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发生在西府宝鸡的故事,但是,在户县也广为流传。
[/ }; e& ~7 y, i1 x' R9 U, W 党阁老,即党崇雅,字于姜,宝鸡县蟠龙人。生于1584年,卒于1666年。仕宦于明末清初,因在清代被授国史院大学士而“入阁”,当时年事已高,故人们称他为“党阁老”。- ]; J9 u0 f6 {7 C6 y' k
党崇雅其人其事,在宝鸡乃至整个关中都流传很广。有名的故事之一是进贡萝卜。宝鸡有一种“愣头青”萝卜,很好吃,被列为贡品。但因为路途遥远运输不便、萝卜难以贮藏容易康心等原因,进献萝卜成了当地百姓的负担。于是,他私下告诉家乡人,进献贡品萝卜时,特意找一群患有甲状腺肿大(俗称瘾瓜瓜)症状的人运送进京。皇帝感到奇怪,就问每人脖子上缀着一个肉葫芦是怎么回事。答曰:“因为吃萝卜,才得下这种病。”皇帝惊惧不已,立即下令免贡。于是,宝鸡人免除了进献萝卜的负担。
% q5 C5 v: T O8 V 另一则故事讲的是党阁老卖棒槌。有一年,党阁老回家省亲,要给老娘做寿。一天他身穿便服,在路边闲转。忽然听到身后有人喊:“老哥,帮个忙!”他回头一看,只见一个四十多岁的人,推着一车棒槌上坡,累得满头大汗,坡陡推不上去。党阁老帮那人把车子推上了坡。放下车子,那人擦着汗说:“多谢多谢!多亏你老哥帮忙!”党阁老身为高官,多年来人们见到他不是称阁老,便是叫大人,今天有人称他老哥,觉得格外亲热。闲聊中又得知这人姓赵,家境穷困,又有老娘在堂,就有心帮他。于是告诉他说:“再过三天,就是九月二十三,到那天,你推一车棒槌到我们村里来卖!保你卖个好价钱。”& J; g6 e5 o5 |- a5 g
九月二十三,是党阁老母亲寿诞之日。这一天,从朝庭到省、州、府、县的众多大小官员都赶来给党阁老的母亲贺寿。临近中午,老赵推了一车棒槌赶来。党阁老热情招呼,称兄道弟,并向大家郑重介绍这个兄弟,又当众表示:初次见面,赠送在座的官员每人一把棒槌,作为见面礼;回不回礼,悉听尊便。贺寿的大小官员谁能不巴结党阁老?谁又好意思当众不回礼不给钱少给钱?于是,一车棒槌,片刻卖了个精光,并卖出了天文数字。8 P* e% ^+ ?, ~# ^) C- c5 z
党阁老是明末清初三朝元老,一生风风光光,但儿子却不争气。据说,党阁老老年得子,由于娇贯,儿子长大后整天游手好闲。他晚年辞朝回乡,虽带有万贯家产,却常常为儿子叹惜忧虑,怕自己百年后儿子将这份家产踢腾干净。他思来想去,想了个办法,盖房子时,偷偷在每根椽缝塞上金条,地面铺的砖底下也藏了金银钱财,给门口照壁里、自己的坐像下都藏上金银。。党阁老想,即使儿子败家,到了没钱花的地步,扒房卖地,拆一根椽,动一块砖,也够他花了。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党阁老去世后,儿子没多久就把钱花光了,卖房子时懒得去拆砖拆椽,整座卖给了别人。买主说你将你先人坐像带走,结果他将先人坐像用绳子一捆,背到背上头也没回就走了,坐像下面的金银全留给了买主。最后穷困潦倒,落得无立足之地。 至今在关中西府,一提“党阁老后人”,人人都知道是“败家子”。谁家出了败家子,就说那是“党阁老后人”。
]: c' [, G* C% t9 N0 G( D- _ 观沧海评曰:5 |5 W% \& l0 C0 |. T Z* b x
为教儿孙不受贫,千方百计攒金银。4 P# j+ s, N2 R( q# K% i
吃喝嫖赌片刻净,徒留笑柄戒后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