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溪水止流 于 2015-2-4 08:26 编辑 . V* n! T$ s9 z! w
3 ~" Q- Z+ ~# a- c$ X. \
8 G8 ?) g2 S" G
2 F- O7 ^( R# `" j$ V; v, A2015年立春具体时间:公历(阳历)2015年2月4日11时58分27秒,农历(阴历)2014年腊月十六,星期三。干支为:乙未(羊)年戊寅月辛亥日。4 M( s7 S* g6 m7 ~
$ m+ `9 O+ |+ F5 j1 R# }1、什么是立春?立春,源于农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指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公历每年2月3至5日之间,表示着春天的开始。从这一天一直到立夏这段期间,都被称为春天。
+ C3 H6 l2 _3 [, X5 D' v$ r
# Q' w& T L* Z4 B% b$ G) i2、节气由来6 \0 p: M/ {# H* Z* p" S
# R# [3 h- o7 P! \% }
立春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在天文意义上它标志着春季的开始。8 I0 B) Z8 [7 {9 B- @
7 s+ j: T6 N5 U0 [/ O. _对立春的理解,古籍《群芳谱》中这样解释的:“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春天的序幕还没有真正地拉开。2 x' r5 T- m! Z7 Q& }
0 k/ q2 }1 M" Z( u3 ]9 a6 N中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Q: z* v, B9 @2 L3 j; U
0 O- k D+ y1 s! z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4 }# d9 N) s- |" \, ]
1 s( X* Y2 ], H$ [- D0 L/ s
3、节气时间
/ M: Q8 x/ e3 `% f& G+ h; x/ x
* u) {- Y/ L+ T; O8 f立春日一般都在公历时间2月3-5日之间,该时太阳位于黄经315°。! u" [, ]1 ], z9 V( T) A6 {
# b$ ~7 J- {8 Y4 p; N
4、气候特点
6 ]* K S) a' k$ l
# P2 }" K$ ^0 a! ]% H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立春节气,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已开始减弱,隆冬气候已快要结束。但北支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基本没有变化,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大风降温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气。但在强冷空气影响的间隙期,偏南风频数增加,并伴有明显的气温回升过程。6 J0 V- Y7 E) F# b6 u
1 N/ W6 A& }4 Z$ _- q
5、民俗活动
, h' O1 o9 T" k- T( S& G% K
* S0 w& G. u" Q- g简介& |) ?/ G. ?# R6 x% B
) |0 r* |4 |; H+ r
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当时,祭祀的句芒亦称芒神,是主管农事的春神。据文献记载,周朝迎接“立春”的仪式,大致如下: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丰收。那么,为什么要到东郊去迎春呢?这是因为迎春活动祭拜的句芒神,居住在东方。后来,迎春活动的地点就不止是在东郊了。比如宋代的《梦粱录》中就记载,“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这就证明,迎春活动已经从郊野进入宫廷,成为官吏之间的互拜。4 {: O9 O' c7 y- J$ C
! K- N7 o z" }到了清代,迎春仪式更演变为社会瞩目、全民参与的重要民俗活动。据《燕京岁时记》中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清人所著的《清嘉录》则指出,立春祀神祭祖的典仪,虽然比不上正月初一的岁朝,但要高于冬至的规模。
% r [( U2 r% S: z
. a9 a$ P* H) r6 v! t, S迎春
+ _7 U3 \, V- M0 V$ ~, m& v# b* G* \! ]! B( g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迎春设春官,该职由乞丐担任,或者由娼妓充当,并预告立春之时。过去在每年的皇历上都有芒神、春牛图,清末《点石斋画报》上的“龟子报春”、“铜鼓驱疫”,都是当时过立春节日的重要活动。
2 Q* i) q, U9 k7 Y% V/ D6 ?! s- K, [9 \; t+ n
咬春
9 }- s0 m; r# b6 o( ^# ] B: Z* [4 L* h( ^! C7 o
立春时还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街市上都有不少叫卖春卷的小贩。此处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过去认为咬春就是吃萝卜,其实也包括吃春饼;二是所谓讨春就是迎春之意。为什么要吃萝卜呢?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其实咬春并不限于此,除解困外,主要是通气,使人保持青春不老。五辛盘是由五种辛辣食物组成,用葱、蒜、椒、姜、芥等调和而成,作为就餐的调味品。( {' m. K* S( [" r6 C5 [ s
1 V; t0 E0 J( \* D8 z
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 R+ X- d: ~% |$ W# G/ C! N$ q
) p; n3 B. Y7 d9 Y) e& W! g) a句芒神
3 m% ]; M) P2 a# d, N5 W! F( a$ U4 P* N$ y$ i: b
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 n3 C- s6 |; d5 I8 |
2 w5 ?* X9 b* u! _- i; g' m
浙江地区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举。立春前一日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时又祭太岁。太岁为值岁之神,坐守当年,主管当年之休咎,因此民间也多祭之。迎神时多举行有大班鼓吹、抬阁、地戏、秧歌、打牛等活动。从乡村抬进城后,人们夹道聚观,争掷五谷,谓之看迎春。山东迎春祭句芒时,根据句芒的服饰预告当年的气候状况:戴帽则示春暖,光头则示春寒,穿鞋则示春雨多,赤脚则示春雨少。其他地区则贴"春风得意"等年画。广州地区则在立春前后,击鼓驱疫,祈求平安。; q$ A" e7 v6 O% l
4 S7 M1 Z9 H3 n' i* v" z1 S: U鞭春牛
" @6 ^, c K0 i# i( S
$ A6 ~' y8 N, w# r" m9 l& o(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但改在春天,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鞭春牛的意义,不限于送寒气,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术意义。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另外还有采茶祭春牛活动,湖北地区还举行龟子报春活动。除了皇历上有春牛图外,各地年画中也普遍刻印春牛图,作为春节期间的吉祥图。
4 q. _* m2 G1 n$ w8 V# O* H8 w- M( M+ y. ~% S
浙江地区迎春牛有其特点。迎春牛时,依次向春牛叩头。拜毕,百姓一拥而上,将春牛弄碎,抢春牛泥土回家,撒在牛栏内。由此看出,鞭春牛还是一种繁殖巫术,即经过迎春的春牛土,撒在牛栏内就可以促进牛的繁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