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少年时代是在农村度过的,与羊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7 _; q/ u# y2 O, S
初解放那几年,我们村尚没有羊,我第一次见到羊,是在电影《鸡毛信》的银幕上。至今不能忘怀的是,我在为小英雄海娃叫好的同时却在为被日本鬼子割断头的绵羊流泪。 n: Q! F: Q( R! `3 d V# ?
不久,听说一位同学家买了一只羊,我专程去看了一回,心里痒痒的,回家便央求父亲也买了只羊,并拍着胸口保证说“放羊打草有我呢。”从此,放羊成了我童年生活的一部分——羊成了我课外的一位亲密伙伴。我的家乡在地平水足的关中平原,无草滩、野岭可供放牧,放羊只能在路边、井边及坟地,为了使之不吃庄稼,得谨慎行事,必须牵着缰绳,或者定好缰绳拴在某一处隔一会儿挪个地方。& O6 d2 _7 N; g9 b" s- ]8 U
由于我的精心和认真,一年后我家的羊便膘肥体壮,与其他家的羊站在一起有如鹤立鸡群,我自然觉得十分得意。可是好景不长,慢慢地我却有点儿泄气,因为我家的羊“配”了两次总以为配上了(奶头已有小碗那么大),但结果却是“空怀”。有人说是“猜猜”、“二一 子”即两性羊,叫行家看了又说不像。我希望他们都说错了。然而事实终归是事实,羊的肚子终没能隆起来,肥虽肥矣,因不能产羔、产奶,只能很快被屠宰。为了阻拦父亲卖羊,我泪汪汪撒气两顿没吃饭,后来父亲哄我说是牵去送人,我才止住了眼泪。说到流眼泪,此前我还为这只羊流过一次。那是两只羊在抵架,只见牠身躯跃起,前腿弯曲,后腿直立,双目圆睁,“刷--”的下扑,大有饿虎扑羊之势。没想到对阵之羊虽然瘦小却毫不畏惧,尤其是其长有一对长犄角。其以同样的姿态迎战,随着“嘎”的一声响,我家的羊眼角被抵破一条寸许长的血口子……我心急火燎,疾步上前,流着眼泪将二位“斗士”分开。2 Q$ b7 P6 l" J0 h0 ^6 w7 T) z
羊“配不上羔”这件事在我单纯的脑子里除了遗憾外别无他想,说实话,也不懂多想。可是这件事在我们当地却远远没有那么简单,人们把这与“母鸡叫鸣”、“公鸡下蛋”相提并论,认为是不祥之兆。我父亲的性格外柔内刚,不逞强却也不服输,他老人家深谙中庸之道,是我们那个大村“调解组”三成员之一,他原本没打算买羊,只是为了满足我的兴趣才这么做。现必须另卖一只能产羔的羊才能改变人们的偏见。第二只羊买回来了,父亲嘱我每天只放半个钟头就行了。我明白父亲的意思。一位肯逗我玩的大叔对我说“羊太肥了配不上,女人太胖怀不上”。我听了颇感兴趣,亦算长了见识。这件事后来在我的脑海里时常浮现,对我的世界观影响不小,可以说是我头脑中“好心不一定能把事办好”、“事物应遵循客观规律”、“凡事不可极”等辩证思维的启蒙。此是后话。
) ^7 d" o. J8 L' U2 s" R5 ?3 D 第二只羊对我们家来说贡献不算小,头胎就产了三只羔且全是母的,卖了一只,亲戚家逮去两只。按一般人的说法这是我们家走好运的开始。二胎又是三只,除变卖增加收入外,恰值我的大侄女出生,而我大嫂身体不好,住院做手术,又逢三年自然灾害生活极其困难时期,然而我的大侄女身体却没有受亏,其红润的脸庞,人见人夸,这其中,鲜羊奶功不可没。由于养羊,我还练就了一手挤羊奶的绝活——这一手连我自己也没有想到在读中学时竟派上了用场。那是在初中三年级,我们少先队勤工俭学养了两只羊,别的同学挤羊奶非两三个人不可,平时看似温顺的羊发起威抵来抵去实在不好抚弄,尤其是那嘶哑的嚎声听了让人闹心,挤奶的时间自然长的多。而我一个人就可以很轻松地完成,羊一动不动地站着,不抵也不叫。一片赞扬声中,我的虚荣心得到了小小的满足。成人后,我常常在想,其实挤奶对于胀满难受的羊来说是一种需要、一种解脱,也可以说是一种享受,从这个角度讲羊是欢迎人为其挤奶的,只是方法要得当,也就是说不能给其造成痛苦,否则即使是好事也会适得其反——这便是生活的辩证法。. h" R0 z; l8 T/ t, R$ h+ b+ C. P
后来,我的父亲被疾病缠身。时值“口粮四百三,工分几毛钱,油棉有定量,吃肉难上难”的公社化时期,我的家乡还算不错,没有逃荒讨饭的,但也谈不上温饱——这也算是集体化的特色吧!想给老人增加些补品却是难上加难。在这种条件下,每餐一碗鲜羊奶自然算得上奢侈的营养品了,病体的父亲曾不止一次地感叹说“多亏了这只羊!”是啊!概而论之,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羊都是人类的好伙伴,是人类改善生活乃至致富的好帮手。, ?, y: D& ^# o5 B) x
6 J- o3 j3 X: p7 Q6 z+ I5 K (作者简介:兵器部惠安史志编辑,陕西省民俗学会理事,上林苑诗词楹联学会会员。被聘为户县政协文史资料征集员、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民俗文化研究员、香港中民影业文学顾问。陕西省老法协法律工作者。) 6 ~, E; m5 G. ~* k" P7 ?4 ]$ m
% g, L0 E3 U; S1 n. G6 B; h" O
* U# O; M/ m2 ^1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