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观沧海 于 2015-7-19 16:22 编辑 ' ? D2 e6 |4 C
l7 y2 o7 N$ [8 ]五、“僧”与“鸟”
. p7 {: K) R; h “鸟”这个字有一个意思,在中国俚语中颇为不雅,有骂人的味道。苏东坡想用此一字开佛印的玩笑。苏东坡说:“古代诗人常将‘僧’与‘鸟’在诗中相对。举例说吧:‘时闻啄木鸟,疑是叩门僧。’还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我佩服古人以‘僧’对‘鸟’的聪明。”
9 D6 e. g. s) n& U 佛印说:“这就是我为何以‘僧’的身份与汝相对而坐的理由了。”
) F3 V2 s2 n8 c$ K- I+ g4 W1 E六、八风吹不动
, m3 I" D4 g( k$ q; B 宋朝苏东坡居士在江北瓜州地方任职,和江南金山寺只一江之隔,他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经常谈禅论道。一日,自觉修持有得,撰诗一首,派遣书僮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印证,诗云:
4 T# l3 O. i# D; R- j& @2 M4 ?1 x( y 稽首天中天 毫光照大千
' s& Q6 q% S( P2 s% A 八风吹不动 端坐紫金莲
9 ]3 [- [; d# G7 S$ u7 a9 ~ (注:八风是指吾人生活上所遇到的“称、讥、毁、誉、利、衰、苦、乐”等八种境界,能影响人之情绪,故形容为风。)
0 X4 Q- {8 V- w 禅师从书僮手中接看之后,拿笔批了两个字,就叫书僮带回去。苏东坡以为禅师一定会赞赏自己修行参禅的境界,急忙打开禅师之批示,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放屁”两个字,不禁无名火起,于是乘船过江找禅师理论。
: U9 o9 | F! q( M0 I& I' z2 b 船快到金山寺时,佛印禅师早站在江边等待苏东坡,苏东坡一见禅师就气呼呼的说:“禅师!我们是至交道友,我的诗,我的修行,你不赞赏也就罢了,怎可骂人呢?”
; j( t& G% K: W; W' M* y4 O 禅师若无其事的说:“骂你什么呀?”
" l. i9 O1 }& X* X 苏东坡把诗上批的“放屁”两字拿给禅师看。( J6 N6 Y9 ^( A3 v1 p4 _
禅师呵呵大笑说:“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屁就打过江”了呢?”
8 A1 Z. d% A# A3 r, N( ?9 C" u 苏东坡惭愧不已。7 R( M' \3 I: O* b" a0 U
修行,不是口上说的,行到才是功夫。
6 d2 ~. @: e+ B- s+ N 七、暗助新郎: T( h! Q6 q( r) k { _ E% j
秦少游娶苏小妹时,被一难再难,及至新房门口,苏小妹再出一联:闭门推出窗前月。8 \- h. h9 G' _0 t0 a
秦观思索良久不得下联,苏东坡有心相帮,在远处拾一石子远远丢进湖中,秦少游受到启发,冲口而出:投石冲开水底天。$ X8 Q+ F) H$ F+ y, J( |( C
八、学无止境2 v0 R. Q: N! {$ T8 E
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作文,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自矜之情亦随之而萌。5 b. B. O7 O' O7 ^5 o' x) O5 M
一日,苏轼于门前手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尽"与"遍"对,活画出苏轼当时的自傲之心。没料到,几天之后,一鹤发童颜老者专程来苏宅向苏轼"求教",他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苏轼满不在乎,接过一看,心中顿时发怔,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心高气傲的苏轼亦不免为之汗颜,只好连连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飘然而去。
: M& T+ E5 F h, |8 q% r 苏轼羞愧难当,跑到门前,在那副对联上各添上两字,境界为之一新,乡邻皆刮目:"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 Q9 g/ }( k; H, ^% k" L& i" N% j!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