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观沧海 于 2015-2-25 22:27 编辑
2 C% \0 W3 {4 X- W' g0 `0 P8 A0 _' q3 \% \8 C
芄兰 枝头结荚是芄兰,童子佩锥装成年。 虽然佩锥装成年,难道不能和我玩? 拿腔作调假正经,衣袋摇摆摆上天! ( B; [. Z/ \6 V
芄兰结实连着叶,童子身上佩玉玦。 虽然身上佩玉玦,难道雷池不能越? 拿腔作调假正经,衣袋摇摆跟谁学! 原诗:《诗经·卫风·芄兰》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沧海诗评: 昔日的玩伴,身份、地位突然发生了变化,于是,双方便有了距离。看着对方一本正经、装腔作势、自高身价的样子,不由得想调侃调侃,讽刺讽刺,这大概就是这首诗的诗旨。 当你见到某个小学生,叫他的名字,他却要强调一句:“我是班长!”你会觉得荒唐可笑。但你应该知道,这种现象的背后,有着深厚的土壤。 陈涉称了王,昔日一同作佣工的伙伴,便不能再大呼小叫,直呼其名;刘邦称了帝,回到家乡便弄得鸡犬不宁,父老乡亲要将刘三改口为汉高祖;刘秀革命成功,当年的同窗好友严子陵睡觉时在他身上搭上一条腿,下属就报告说客星犯帝星;毛泽东当了主席,彭德怀依然喊“老毛”,就显得格外刺耳。再拿区区我辈来说,当身边的人一个个事业小成,能不改口称作主任、校长、科长、所长、经理、局长?当你直呼其名,他们能不认为是一种不尊重、一种冒犯?几人有这种雅量? 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生活中,少了随便,多了拘束?少了无所顾忌,多了怕狼怕虎?少了童真自然,多了重重甲胄? 别装,容易受伤;别吹,容易起灰。还原本色,清清爽爽!
@! g# P" d+ _: O( k! ~6 i% v1 q4 o Z% h* j
补充内容 (2015-2-26 16:14):, {* Q6 j8 U* I# C- j
“衣袋”应为“衣带”,特此纠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