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户县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南依秦岭,与安康市宁陕县秦岭分水岭相接,北临渭河,与兴平市、咸阳市隔河相望,东以高冠河、沣河为界与长安毗邻,西与周至县相接。户县自古为京畿之地,夏时为“有扈氏国”,商为“祟国”,周设“丰京”,秦时改“扈”为“鄠”,秦汉时为皇家上林苑,汉初置县,解放后改名为“户县”。户县山川秀丽,物产丰富,自古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有“银户县”之称。解放后以大地园田化建设享誉国内,以“农民画”蜚声中外。新时期在全力打造富有现代新区和山水人文魅力的第一画乡!
& d# P3 D) l+ ?+ q1 g 户县秦岭终南山从广阔的平原拔地而起,峰峦叠翠,奇险秀美,加上户县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明,更是为户县秦岭终南山注入了深邃而浓厚的文化内涵!其中,户县“四大名山”则最具代表性。
) ^; w6 o5 z5 w. P; |: I% }* B 户县第一名山:“紫阁青冥”0 U9 g. T% a% T! F$ y% L
紫阁峰位于户县东南二十公里的紫阁峪内,距峪口十余公里,海拔2150米。古时称紫盖山,因形似女人紫色头盖而名。每当晴朗之日,观紫阁峰,阳光灿烂,紫气腾升,峰面如紫色阁楼,于是改名为紫阁山。《雍胜录》载:“紫阁峰在户县东南,旭日射之,烂然而紫;山形上耸,若楼阁然,故名。”。从古城西安出发向南走西万路到达环山旅游路,然后向西行不远就到了户县境内,远望秦岭终南山,但见群峦中有座奇特的山峰,形似一擎天仙人掌,依峰峦而起,势壮冲天。峰面西北两侧,断层绝壁千仞,似刀砍剑劈,奇险峻峭。这就是有名的紫阁峰,古有“紫阁仙掌”之称,向有“终南名山之首”之谓。: A# i- z$ z0 m+ ?5 u
紫阁青冥为户县古时十二景之一。紫阁峰北接白阁峰,南望黄阁峰,西南与凌霄峰相对。 , {; @* \9 h5 U/ Z' d9 ~; }' @
紫阁峰山势高峻挺拔,景色优美,先有北周时的法藏在此修行,后有唐时的许多高僧前往静修,自六朝以来,至于唐、宋、明、清,向为士大夫涉足寄情之去处。唐至明清,从李白、杜甫、韦应物、岑参、贾岛到北宋范中俺、李騊、程颢、章惇、康海、王九皋、熊子修、韩期维、王九峰、薛昌朝、王心敬以及明清时王久思、王心敬等,都写过有关紫阁峰的诗句。据有文献记载有关呤诵紫阁峰的诗就达三十四首之多。其中有一首较为代表的是北宋程颢作的游紫阁山描写了紫阁峪雾雨寒冷及山峰险峻的景色。诗中道:仙掌远相亲,萦纡石度桥。瞑云生涧底,寒雨下山腰。绿色千层乱,天形一罅遥。吏纷难久驻,回首羡渔樵。
& q9 p- D- j/ ~: M% k' V 站在紫阁峰上,环望群山峻岭,俯视关中大地,万种景象,尽收眼帘。西北向,圭峰山距西相遥,西南向,万花山峰俯首相迎,南向灵霄峰,招手相对,北向白阁峰,低头相依,东侧黄阁峰,林中藏头隐峰。正如邵谒赞紫阁山诗曰:“壮国山河倚空碧,迥拔烟霞侵太白;绿崖下视千万寻,青天只据百余尺。”
" {0 G+ b& F5 l' I A 紫阁峰附近有名的景点和古迹有:大圆寺、剑插瀑布、宝林寺、敬德塔、摩崖石刻、饮马池、瓮城瀑布、张良洞等。 ) X5 o+ _; x. y& K
上紫阁峰有三条路线:一条为古官道,从紫峪东坡梁上攀越,路较平缓些,但路程有些远,一般需要两天行程,是古代主要景区道路;一条是从太平三桥峪上,路程也比较远,山路早已荒废,少有人走;再一条是从紫阁峪上,沿路风景优美,路程也短,但坡陡路险,非常难走。
4 m6 |% e1 a: p" [" }; @ 户县第二名山:“圭峰夜月”- s2 S1 p y2 K7 L K6 e+ ^
圭峰山位于户县东南17公里的太平峪西侧,海拔1498.2米,从北面观,似古代圭玉。民国二十二年《重修户县志》曰:“山峰重叠似圭”,故谓之圭峰山。当地人喜欢称尖山。圭峰三面临空绝壁,南面一岭相连,可攀上峰顶。圭峰在唐时即为名山,因唐时名僧定惠法师曾在山上建寺(圭峰寺)并从事禅诵而得名。
) s& ]' y" w) u, Q4 H 圭峰山上有池,秋月射之,澄澈如镜。《重修户县志》记载:“圭峰曾有别墅,暮山紫翠,横绝天表,月高露下,群动渐息,忽有笛声自西山而起,上拂云汉,下满林壑,清风自发,长烟不生,听之,天人物洒然如在冰壶中也。”圭峰之美如此,故有“圭峰夜月”之称。秋晚,月明星稀之夜,于圭峰山下,仰首明月,悬与暮天之际,挂与青山之顶,玉盘清寒,万山寂寥,格外妩媚。圭峰山虚空崖下,有四泉,成四潭,称“夜月池”,每当秋夏之夜,明月高悬,银光洒泻,四池清澈如镜,宛生四个月亮,俯视四池泛月四轮,上仰壁崖,映月四面,故有“天上一轮月,圭峰十二圆”! $ U9 X$ `6 c% o
