇政府,联系到乡镇岳副书记和村主任(木生权)进一步了解相关情况。“作为乡上的副书记,我只能起到督促的作用,具体问题还得由村上干部决定。”副书记岳某表示,“前段日子,他们村委会也专门召开三委会研究过此事,最后得出结论,第一,如果要现在盖房,就必须从院子中间留出2.5米宽的路,让村民出行;第二,如果想一次到位,就得等到明年7、8月份,高新征地款拨下来后解决门前道路赔款征地问题。”
! A: G1 | n; [ V0 a" i( h
% [' P, U- ^3 @+ R7 L5 G/ Q$ Y4 Y 村长(村主任)木生权表示,“现在老人并不是真的无家可归,是有处住的,路的问题要等明年西高新征地款赔付后,村上肯定要变地,变地就肯定要解决这件事情。”记者问及为何在当初划拨庄基地时不将“路”考虑进去,村主任也坦言,这确实是村上的失误,但目前,解决此事的办法就是村里开会商讨得出的两种方案,他表示会再次组织召开村委会研究。
# I2 T- Q+ L, F1 s6 ~ m# X( T+ X* d7 o3 C8 D0 C
原本“危房改造搬迁”就是民生大事,可为何化丰村当初在规划庄基地时没有提前规划出行道路?原本“危房改造搬迁”是一件刻不容缓的惠民大事,为何化丰村没有及时“变地”,将此事一拖再拖?邓老汉到底何时才能摆脱“危房”搬进新家?本网将继续关注。
- Z" s% P6 f- | g6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