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户县纪委多项措施落实杨鑫同志检查调研指示精神% j* U9 t, _( \0 p1 ^* l
- c" L5 U& W, J9 g( C' }
2015-01-30 户县纪委【字体:大 中 小】【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 n) H1 ?5 ~7 j. X" y# `: c# O6 l! @- N% Y) F% F: b# S
1月26日,西安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杨鑫同志检查调研户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并作重要指示,户县纪委采取多项措施认真贯彻落实杨鑫书记指示精神。
9 F \9 }! W# {4 e1 a4 ^1 ~/ W4 p6 Y. x% a) V. |! {8 P
一是立即召开县纪委书记办公会、纪委常委会对领导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了梳理和讨论,建立台账,要求县纪委各常委具体包抓、逐条落实。将领导指示要求的相关事项,以签报的形式上报县委。召开县纪委全体机关干部会议进行传达学习。向全县下发《纪办通报》,传达杨鑫书记调研指示精神。
* W; i7 [4 W; |& G; w
3 l% ]! Y+ ]+ P; x二是严格按照中央省市纪委全会工作安排,坚决落实和完成好2015年各项工作任务。提前安排好春节前后党员干部遵守廉洁自律若干准则的监督检查工作,强调廉洁过节要求,做好明察暗访,在全县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3 s- ]- u8 i* m: a7 |
* W: a, K" l& l8 V三是继续探索和完善对落实八项规定和纠正“四风”监督工作具体化、制度化。将执行八项规定、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农村监委会建设等工作的实践和创新性制度梳理成册,编印《户县反腐倡廉创新制度选编》。在现有数据化管理的基础上,探索更加有效的监管方式,推进落实八项规定和纠正“四风”监督工作常态化、长期化、具体化。# Y" ~0 i* r/ W) y. }- ~2 c: y8 X
7 a6 v2 [; V# x6 Q
四是突出主业,继续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对信访件的初核及处置力度,大幅减少腐败问题存量,有效控制腐败问题增量。积极配合市纪委落实好查办案件人员的培训工作,强化办案能力提升。重点突出查处贪腐类案件,力争查处一批在全县有影响的大案要案。全面实行乡案县审工作,彻底解决基层惩处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现象。& E+ T! n3 `. A; I$ R* j! e
\; E% |1 k) R, g7 k五是提高查办案件质量。针对查处案件质量不高,特别是查处贪腐类、小官巨贪类案件较少的问题。将继续推行一个大案组、三个专案组的办案模式,变常委包案为直查直办,解决大案不足、要案难办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案件线索管理制度,建立重点线索集中处置制度,对于反映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干部、重点区域、重点开发乡镇以及大部门、大系统的信访件,反映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信访件,一律由县纪委常委会进行统一梳理,集中处置。同时,通过信访复查、案件复审等多种举措,坚决解决案件质量不高、成案率低的问题。
9 ]# n' N! [/ C% K F0 W: Z" A6 o% f9 Y8 D0 Q
六是强化办案协作。组织召开反腐败协作小组会议,召集公、检、法、司、财、审等协作小组成员单位,就案件移交、重大案情信息互通、重要线索协查等进行了再强调,要求每月进行通报,确保信息畅通,协调一致。, ~" ]6 ^9 M; p# c- E
& z/ V7 |6 m' c七是加强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召开县组织、编制、人事工作会议,健全基层纪检监察组织,配强基层纪检监察工作人员,确保完成纪检监察组织全覆盖工作。针对大部门、大系统二级事业法人单位问题多发、易发的问题,结合纪检监察组织“两个全覆盖”工作要求,拟在2015年,在全县大部门、大系统局一级单位全面组建纪检监察室,并在二级事业法人单位设置纪检组。同时,针对农村干部违法、违纪问题,在农村党支部设置纪检委员。确保纪检监察监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 [2 A# J1 M9 Q
7 ^/ @6 H: {3 N' j$ t$ o八是加大对“一把手”权力的制约和管控。在全县推广“一把手”不直接分管有关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一把手”民主决策事项流程,促使在有效监督下实施决策,降低决策风险,有效防止懒政、庸政行为发生。
9 b- ?" q! y# t1 C5 L
3 y9 c0 u/ Y; z7 n: ^2 @6 m ]九是加大对腐败易发、多发环节的监督管理。结合户县制定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办法,对全县廉政风险防控重要单位、重点科室负责人已年满5年的实施轮岗交流;对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及县政府各部门已在基层工作5年以上的纪委书记(纪检组长)进行轮岗交流;对大部门、大系统人、财、物等权力岗位探索实行跨部门交流。同时,继续深化重要部门、重点岗位“三述一评”工作,强化日常监督和预警。(李维明王行军)
# G3 j0 q e9 B
& |1 U! m, F6 R4 z' m; `& N! M0 C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