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就已经闻知薄老师的大名。那时户县剧院新建,公开征求文人书家题名,千挑万选,最终选定薄老师的“户县剧院”四个大字,人们每每走过剧院,都不由自主地要抬头看看这几个字。虽然有人诟病容易让人误读为“石孙剧院”,但薄老师字写得好却是公认的,说名满户县,毫不为过。从那时起,薄老师的大名便如雷贯耳,经久难忘。
8 D2 w- f1 T% M/ j& y& J 幸运的是,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在户县人民网的文朋雅聚栏目里,可以经常看到薄老师的墨宝,于是,忍不住带着敬意伸出大拇指点赞,或者送上红花示好。一句话,看了就是享受,不赞便不舒服,好像有所亏欠。& p0 a/ x& x, |1 d3 O3 u
且说2014年10月10日,薄老师在网上发了一幅字,题为:“云水风度,梅竹情怀。”顶部有“张永潮县长雅正”七个小字。在下看到之后,准备写一首藏头诗表达赞美之情,刚写下“薄发源于厚积,师高徒儿不低”两句,有事耽搁,只好暂时放下,只把这两句发了上去。事后,欲待补齐,见后面的跟帖中有人评论薄老师说,“字写的很好,但是有巴结县长的嫌疑”,于是,慢下笔来,跟薄老师开玩笑说:“请薄老师有闲时为在下写几个字,我为你补齐藏头诗。”言下之意,是以诗换字,看看薄老师是否愿意。谁知时至今日,薄老师仍然一字未回。不知是嫌在下的藏头诗写得太差,不屑一顾,还是觉得在下身份低微,不值一答,特赋诗二首,向前辈求教:) f' \: ^1 i4 W7 P, X4 E3 j
其一 , V W; H4 b- N% i _/ ?& s2 T
不敢空手求墨宝,题诗特将敬意表。$ v( L. q5 U6 j2 c; T
秀才人情半张纸,不知能否欣成交?
0 B" j2 e( b) ~8 y1 J# K% g其二 5 ~) S* W7 c$ U& n# p: c [
薄老惜墨如黄金,只赠官员不赠民。 {' w2 \! H+ P
以诗换字不肯应,难怪诗人贫到今。 " u1 S5 a$ O$ M
晚秋天寒,纯属打趣,没有任何恶意,望老师海涵。顺便补齐藏头诗,好与不好,值与不值,请网上诸君品评:
& S8 H1 y4 W0 u0 O薄发源于厚积,师高徒儿不低 8 x- W( L. I; Z# m3 w1 V* e
禹王经行之处,奇人雅士云集。 9 d* w! p# |2 _
|