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观沧海 于 2015-10-29 00:32 编辑
8 J3 q* \- V" O( J$ ~8 M, _5 {$ Y9 d$ Q1 V) _8 j
黄鸟
2 l9 S* {8 P4 o" H$ [! b9 W9 D 黄鸟鸣声凄凄,落在酸枣树里。
# O F; |$ }+ u$ v( ?1 ?) q, s! W 谁为穆公殉葬?大臣子车奄息。
' O* q$ [: M+ I 这个子车奄息,人才百里挑一。- M% ~* q3 V5 i7 ~
走近深深墓穴,发慌浑身战栗。
( r4 M- Q+ n4 k8 s% o7 d% l/ N& ` 叫声苍天在上,为何好人归西?
, y! b3 c4 z( l0 a$ V; w 如能换他性命,愿用百人相抵。
& _7 X& t, `0 v! J1 o$ B w1 B. }# f1 d1 G5 \- P
黄鸟鸣声凄凉,落在桑树枝上。5 y2 F: \9 v+ Q. C% t: k
谁随穆公殉葬?大臣子车仲行。5 F' S8 p& A: R, m% y
这个子车仲行,要比百人还强。
& M% B5 h1 G' c* d7 c m 走近深深墓穴,浑身战栗发慌。6 b% G% s0 C7 [1 T% q5 k1 J
叫声苍天在上,为何好人命丧?9 y( V) M$ r1 I8 q! Q) `2 U
如能换他性命,愿用百人抵偿。
- {: `) T" O. e7 b# }7 \3 P0 l6 R! r9 y7 _4 j$ c8 A* j
黄鸟鸣声凄楚,落在荆树枝头。' N; N0 g0 L4 p+ H
谁陪穆公殉葬?大臣子车鍼虎。: \5 Y! @2 U. b7 k3 r+ x) z$ p
这个子车鍼虎,要比百人勇武。
; u# {5 n$ _- ? 走近深深墓穴,惊慌浑身发抖。9 z6 I- y8 o9 ?
叫声苍天在上,为何好人命丢?
# G$ c5 i; _2 \7 T5 ^8 b 如能换他性命,愿用百人来赎。
% y' G; P! P, y6 m) v v( `原诗:# m- i; p+ S) Q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 F/ O9 o' @. X4 J0 M5 @$ u& x
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 e$ H( A, ^, s, g& S, t8 P7 T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0 z! E/ k1 k" o0 \" K6 p% \
+ S$ E: b8 q& i- ]+ K' `2 u 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
) V# b8 ~! j# t$ l7 l6 v, V 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栗。 l! A& e! k. n0 F9 l6 X' G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 }' |- K3 Y, _# Z( O
6 K& h. k+ p' [- i. l8 {3 S1 }
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针虎。
5 S6 t4 Q5 _# v$ M7 q6 @2 p 维此针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2 o) P$ R. Y6 z4 @' ~3 L* h C0 [* {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6 }7 {* `/ D% L+ c. m5 o* X
沧海诗评:+ ~# g1 d( g _# u/ G% ]( @
《史记•秦本纪》载:“三十九年(前621年),缪(穆)公卒,葬雍,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鍼虎亦在从死之中。秦人哀之,为作歌《黄鸟》之诗。”诗中描写三兄弟殉葬时的情景,表现了对三壮士的哀悼和惋惜,也表现了对惨无人道的殉葬制度的无比愤怒和强烈抗议。诗以黄鸟止于棘树、桑树等不适合鸟儿栖息的树木,暗示了子车氏之子殉葬的不得其所,渲染出一种强烈的悲剧气氛。
2 S1 d- C% S( o& u& M' `7 q% j 当鲜活的生命被任意宰割的时候,当美好的生命横遭摧残的时候,当可爱的生命不幸夭折的时候,我们除了悲痛,更有愤怒与控诉。明成祖朱棣本是一位了不起的民族英雄,打击蒙古族侵略居功至伟。但是,因为对拒绝帮自己写即位诏书的方孝孺施行了灭十族的残忍举措,让后世将他归入到杀人恶魔之列。“三一八惨案”中,刘和珍在请愿时被子弹和棍棒夺取了性命,那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面容如昙花般黯然长逝,鲁迅先生出离愤怒,写下《记念刘和珍君》。沧海赋诗评曰:
4 t& v$ E1 Z1 n: \ 态度温和常微笑,勇毅干练志节高。6 {" I) u \; K( A) I5 C! f
执政府前喋血逝,百身莫赎泪淘淘。4 B ~+ j0 F# w
殉葬的恶习,春秋时代各国都有,相沿成习,不以为非。《墨子·节葬》篇即云:“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秦国的人殉制度,始于秦武公,当时殉葬的有六十六人。到秦穆公,达到一百七十七人。而到秦始皇,更是登峰造极,“后宫皆令从死,工匠生闭墓中”。
6 Y/ |! f* T/ W9 h: s0 w 秦穆公是一位公认的贤君,在历史上留有赫赫英名。但是,用活人殉葬,特别是让秦国“三良”这样出众的人才陪着自己去死,则成为他一生中最大的败笔。秦穆公算不算春秋五霸之一,历史上一直没有定论。《春秋传》直言:“秦穆公之不为盟主也宜哉,死而弃民。”朱熹说:“君子是以知秦之不复东征也。”可见,对穆公用活人陪葬这件事,历代秉持仁者爱人观念的君子,切齿痛恨到了何种程度。视人命为儿戏的人,对生命缺少敬畏之心的人,应该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这就是《诗经•黄鸟》对所有漠视他人生命者的怒斥和警示。, c" l. H B4 A: q6 M7 _0 J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