圭峰山与著名的草堂寺不远,加之山峰秀美奇特,历来为游览胜地。北宋大文学家范仲淹曾与友人一起游览圭峰山,在圭峰别墅感于圭峰夜月美景,在《户郊友人王君墓表》一文中写道:“对酒群乐,岂如圭峰月下,倚高松听长笛,忘天下万物之际乐?”《户县志》载,唐宪宗元和元年,著名诗人白居易曾来户县,并到圭峰山一带游览,唐代刘禹锡、杜牧、韦应物、温庭筠、贾岛等曾写了许多与圭峰山及圭峰禅寺有关的诗文。" S& }; @4 Y% Q4 I
户县第三名山:“万花览胜”. I/ f3 S1 S2 v4 J5 t. d! \7 E
万华山,又名云际山。位于户县城东南约25公里,在太平峪内东侧,海拔1917米。据传,昔日坡峰,野花万种,色彩各异,绚丽夺目,春夏秋三季,宜人赏游,故名万化山。又传,唐高祖李渊及太宗李世民避暑于太平行宫时,曾游玩过此山,故又有“玩花山”之称。而《户县文物志》则写为万华山。 1 @* u* o! d, z) P7 ~, w
万花山在唐代以前称云际山,主峰和橡山、草坪岗一起并称凌霄三峰。万花山顶建有云际寺。据明代《户县志》载:李顺兴自魏武之始,隐居此山,诵《金刚经》,聚垒瓦塔以记经数。。。。。新建寺亦名居贤捧日寺,为终南佛教名寺。其寺高耸,插入太清,俯视四周,群峰低下;。。。。。。因其峰孤高,白云缭绕,到了唐代遂改名云际山,寺名云际寺。 ( K4 z7 s0 W+ `! @& y9 ~6 p
唐高宗总章元年,新罗国(今朝鲜)国王之孙圆测来云际寺隐居八年,所以,云际山又称新罗王子台。圆测在武则天时期,曾受重用,活跃在长安佛教界,为中朝文化作出了贡献。
6 i7 T P, J; E8 x 夏登颠峰,山峦叠翠,群峰朝揖。东望圭峰山,山峰直插蓝天,山顶那座小庙清晰可见;透出太平沟口,览画乡大地,绿海波涛;东遥,紫阁峰峭壁直矗,映射着西偏的太阳,发出熠熠的紫辉。秋临山顶,蓝天白云下,峻岭险峰,连绵不断,看群山红叶染屏,层林缤纷。+ N. w" o% |, s5 G X7 Y, x
附近景点有:冉家湾门头沟万花山瀑布、草岗坪草甸、橡山寺、橡山寺古松古橡树、临空石、神仙路等。4 B6 H3 Q* a/ n( j( N
户县第四名山:“九华仙境”. P$ R7 F2 W' _9 y: P( N2 ~: R" f
九华山在户县县城南约20公里的石井镇潭峪上游西侧,海拔1700米。这里峰峦陡峭峻拔,山石千姿百态,顶上松柏苍翠,鸟语花香,古庙依石临空,飞檐挑云,时有云雾缭绕,晃若天宫。 5 i& J8 B) q5 x+ a
九华山南连有九峰,山上寺庙系仿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安徽九华山而建,取名九华山。《重新户县志》载:“山凡四顶,顶皆有庙。其绝顶为灵宫殿,下为灵云塔,其上为中殿,有玉井池。再上为三殿,有虎刨泉。其右为佛洞,有石胆崖。再上为后殿,西为铜洞沟。殿后逾沟为南天门。相传山下为纯空,由佛洞燃火,其烟每自三层殿出。”
' X, [3 ]9 K; v 九华山建于唐,盛于清。山上寺庙在民国十年曾被县内驻军拆毁,文革中又遭毁劫,现有寺庙多为新建。户县革命烈士赵廷平(康行)曾在山上活动,山坡东南侧有康行藏身洞
5 U+ F7 K/ A$ X3 `8 B九华山昼夜景致有别,四季异彩纷呈。夜观平原大地,灯火辉煌,星空灿烂,天地一体。春上九华山,芳草萋萋,万物复苏,枯枝吐绿;夏到九华山,林木葱郁,万花相开,百鸟争鸣;秋上九华山,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顶上松柏古庙,青烟袅袅;冬攀九华山,雾松茫茫,山舞银蛇,阴岭余雪,皑皑闪闪,峰上西风呼啸,松涛波涌。阴时雨后,云雾缭绕,亭台庙楼时隐时现,晃如仙境。
: q9 X( i! I4 l' `$ [- [ d九华山每年于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日举行朝山庙会,每次会期八天。会时,来自户县、武功、兴平、周至等地游人香客人山人海,遍布山沟峰梁。来此朝山谒庙,烧香拜佛,或登高健身,观光赏景。庙会上有专人烧粥做饭,布施各方香客。
- m2 h) ~3 ], f T7 n 九华山下山附近有名的景点有阿姑泉牡丹园,钟馗故里欢乐谷,沿皂峪有雷音寺、钟灵寺、神峪洞等
% n! T1 p- E$ L" I _+ O
1 ]2 V) G5 x, N4 G: [) v#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